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付村

新付由1995年“172”國庫建設占用東付土地後,東付併入西付並新起村名而成,位於榆次城東北2公里處的東外環公路東側,屬郭家堡鄉一行政村,為榆次區一丘陵村。

基本信息

隸屬沿革
新付位於榆次城東北2公里處的東外環公路東側,屬郭家堡鄉一行政村,為榆次區一丘陵村。
新付由1995年“172”國庫建設占用東付土地後,東付併入西付並新起村名而成。
東付、西付位於古稱王湖山的京陝官道(古驛道)兩側。京陝官道建於明代,據榆次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昔日王湖山遍布松林,賊寇經常出沒,過往客商天晚即不敢過山,均宿於王湖鎮的傳說推論,以及新付舊街(即原西付村街)上現有很多古槐村人均傳為明代所栽古槐之萌生或支生的佐證,新付村人認為東付、西付村形成於明代。又新付之付與傅同音,付又為傅之習慣性簡筆字,加之村現仍有傅姓人氏居住,故村人多認為東付、西付為傅姓人氏最早居住而名。也有人說,東付、西付原為東輔、西輔,或董傅,但缺乏考證,也顯牽強。現還有人把美好嚮往和願望賦予村名,將新付寫為新富,這隻有待歷史去檢驗了。
新付村境面積原有8平方公里,耕地原有1萬畝,1995年“172”國庫建設占去5000畝後,現村境面積為4.7平方公里,耕地5000畝。新付村現有360戶1200餘人。
地貌交通
新付地處旱塬,地勢平坦,但由於多年雨水切割,村周遍布溝壑,村北新付溝、村東兔牙溝、叉叉溝、大橋溝,由東向西切割萬畝旱塬,形成了特有的旱塬地貌。
新付交通便利。遠在唐宋,村南淺溝即有驛道。後至明清,京陝官道即穿村而過。1999年新建的連線108國道,榆次城區,太舊高速公路和榆盂公路的東外環公路又傍村西而過,便利的交通把新付與外界連成一體,促進了村經濟文化發展,也賦予了新付村得天獨厚的開發條件。
文化教育
新付村民歷來重視文化教育,在清代,村楊氏一門後代曾因讀書成才而出過七個縣令,至今為村民所樂道。解放後,文化教育更為歷屆村領導所重視。2000年,在集體經濟薄弱的條件下,投資90萬元新建寬敞美麗、面積達800平方米的二層教學樓,並安裝了鍋爐暖氣,徹底改善了村教學環境,使村200名學生得以安心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