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喙麗金龜

斑喙麗金龜

斑喙麗金龜(Adoretus tenuimaculatus)是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金龜總科、麗金龜科的1種。過去稱茶色金龜子。中國東半部各省區幾乎都有分布。朝鮮、日本和美國的夏威夷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生物簡介

斑喙麗金龜斑喙麗金龜

斑喙麗金龜,學名AdoretustennimaculatusWater,鞘翅目麗金龜科。是麗金龜科的1種。過去稱茶色金龜子。重要農林害蟲之一。食性雜,食量大,蟲口多,為害集中。

形態特徵

斑喙麗金龜斑喙麗金龜
斑喙麗金龜斑喙麗金龜

成蟲:體長10~10.5mm,寬4.5~5.2mm,長橢圓形,褐至棕褐色,全身密生黃褐色披針形鱗片。頭大,複眼大,唇基半圓形,前緣上卷,上唇下方中部向下延長似喙。觸角10節,前胸背板寬短,前緣弧形內彎,側緣弧形外擴,後側角接近直角。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具白斑成行,端凸及側下具鱗片組成的大、小白斑各1個,為本種明顯特徵。腹面栗褐色,具黃白色鱗毛。前足脛節外緣具3齒,後足脛節外緣具齒突1個。

成蟲體長9.4~10.5毫米,體闊4.7~5.3毫米。體褐色或棕褐,腹部色澤常較深。全體密被乳白色披針形鱗片,光澤較暗淡。體狹長、橢圓形。頭大,唇基近半圓形,前緣高高折翹,頭頂隆拱,複眼圓大,上唇下緣中部呈“T”字形,延長似喙,喙部有中縱脊。觸角10節,鰓片部3節。前胸背板甚短闊,前後緣近平行,側緣弧形擴出,前側角銳角形,後側角鈍角形。小盾片三角形。鞘翅有3條縱肋紋可辨,在縱肋紋Ⅰ、Ⅱ上常有3~4處鱗片密聚而呈白斑,端凸上鱗片常十分緊挨而成明顯白斑,其外側尚有1較小白斑。臀板短闊,呈三角形,端緣框線擴大成1個三角形裸片(雄)。前胸腹板垂突尖而突出,側面有一凹槽。後足脛節外緣有1小齒突。

卵:橢圓形,長1.7~1.9mm,乳白色。幼蟲體長19~21mm,乳白色,頭部黃褐色,肛腹片有散生的刺毛21~35根。蛹長l0mm左右,前端鈍圓,後漸尖削,初乳白色,後變黃色

地區分布

中國分布在陝西、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朝鮮、日本和美國的夏威夷也有分布。

寄主生物

斑喙麗金龜斑喙麗金龜

主要寄主有觀賞葵(向日葵)、月季、九里香、木荷、梔子花、茉莉、山茶、柚棕、金剛刺、刺梨、楓楊、烏桕、馬尾松、梧桐、油桐、重陽木、蘋果、柿、桃、葡萄、山楂、棗、梨、板栗等。有刺槐、板栗、玉米、絲瓜、菜豆、芝麻、黃麻、棉花,次為油桐、榆、梧桐、楓楊、梨、蘋果、杏、柿、李、櫻桃等。

為害特點

成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幼蟲為害植物地下組織。

生活習性

河北、山東年生1代,江西蓮塘年生2代,均以幼蟲越冬。翌春1代區5月中旬化蛹,6月初成蟲大量出現,直到秋季均可為害,2代區4月中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上旬成蟲始見,5月下旬~7月中旬進入盛期,7月下旬末期。第1代成蟲8月上旬出現,8月上旬,9月上旬進入盛期,9月下旬為末期。成蟲晝伏夜出,取食、交配、產卵,黎明陸續潛土。產卵延續時間11~43天,平均為21天,每雌產卵10~52粒,卵產於土中。常以菜園、紅薯地落卵較多,幼蟲孵化後為害植物地下組織,10月間開始越冬。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參考苹毛麗金龜

在江西南昌年生兩代,以幼蟲越冬。第 1代成蟲活動盛期在6月,第2代成蟲盛發於 8月。成蟲白天潛藏於土中或葉背,黃昏始出而取食,午夜後至黎明前陸續潛入土中或藏於葉背。

以前,中喙麗金龜常與本種混為同種。中喙麗金龜的主要認別特徵為:前胸背板後側角圓弧形,鞘翅上白斑約略可辨,端凸上白斑可見,但鱗片決不緊挨,後足脛節外緣有小齒突2個,雄蟲臀板端緣簡單。

昆蟲(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