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天地

《文藝天地》1990年3月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開播,是央視唯一的綜藝性欄目。秉持“綜藝性、娛樂性、觀賞性”,定位於各層次、各年齡段電視觀眾尤以家庭觀看為主。後改名為《綜藝大觀》。《綜藝大觀》延續了春晚的主要風格,每兩周一期,每期播出50分鐘,周六8:05播出。自創辦以來,其收視率一直居全國各類綜藝節目之首。然而,因如今相聲、小品都在走下坡路,沒有好的節目內容支持,《綜藝大觀》難以吸引觀眾,收視率不斷走低於2004年10月被“末位淘汰”。

文藝天地

1990年3月14日,一檔叫做《文藝天地》的欄目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開播,當時這檔節目是央視唯一的綜藝性欄目。《文藝天地》高舉“綜藝性、娛樂性、觀賞性”的大旗,定位於各層次、各年齡段電視觀眾,是綜合了各個藝術門類的娛樂性電視文娛欄目,是區別於其它文娛類別的有自己獨特屬性的綜藝性娛樂欄目。
後來,它改名叫做《綜藝大觀》。《綜藝大觀》是一個標本式的電視文藝晚會欄目,延續了春晚的主要風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縮版的《春節聯歡晚會》。
《綜藝大觀》同《春節聯歡晚會》一樣,開播後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收視率在全國綜藝節目中長期穩居第一,平均收視率18%,平均每期收視人數達2億。《春節聯歡晚會》與《綜藝大觀》等晚會節目的成功,得益於文藝演出與電視媒體的結合。在文化事業發展尚顯欠缺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普通民眾進劇場觀看文藝演出的機會很少,而人們對於文化產品的需求則相對較高,廣大電視觀眾處於一種文化饑渴的狀態。電視的大眾傳播特性,將最優秀的文藝演出集中在螢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資源,覆蓋了最廣泛的觀眾群體,讓觀眾足不出戶卻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文藝演出。

關於節目

《文藝天地》自1990年3月14日開播以來,每兩周一期,每期播出50分鐘,仍固定在周六8:05時段。而且除一套現場直播外,隔一周后一套周六下午重播。自綜藝大觀欄目創辦以來,其收視率一直居全國各類綜藝節目之首,先後有著名主持人、藝員成方圓王剛倪萍周濤曹穎沈冰王玲玲主持過該欄目,平均收視率18%,約有兩億左右電視觀眾。 綜藝大觀由若干小欄目組成,每期播出其中部分內容,包括《開心一刻》、《音樂星空》、《請你參加》、《新起點》、《藝海春秋》、《海外飛鴻》、《天南地北》、《東方奇觀》、《綜藝快車》、《綜藝傳真》、綜藝系列劇《咱們的居委會》等。

綜藝大觀

《文藝天地》改名叫做《綜藝大觀》。《綜藝大觀》是一個標本式的電視文藝晚會欄目,延續了春晚的主要風格。
綜藝大觀(Super Variety Show )是中央電視台唯一在第一套節目(CCTV-1)周六黃金時間現場直播的、綜合了各個藝術門類的娛樂性電視文娛欄目,是區別於其它文娛類別的有自己獨特屬性的綜藝性娛樂欄目。高舉"綜藝性、娛樂性、觀賞性"的大旗,定位於各層次、各年齡段電視觀眾,尤以家庭觀看為主。

節目改版

進入1999年度,綜藝大觀根據觀眾的需求,進行欄目改版, 但《綜藝大觀》的收視率持續走低,幾度改版仍不見成效。2004年10月8日,走過了14年風雨歷程的央視老牌娛樂節目《綜藝大觀》因收視率不斷走低而被“末位淘汰”。在央視今年定下的改版計畫中,《綜藝大觀》成為首先被淘汰的欄目之一。
業內人士分析,曾經紅遍中國螢屏的《綜藝大觀》之所以慘遭淘汰,實際上與整個綜藝節目行業的低迷狀態有關。《綜藝大觀》的節目內容主要由歌舞、相聲、小品等形式組成,但如今相聲、小品都走上了下坡路,沒有好的節目內容支持,《綜藝大觀》自然難以吸引觀眾。此番取代《綜藝大觀》的《歡樂中國行》,節目內容涵蓋歌舞、小品、戲曲、曲藝等多個藝術品種,強調互動性、時尚性的綜藝節目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