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克黃

斗克黃

斗克黃,春秋時楚國人,做過楚莊王的“箴尹”。“箴尹”用現在來說相當於監察委員會的主任,古代封建社會叫諫官。

歷史故事

公元前626年,斗越椒(也稱越椒或斗椒)為奪取令尹職位,百般討好穆王,說盡斗般的壞話。楚穆王聽信了讒言,讓越椒當了令尹。後來,越椒趁楚穆王死後作亂,掌權後即殺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親信。楚莊王即位後,斗越椒叛亂被誅,斗氏遭滅族,唯有斗般之子斗克黃出使齊國未歸。斗克黃在歸國途中已知斗越椒叛亂被誅斗氏遭滅族之事,有人勸克黃不要回國以防不測。克黃以國事為重,毅然回國復命。莊王嘆道:“克黃死不逃刑,乃忠臣也”!念其祖父子文治楚有功,就赦免了克黃,並改其名為生。

歷史記載

左傳·宣公四年》:……其孫箴尹克黃使於齊,還,及宋,聞亂。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歸,復命而自拘於司敗。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

考古發現

出土地點

克黃升鼎
1990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了省、地、縣三級聯合文物考古隊對位於丹江口水庫附近的楚國早期貴族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從一號墓出土了“克黃之升”和“克黃之壺”兩件青銅器文物。據專家調查,這兩件文物應鑄造於公元前605年前,這個時代為春秋中期。所以,專家以此來判斷克黃升鼎是目前發現的楚國最早的升鼎

文物特徵

克黃升鼎(也稱克黃鼎)1990年3月河南淅川縣通高46、口徑26釐米,重4.3公斤。
侈口束頸,鼓腹平底,三個蹄形足,口沿上有一對外張的立耳,頸的前後有一對扁獸形扉棱。耳飾三角紋,頸飾蟠螭紋,腹飾垂鱗紋,足上部飾獸面紋

後代人物

後代子:宮廄尹棄疾
孫:斗韋龜
曾孫:鬥成然
玄孫:斗辛、斗懷、斗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