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魯維測地弧

斯特魯維測地弧

斯特魯維測地弧是從挪威到黑海的一組三角測量點,穿過10個國家,總距離為2820公里。265個測量站點,分布於各國各地。該世界遺產項目選擇了其中34個測量點遺址作為遺產的基本構成內容。實物主要包括測量時遺留的標誌性結果,如岩石鑽孔、鐵十字架、石堆界標以及紀念碑等相關建築物。

簡介

斯特魯維測地弧斯特魯維測地弧

斯特魯維測量地點以19世紀俄國天文學家F.G.W.斯特魯維命名。斯特魯維從1816年至1855年主持了一次重要的地球子午線測量活動,涉及國家眾多,被科學史認為是第一次對子午線的長距離的精確測量。

這次測量對其後建立標準的初始子午線及標準的地圖繪製,起到了重要的規範作用。它不僅是歷史上多國科學家通力合作的範例,也是多國君主及政府為科學事務相互協作的範例。

斯特魯維測地弧是從挪威黑海的一組三角測量點,穿過10個國家,總距離為2820公里。這組測量點是由德國出生俄羅斯科學家瓦西里·雅可夫列維奇·斯特魯維於1816年到1855年之間創建的,目的是為了確立地球的參考橢球體

當時,這組測量點主要通過兩個國家瑞典挪威俄羅斯帝國。測量點的建立也標誌著國家的君主之間在科學上的合作。

申遺

2005年斯特魯維測地弧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其加入保護名單的建議,由國際測量聯合會(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urveyors FIG)和芬蘭文化部長坦亞、卡彼娜女士 2004 共同呈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年成功通過審核。此為第一次由三個以上國家共同申報項目,而獲得大會批准為受保護遺產的先例。斯特魯維測量地點以跨國遺產的身份申報成功,成為芬蘭、挪威、瑞典、俄羅斯、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等10個國家共同擁有的一項世界遺產。

這是世界遺產有史以來首次有3個以上的國家共同申報一個項目成功進入《世界遺產名錄》,也傳達出世界遺產事務在全球開展30餘年來不懈堅持的基本精神紅線。這項遺產之所以能一舉成功,在於其歷經12年之久的精心準備。從動議到正式申報,各國專家書面協調和交流相關事宜,各國測繪組織及政府主管部門亦給予支持。

價值

斯特魯維測量地點作為世界遺產的突出價值在於:首先,它屬於“現代遺產”。現代遺產在世界遺產中被定義為19世紀以後產生的人類的傑出創造,是符合世界遺產標準的文化遺產。其次,它是見證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項“科技遺產”。以往的科技遺產以“點”為主,如瓦特蒸汽機、廣播電台;以“線”為特點的也僅限於一國之內,如鐵路。此次“點”、“線”結合,弧度跨越了近3000千米的地域,可謂極大的突破。

世界遺產事務是堅持文化尊重、促進和平對話、保障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主張人類的主體價值觀。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財富,國界在其面前應當淡化。十國共享一項遺產,對我們的啟示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

人物

瓦西里·雅可夫列維奇·斯特魯維(Струве, Василий Яковлевич,1793年4月15日-1864年11月23日,俄國天文學家,普爾科沃天文台的創建者和首任台長。他的貢獻主要在天體測量學和恆星天文學方面。他的三個兒子,兩個孫子和兩個曾孫也都是天文學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