新文化街

從北京的西單十字路口向南,第二個十字路口西邊,路標牌是“新文化街”。這條不起眼的小小街道,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與不少名人和歷史事件有關。

簡介

克勤郡王府現被用作為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克勤郡王府現被用作為北京第二實驗國小

新文化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單以南宣武門以北,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兩邊綠樹成蔭,很有味道。新文化街是從宣武門西大街直通到原北京三十四中學大門,也就是說,這條街的西頭頂著三十四中高大的老城磚牆,向南是鮑家街,向北是筆管胡同
新文化街東段路北是魯迅中學,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舊址。院內的建築顯得滄桑古樸,而院前的大門以及門前的上馬石都保留著原樣,忠實地記錄著歷史;街邊的院牆,既不失堅固又不忘精心的打扮,在厚重的牆體上裝飾了一些生動的細節,儼然成為一堵藝術之牆。
新文化街的中部還有一個看點,那就是克勤郡王府。這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王府之一。現在,這座王府保存較為完好,大門十分氣派,王府內的建築如後寢門、後罩房等也比較完整。此王府現被用作為北京第二實驗國小(之前為新文化街第二國小)。
這條街和魯迅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了一起,1926年8月13日以劉和珍為代表的女師大學生就是由這裡出發,前往段祺瑞執政府請願的。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著名的《紀念劉和珍君》一文。現在在魯迅中學院內還保存著當年“八一三慘案”的紀念碑。
新文化街原稱為石附馬大街,1966年(文革“破四舊”時)改為新文化街。克勤郡王府(現實驗二小)、滿洲鑲紅旗都統衙門(現民宅)等都坐落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
乘車路線:乘7路公共汽車至新文化街站下。

歷史名稱

新文化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單以南宣武門以北新文化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單以南宣武門以北

“新文化街”是這條長街解放後的名字,如果從民國往前追溯,新文化街一直被稱為石駙馬街。原來,在明代這條街里還真住著一位駙馬爺,他就是明宣宗的二女兒順德公主的駙馬石璟(宣宗駕崩後,英宗朱祁鎮繼承皇位。英宗繼位後的第二年,石璟與順德公主完婚)。當年石璟的府第就建在了石駙馬街的路北,此街遂稱為石駙馬街。

英宗朱祁鎮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糊塗皇帝,他寵信太監王振。而王振乃是奸佞之人,貪污腐敗,干預朝政。駙馬石璟生性耿直,他對王振的所作所為十分痛恨,不時發泄對王振的不滿。不久王振藉故將石璟投入錦衣衛的監獄中,準備治罪。然而王振未及對石璟下手,就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之變”中死於亂軍之中。王振死了,駙馬石璟自然“無罪釋放”。成化十五年(1479年),石璟卒於駙馬府。

文化氣息

新文化街確實頗具文化氣氛。從東頭數起,以前,路北有北京女八中(解放前是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石駙馬一小、二小,路南有鮑家街國小、鐵路職工子弟第二中學以及頂到西頭的北京三十四中學和與三十四中學一牆之隔的中央音樂學院;現在呢?現在有女八中改名的魯迅中學、北京第二實驗國小、中央音樂學院東校區以及北京三十四中學原址的地區教育學院和青少年活動站以及南邊的中央音樂學院。就是說,不管從前還是現在,也不管社會怎樣變革,這條街上總是書聲琅琅、弦歌不斷,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可謂人傑地靈。因此,把石駙馬街加上鮑家街東段連貫起來叫做新文化街,理由足夠充分了。更何況,魯迅先生曾經在這裡教書並且大力倡導新文化,所以,這條街叫新文化街,真可謂名副其實。

住宅區域基本情況介紹

物業類型:普通住宅建築年代:1990年總戶數:360戶容積率:2.5綠化率:30%開發商:單位公房物業公司:單位管理物業費:1.50元/平米/月
小區地址:西單新文化街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4號線

周邊配套設施情況介紹

商圈:西單商圈、國華商圈餐飲:天津百餃園、香妃烤雞、四川飯店等學校:實驗二小、魯迅中學
公交線路
公交:公交7路106264773283953715
捷運:1、4號線西單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