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軍隊

新加坡軍隊

新加坡軍隊是新加坡自1965年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之後,新加坡共和國的締造者,第一任總理李光耀向以色列發出了請求,要求以方幫助建立的軍隊。新加坡武裝部隊有三個組成部分,分為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現役軍人指的是16歲到20餘歲不等之服役兩年強制軍役的軍人,戰備軍人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進入十年回營訓練周期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動員的的後備軍人。新加坡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是新加坡總統,新加坡軍隊分陸海空三軍。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加坡軍隊是新加坡自1965年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之後,新加坡共和國的締造者,第一任總理李光耀向以色列發出了請求,要求以方幫助建立的軍隊。新加坡武裝部隊有三個組成部分,分為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現役軍人指的是16歲到20餘歲不等之服役兩年強制軍役的軍人,戰備軍人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進入十年回營訓練周期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動員的的後備軍人。新加坡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是新加坡總統,新加坡軍隊分陸海空三軍。

歷史起源

新加坡軍隊新加坡軍隊
新加坡獨立後,英軍突然決定從新加坡撤出駐紮的所有部隊。新加坡高層認為自己一直處於周邊伊斯蘭國家的包圍中,再加上和馬來西亞扯不清的糾葛、國家的安全形勢並不是太好,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及印尼曾一度處於戰爭邊緣。因此以李光耀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非常注重發展國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在周邊馬來西亞、印尼的虎視眈眈下,在國防上的投入是相當巨大的。新加坡國防預算過去若干年來一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6%,占政府年度預算的34%左右。

新加坡三軍總人數只有7.25萬人,卻可以迅速動員戰備軍人30萬。其中陸軍5萬,已經實現全面機械化、高度機動性,擁有M1坦克、BIONIX陸戰車,是亞洲最有條件落實“決戰境外”的軍種;海軍9千人,自製世界一流堅韌級登入艦、購入拉法耶艦與潛艇,實力傲視東南亞;空軍1.35萬人,擁有F-16C/D、空中加油機和E-2C鷹眼預警機。這樣的軍隊規模對一個40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來說是相當龐大的。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因此必須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為此,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蝦”理論,即新加坡應成為“能產生劇毒的小蝦”,既能與“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這實際上是強調新加坡武裝力量要保持有效的威懾能力,使大國不敢對新加坡輕舉妄動。這是新加坡“全面防禦”國防政策的重要支柱。具體來講,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有三項原則:一是“毒蝦”原則。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講究威懾,一是讓對手懾於其軍隊的戰鬥力,二是讓對手懾於其全民的抵抗力。新加坡有一支在東南亞地區現代化水平最高、有較強的空中打擊能力和地面突擊能力的精銳部隊;除正規軍外,新加坡還有25萬預備役部隊,只要6個小時就能基本完成動員。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經濟、社會、民事、心理等諸多方面的應變能力也非常強。二是“魚群”原則。新加坡國小人少,軍隊沒有實戰經驗,單靠自身力量難以確保國家安全。所以,新加坡十分注重聯防自保,尋求集體安全,靠集體的力量遏制潛在的敵人。總理吳作棟把新加坡比作一條小魚,小魚要活著就要和其他魚在一起,置身於魚群之中,靠結群來自保。新加坡的安全體系有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維持和加強與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5國聯防。第二個層次是推動東協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作,並創造條件把東協合作的領域擴大到地區安全方面。第三個層次是支持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安全方面充分發揮作用。三是“大魚”原則。新加坡講遏制,靠的是雙管齊下,既要加入“魚群”,又要拉住大魚。這條大魚,就是美國。
新加坡認為,“美國是一條友善的大魚,能阻止其他大魚到本地區鬧事”。所以,新加坡一向支持美國在本地區保持軍事存在,並把美國的軍事力量引入新加坡。如果有人想吃掉新加坡這條小魚,除了要考慮五國聯防和東協這兩個魚群外,還要特別考慮一下美國這條大魚答不答應。如此,新加坡就能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達到保衛自身安全的目的。

發展

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時,擁有的軍人總數不足1000人,海軍只有幾艘巡邏艇,空軍只有一架飛機。但現在,新加坡國防實力雄厚,擁有自製艦艇和先進戰機的海軍、空軍傲視東南亞,加上日益精銳的陸軍,戰鬥力不斷上升。

訓練大多在別國舉行
由於新加坡國土面積小,軍隊很難找到訓練的空間,因此,新加坡的軍事訓練大多在別國進行。目前,新加坡有兩個戰鬥機分遣部隊、一個運輸機分遣部隊和一個直升機分遣部隊在美國受訓。此外,法國、汶萊和大洋洲也有新加坡空軍訓練之所。無人駕駛飛機分遣部隊部署在南非,短期集訓則有時會安排在泰國和印尼。
此外,新加坡還非常注重與鄰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與新加坡合作進行軍事演習的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澳大利亞,森林作戰訓練在汶萊進行,炮兵訓練則在紐西蘭完成。如此一來,既可解決新加坡軍隊的訓練場地問題,又可比較各國之間的軍力水平。
預警能力在東南亞最強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新加坡不斷在東南亞地區創造著國防奇蹟:它的武裝部隊只有5萬人,卻可以迅速動員戰備軍人30萬人;其4.5萬陸軍已經實現全面機械化和高度機動性,是亞洲最有條件落實“決戰境外”的軍種
空軍擁有4架E—2C“鷹眼”預警機,其空中預警能力在東南亞最強。8架F—16AB、18架F—16CD型戰機(今年7月又訂購了20架)、35架F—5EF,可以掛載“小牛”空對地飛彈。空軍總共擁有16箇中隊和250架作戰飛機,擁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
新加坡海軍包括6艘600噸位配備“魚叉”反艦飛彈的“勝利”級飛彈護衛艇、6艘300噸級“海狼”飛彈快艇和13艘兩棲登入艇。此外,新加坡海軍還擁有自行建造的8000噸級“堅韌”級坦克登入艦,登入作戰能力驚人。“堅韌”級坦克登入艦也是新加坡國防工業的驕傲,它在自動化設計、船體設計、火力等方面都堪稱世界一流。在獲得4艘“拉斐特”艦之後,新加坡海軍將會成為東南亞的霸主。
堪稱“東南亞的以色列”,此外,新加坡還非常重視與已開發國家進行軍事合作,它同歐盟、美國和俄羅斯一直維持著全方位的合作關係,陸軍裝備了160套從俄羅斯進口的最先進的SA18肩扛式地對空飛彈。在改良軍事技術方面,新加坡堪稱“東南亞的以色列”,有能力生產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榴彈炮,改裝與提升戰機火力
為避免周邊國家的“新加坡威脅論”升溫,新加坡政府推行“韜光養晦”的對外軍購政策。預警機、F—16AB購入以後,新加坡政府把它們先存放在美國,人員訓練則在澳大利亞、美國和紐西蘭進行,最近空軍還選派了飛行員到加拿大接受訓練。
新加坡展現於世人面前的是經濟繁榮,但支撐和保衛繁榮景象的卻是隱身於後、靈敏應變、伺機而動的國民防衛。雖然新加坡沒有明言,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和氣魄仿佛在向世界宣示:隨意向它發動進攻者必定付出沉重代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