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片

文藝片

文藝片(Literature and art films):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區別於商業電影。有人說最成功的文藝片就是商業電影的說法是錯誤的。電影是第一藝術,集合了文字、圖像與聲音三種文學表現形式,所以欣賞電影要求有很高的審美性。

基本信息

概念

一個介於商業類型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間的影片類聚,它泛指製片態度嚴肅,主體表現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敘事表現遵從大眾化形式,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個人特色和風格特徵的一類影片。

定義

文藝片不是藝術片。它有很商業的、主流的、迎合潮流的,也有很另類的、邊緣化的。但更多的文藝片,我覺得是需要引起人們共鳴的(此類影片好像更傾向於女性觀眾),以表達人類的情感的(表達愛情占多數)影片。它通過導演的藝術拍攝手法和演員的藝術表演,使觀眾深刻的感受人類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影片拍攝的最終目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也更平實,更適於人們的接受習慣。

與商業片區別

文藝片相對的就是藝術元素更多一些,商業片商業元素多一些,強調的故事的內容上不一樣,形式上也不一樣,投資上也有根本的區別。

經典舉例

比如我們的《英雄》一部片子投了將近三個億,這次我們是張藝謀文藝片中最大的投資是六千萬,《十七歲的腳踏車》(2000年)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公映。
(1)商業片專指向票房 ,從編劇到主演均從此角度考慮 。
文藝片則反其道行之
文藝片,全稱“文學藝術片”,這個詞應該是偏正結構,“文學”修飾“藝術”,而不是並列結構。
本意為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 ,現在已經是專門針對商業片講的了。
(2)至於什麼是文藝片?羅卡認為在五、六十年代的文藝片是寓教化於娛樂,並且是相對於武俠片、喜劇片、神怪片、警匪片及戲曲片的片種。同時亦重社會倫理、人情世故及主題正確。
(3)什麼是文藝片 什麼是商業片

與商業片聯繫

最好的藝術片, 肯定也是最好的商業電影 !
但是另一部分, 就是確實是完美的藝術電影但是永遠沒有辦法讓另一部分人理解和接受
榮格說:世界上不同部分的人 ,都會有集體無意識 。
那么也許是觸動了一部分人的集體無意識, 就會被這部分人所推崇 。
(4)文藝片是什麼?文藝片是一種氣氛和情境,更是脫離現實的情節,可能是小小的幸福,也可能是深深地無奈。文藝片是無病呻吟也是珍惜擁有。好的文藝片就像一種忽而入夢的心境,或者一種無緣故的感傷和一種微小的卻很重的感受。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區別抽象來說,是一種是有條理的有套路的具體事實的表現,一種是沒那么多的利益和光榮的抽象內在。 (5)至今,也沒有準確的定義來說什麼叫做文藝片,什麼叫做商業片,但在中國,倘若中國的文藝片在能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我想,在比較浮躁的社會裡,還會有更多人喜歡上文藝片的。

代表影片

中國《山楂樹之戀》《陽光燦爛的日子》《大腕》《霸王別姬》《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蘇州河》《泥鰍也是魚》《甜蜜蜜》《十七歲的腳踏車》《南京!南京!》《孔雀》《三峽好人》《茉莉花開》《牽牛花》《我們天上見》《半生緣》《重慶森林》《花樣年華》《那些年,我們追的女孩》 等等
國外《悲慘世界》《大魚》《當幸福來敲門》《海上鋼琴師》《羅生門》《欲望巴黎》《心火》《弓》等等
較具代表性的
《石榴的顏色》導演:謝爾蓋·帕拉傑諾 (法國“詩意電影”代表人物之一)
《夢旅人》 導演:岩井俊二
《紅氣球》
來自倫敦的男人
......《十七歲的腳踏車》(2000年)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公映。
《鬼子來了》(2000年)
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獎。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兇殘本性,圈內口碑不錯。
《過年回家》(1999年)
獲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一個關於寬容和愛的故事,主人公過年回家,傾訴了17年的難言人生。
《蘇州河》(2000年)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影片以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表現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探討。因首先在台灣上映遭禁映。
《小武》(1997)
導演賈樟柯憑藉《小武》在國際影壇一舉成名,成為青年導演中後來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與其他一些人並無二致,都是走國際融資與發行的道路,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不發生任何關係。
《趙先生》(1998年)
本片獲第51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導演:呂樂
攝影:王大麟
主演:施京明 張芝華陳怡南蔣雯麗
第5代最傑出的攝影師之一呂樂試圖通過拍攝處女作《趙先生》,像他的同門師兄張藝謀一樣成功轉型成電影導演。但這一努力卻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效,本片在瑞士洛加諾電影節獲得金獎。
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小說》據說因為情節晦澀,映射中國百姓悲慘生活,也處在封存狀態中。
郵差》(1995年)
這部電影是導演何建軍得到鹿特丹電影節的一個基金的資助拍攝,並在歐洲完成後期製作的。這就決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國內獲得放映的機會。從國外電影節或電影基金獲取資金支持是不少青年電影導演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他們完成的電影無法與觀眾見面的重要原因。
東宮、西宮》(1996年)
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攝影大獎。根據王小波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對同性戀者複雜的心路歷程.
《藍風箏》(1993年)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審查未通過即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
《活著》(1994年)
獲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獎和男演員獎。根據余華小說改編,表現人在極端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可悲的頑強和堅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