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雜誌

《新光雜誌》,日偽時期流行於北平、天津地區的一種娛樂雜誌。內容豐富,有大量當時的新聞、時事、影藝人新聞、照片以及廣告等。 本期為民國三十三年六月一日出版的。

基本信息

資料

書籍作者:縮微中心
圖書出版社:縮微中心
圖書品相:10成品相
庫 存 量:1 本
圖書售價:1820.00元
圖書類別:舊期刊
圖書標籤:雜誌 民國 期刊 精裝 16開
上書時間:2009-03-30
出版時間:2006

簡介

《新光雜誌》,民國二十九年(即1940年)4月10日在北平創刊,由新光雜誌社主辦並出版發行。總編輯雪蘆,編輯有梅生、許奇、蔡錦、楊宗慧等。該刊在1940年4月至1943年12月期間為月刊,自1944年第5捲起改為旬刊。該刊印製講究,圖片比重較大,每期厚達八十餘頁。該刊是一本有關婦女問題的綜合性雜誌,內容主要是文化知識、生活常識、國際新聞、道德倫理等方面,旨在宣傳女性學識、增進家庭幸福及討論女子問題等。其宗旨正如辦刊所宣傳:“自近年以來,人人漸知趨重女教,而實亦為中國返古之良機。同仁等爰發起新光月刊,用為女界學術思想之倡。苟由此溯流窮源,則異日之賢婦、令妻、壽母,冀可輩出;竟足以上媲古人,或未可量。” 該刊大多文章短小精悍,且輕鬆幽默,文字圖片豐富多彩。主要欄目有:婦女問題、論著、文藝書畫、戲劇小說、採風錄、家政、譯述、少女園地、專載、雜俎等。為該刊撰稿的有當時在中國文壇極具影響力的作家周作人,自創刊起至第11期,周作人每期必寫,像《讀列女傳》、《觀世音與周姥》、《女學一席話》、《道德漫談》、《蔡文姬悲憤詩》、《女人軼事》、《流寇與女禍》等,其文章影響範圍也很廣,而且均以“專載”的欄式位列該刊之首。當時給該刊撰稿的還有:夏孟剛、吳興華、瀾滄子、商鴻逵、畢屯英、左笑鴻、李戴漁、趙憩之等,這些撰稿人都是當時在各方面均有深厚修養的專家學者,可見該刊在當時的影響力,尤其是一些對古代詩詞書畫論述的文章呈現出了很高的學術和知識水準。本期刊收藏了《新光雜誌》自1940年4月10日創刊至1945年1月共7卷本,並有增刊。

周作人文章

《新光》雜誌中的周作人文章
周作人《讀列女傳》開頭寫到“有友人來叫我給雜誌寫文章。近年來文章不大寫,因為沒有什麼話想說,但也不是全不執筆,假如有朋友的關係,為刊物拉稿,那么有時也寫一點聊以應酬,至於文章之寫得沒意思,那自然是難免的了。既然是友人來說,似乎不好不寫,問是哪一種刊物,答說大約是婦女雜誌,雜誌有特殊的性質,寫文章便須得守住範圍,選取題材大不容易,這又使我為難起來了,雖然我未始不曾作過些賦得的文章,在學堂里得到漢文老師的好些佳評,寫倒也不難,只是這何苦來呢。可是,我想了一回之後,終於答應了,關於婦女問題,並不如電話里所說,你還可以來得幾句,實在因為以前曾經留心過,覺得值得考慮,這也是一個機會,可以藉此發表一點意見。經過很久的思量,仍舊不能決定來說什麼,結果還是寫了一個讀列女傳的古老題目。”
《讀列女傳》是應朋友“拉稿”專為一本“婦女雜誌”寫的,這位朋友是誰,今似已失考,但“婦女雜誌”是哪一個,周作人後來有過交代――“以上自《讀書的經驗》至《流寇與女禍》凡十篇,均為新光雜誌而作,在志上登載過。此系婦女雜誌,故題材多與婦女有關,今雖已事隔數年,重閱一過,覺得尚有一部分在現今亦有可供參考者,故重為排比存之。三十二年九月十日校記。”(一九四四年一月新民印書館初版《藥堂雜文》)“新光雜誌”即是那本“婦女雜誌”,這點已無疑問,找到“新光雜誌”即可為收入《藥堂雜文》的《讀列女傳》等十篇文章安上日期(此十篇文章只有《啟蒙思想》,《道德漫談》與《觀世音與周姥》文章節附注有日期,而刊在“新光雜誌”時注有日期的僅後者一篇,前兩篇則是收入《藥堂雜文》時後添的。)此處為何要對寫作日期這么“較真”,原因有幾個,《讀列女傳》最前面說的“近年來文章不大寫,因為沒有什麼話想說。”那幾句話當是透露了作者彼時的心情,假如不把日期搞準了,這幾句看似平常的話真就成為“無心之說”了。周作人的文章,有的寫上日期,有的不寫,有的初發在報刊上沒寫,收在單行本里時又添上了,寫與不寫,在作者一方好像是很隨意的小事,在讀者一方難說不會有細心人從中揣摸出些什麼來。另一個原因是看過《周作人年譜》(張菊香 張鐵榮編著 2000年 天津人民出版社),感覺裡面若干細節有失誤,有些周作人文章的首發日期(或寫作日期)由於編著者未能查到初刊本期刊(或報紙)而搞錯了(本文只以新光雜誌為例),查不到初刊本還產生另一個缺陷,如完整的年譜記法應是這樣“x年x月x日 作《讀書的經驗》,載x月x日《新光》雜誌第x卷第x期,署名知堂,收《藥堂雜文》。”而由於未見到《新光》雜誌,“年譜”只記“31日 作《讀書的經驗》,收《藥堂雜文》。”這樣就漏掉二個信息數據(署名,原發刊)。比漏掉更嚴重的是由於未能取得初刊本作為確定寫作日期的依據,“年譜”將《讀書的經驗》的寫作日期誤定為“1940年10月31日”,而實際上,《讀書的經驗》首刊於1940年5月10日出版的《新光》雜誌(第一卷第二期),怎么可能發表於前,寫作於後呢?
新光雜誌1940年4月於北平創刊,月刊,每月10日出版,十六開本,每期80餘頁,印製考究,有圖片插頁,出至1944年4月(第五卷第十二期)滿60期後終刊。著作權頁顯示:發行人尹梅伯,總編輯雪蘆,編輯梅生,黃勤,楊宗慧,許奇,蔡錦。創刊號“編後話”稱:“這本刊物籌備的經過不到一個月,在上月中旬,同仁等談起婦女界的讀物,竟寥若星辰,始決定了發行‘新光’月刊,以應時勢的需要,給婦女界供獻一點精神上的禮物…….這本創刊號,雖說內容不甚充實,但於選擇稿件,不敢不審慎,如周作人先生的讀列女傳,趙憩之先生的談雅,畢純英先生的明清兩代書法優劣論,劉佩韋先生的談奩,及瀾滄子,張騰霄,李戴漁,黃之六,趙夢朱,左笑鴻,李穎柔諸先生之名著.”
周作人在新光雜誌自第一期至第十一期不間斷的發文十一篇,依序為:
第一期(1940年4月)----讀列女傳
第二期(1940年5月)----讀書的經驗
第三期(1940年6月)----書房一角
第四期(1940年7月)-----新文字蒙求
第五期(1940年8月)-----觀世音與周姥(文後注“二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六期(1940年9月)-----女學一席話
第七期(1940年10月)----道德漫談
第八期(1940年11月)----蔡文姬悲憤詩
第九期(1940年12月)----啟蒙思想
第十期(1941年1月)-----女人軼事
第十一期(1941年2月)--流寇與女禍
第十二期的“編輯後記”雲“本期周作人先生因為公務繁忙,未能執筆,可以說是很遺憾的事”。1940年12月19日,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31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特派周作人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並指定為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一案。上說“公務繁忙”倒是言之有據,並非“本期”一期,這以後周作人再沒為新光雜誌寫過稿子。新光雜誌對周作人文章給予最高規格,十一篇全部刊在雜誌首位,並標示“專載”,周當時在文壇的地位被雜誌界稱“永座第一把交椅”。
這十一篇文章除了“書房一角”,均收入了《藥堂雜文》,“書房一角”寫於1940年2月26日,此時新光雜誌尚未問世,不屬於專“為新光雜誌而作”的,周作人把此文拿出來給新光雜誌,也許是認為裡面的一段話似還能守住婦女雜誌的“範圍”,――“儒林外史里高翰林說馬純上雜覽,我的雜覽過於馬君,不行自不待言。例如《性的心理》,恐怕至今還有許多正統派聽了要搖頭,於我卻極有關係,我覺得這是一部道德的書,其力量過於多少冊的《性理》,使我稍有覺悟,立定平常而真實的人生觀。可是,偶然女客枉顧,特別是女作家,我看對著她的玻璃書廚中立著奧國醫師鮑耶爾的著書,名曰女人你是什麼,便也覺得有點失敬了,生怕客人或者要不喜歡。”像周作人這么重要的作家,一切關乎他寫作動機與發稿日期乃至於為什麼給這一家而不是那一家刊物寫文章等細小之處,似乎都不該輕易放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