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皇后

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北朝關隴軍事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七女,河南洛陽人。14歲嫁給儀表非凡的楊堅,同年父親政鬥失敗自殺,夫家遭權臣猜忌。獨孤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為丈夫廣結人緣、樹立良好形象;周隋交替之際,縱橫政壇、果斷出擊,和丈夫開創隋朝基業;在後位時,對朝政“隨則匡諫,多所弘益”,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同時夫妻恩愛、情投意合,誕有五子五女。晚年主導廢易太子引發史界爭議評價。仁壽二年八月病逝,隋文帝始終“不能忘懷”,企盼“魂其有知,地下相會”。帝後合葬太陵,謚曰文獻皇后。

人物生平

獨孤伽羅於十四歲時嫁給楊堅,並生下五子五女。其中長女楊麗華北周皇太子宇文衍太子妃,太子登基後被立為皇后。楊堅從此把持朝政,權傾天下。後取代北周創建隋朝。
獨孤皇后生性嫉妒,以至於無人敢進獻美女於楊堅。尉遲迥的孫女極為美貌,得到楊堅的寵幸。獨孤皇后趁楊堅上朝時,暗中殺掉了她。楊堅聞訊後大怒,騎馬衝出皇宮,不走大路,沿著小道,深入山谷二十多里。高熲楊素等人趕忙追趕,扣馬苦諫。楊堅嘆息說:“我貴為天子,卻沒有一點自由!”高熲勸慰道:“陛下怎能為了一個女人而捨棄天下!”楊堅的怒意稍稍化解,停住馬蹄,站了很久,直到午夜才回到皇宮。獨孤皇后在寢宮等候,淚流滿面,向楊堅道歉。在高熲、楊素等人的勸解下,兩人才和好。
仁壽二年(602年)8月,獨孤伽羅病崩於永安宮。

人物家世

獨孤伽羅的祖先為鮮卑貴族,隨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而南遷,最終定居在中原境內。獨孤伽羅其父獨孤信雄才大略,曾協助北周宇文泰開創霸業,因而在北周政權中享有崇高地位,並出任大司馬、封為河內公。獨孤信不僅雄才大略,而且眼光如炬,七女獨孤迦羅嫁楊堅為妻,待楊堅建立隋朝之後,被冊立為皇后。

獨孤皇后獨孤皇后

獨孤伽羅出身於北周最高等級的貴族,八柱國世家,他的父親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是朝中最大派系賀拔岳賀拔勝派系的第二代首領,當初賀拔岳被高歡派來的刺客侯莫陳悅暗殺,賀拔勝和獨孤信在外地,部將宇文泰殺侯莫陳悅,代統全軍,後來賀拔勝回來,以宇文泰替兄報仇,遂奉之為主,宇文泰以其實力雄厚,待以賓客之禮。後來宇文泰借著這支軍隊終成霸業,後來賀拔勝病死,所有的關係都轉到他的忠實部下獨孤信手上,後來執政的宇文護對獨孤家的勢力強大坐臥不安,終於逼死了獨孤信。獨孤信育有七女,長女嫁與北周明帝作皇后,四女兒嫁與同為八柱國之一的大野虎的兒子李昞,七女兒便是獨孤伽羅,嫁給了當時的普六如堅,後來的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這就是獨孤家族在北周、隋朝、唐朝三代為後的歷史。是當時北方最大的一個門閥家族。當時的普六如堅是一個非常奇特的人物,他的家族和獨孤家族一樣出身於胡漢合一的代北世家,他父親普六如忠(楊忠)是北周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只是比八柱國家低一個等級。楊堅出生就一副與眾不同的身材,上身長下身短,比例嚴重失調,簡直是人間怪物,宇文泰就調笑過:“此兒風骨,不似世間人。”因為長的醜,楊堅從小就討厭別人說笑,經常板著臉,別人也覺得他不好相處,所以朋友很少,因此,楊堅雖然受到先輩蔭庇而少年出仕,但卻不怎么得志,要不是北周上層貴族的圈子非常窄小,他有幸娶了獨孤家的七小姐,他這輩子恐怕就默默無聞的過去了。

改朝換代

二十年過去了,普六如堅憑著出身的高貴和妻子娘家勢力的庇蔭,波瀾不驚的完成了一系列跑龍套的角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漸漸爬到朝中重臣的地位。578年,英明神武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消滅最大的敵國北齊後不幸英年早逝,他那不爭氣的兒子周宣帝宇文贇即位,獨孤伽羅的長女楊麗華早就坐了太子妃,這時順利成章的成為皇后,普六如堅成了國丈,官拜大司馬,爵為上柱國。然而這時卻爆發了一場最大的危機。宇文贇帝座剛剛坐穩,馬上就誅殺了他的叔父、功高德茂的名將齊王宇文憲。大象二年(公元580),宇文贇與楊麗華夫妻之間發生小爭執。宇文贇希望楊後向其認錯服軟,而楊麗華“進止詳閒,辭色不撓”。周宣帝大怒,“遂賜後死,逼令引訣”。此雖為夫妻之間的小事,然而,一旦真的成為事實,則楊氏不僅富貴堪憂,甚至滿門性命難保。獨孤伽羅得知訊息,親自入宮,跪在殿前請罪,叩頭流血。獨孤氏的苦苦哀求,終於使周宣帝收回成命,在保住了楊皇后的同時,也保住了楊氏一門的身家性命與富貴榮華。危機沒有完全解除,宣帝後多次對皇后示威:“你若惹火了我,必定誅殺你全家!”幸好,周宣帝在位一年就因為荒淫而死,小皇帝宇文闡年僅八歲繼位。在這關鍵的時刻,獨孤伽羅親自入宮,要女兒下詔令普六如堅作為小皇帝的外公入總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以大丞相的身份輔政。當晚,獨孤伽羅派人給老公送去訊息,曰:“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當時,北周的皇帝幼小,國家政治極端不穩定,素來沒有功績的普六如堅突然成為朝中最大的實力派,即將改朝換代的謠言四起。 當時,北周有能力的親王都在皇室猜忌下屠殺幾盡,唯有鎮守原來北齊故地的宇文泰的外甥相州總管尉遲迥威望最大,威脅也最大,獨孤伽羅動員了自己家族的一切力量來穩定局面,先是派獨孤家族的親信將領韋孝寬去相州解除尉遲迥的兵權,要尉遲迥回朝待命。迥以楊堅當權,將圖篡奪,而自己為周室至親,位兼將相,遂謀舉兵相抗,獨孤伽羅馬上又派家臣獨孤熲(即後來著名的大宰相高熲,他的父親高賓曾為獨孤信養子,改姓獨孤)去協助韋孝寬平亂。在這兩大名將的齊心協力下,迅速平定了尉遲迥之亂。剿滅叛軍後,又立即軟禁了宇文氏諸王,從此普六如堅夫妻便獨霸朝政,無人敢於過問了。接著,迅速完成了一系列篡位的布置,帶劍上殿,入朝不趨,備九錫之禮,位侯王之上;賜天子十二旒王冕和天子旌旗,超過了臣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禮節極限;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即隋文帝開皇元年),周靜帝禪讓,楊堅登基,建立了大隋皇朝。獨孤伽羅順理成章立為皇后。

宮中女王

這時隋文帝楊堅是四十歲,母儀天下的獨孤皇后也已三十七歲,而她的姐姐和女兒早已先於她做過皇后了。她從皇夫那裡要來後宮大權,整飭了宮內體制,廢除三妃六嬪之慣例,不允許任何女人親近皇帝。所以楊堅的五子五女全是獨孤伽羅所生,平定尉遲迥之亂後,尉遲迥的孫女作為罪犯被沒入宮廷,隋文帝有一次偷偷的和這個女人發生了一夜情,獨孤皇后知道後,立即派人亂棍打死了這個可憐的女人,隋文帝下朝後知道姦情暴露,騎上一匹馬連夜逃跑,躲進了終南山的一個寺廟中,由於國不可一日無君,高熲等人勸楊堅回宮,楊堅哭哭啼啼的說:“朕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隋文帝與獨孤皇后

獨孤伽羅作為皇后是很合格的,她尊禮長輩,官員的父母都得到她的禮遇;她稟性節儉,將宮中買珠寶的錢拿來犒賞將士,自己宮裡要找一點多餘的服飾都找不到;而且她還是個虔誠的佛徒(楊堅由尼姑養大,而“迦羅”一名本就出自梵語),每逢處決犯人的名單報上來,她總要涕淚交流,懇請楊堅謹慎決獄。當時突厥與隋貿易,有明珠一盒,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讓她買下,她婉言謝絕地說:“如今戎狄屢次侵犯,將士征戰疲勞,不如將八百萬獎賞有功之士為佳。”此舉立刻朝野傳聞,受到百官稱讚;大都督崔長仁是文獻皇后表兄,觸犯國家王法,按律當處以斬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進諫說:“國家之事豈可顧私。”遂將崔長仁處死;皇后異母兄弟獨孤陀因滋酒逞兇殘害百姓,曾受過皇后指責,故而懷恨在心,常以貓鬼詛咒皇后,按律當斬。結果事發,楊堅怒氣沖沖地要把這個不識相的舅子殺掉。獨孤皇后得到訊息,整整絕食三天,非要保住弟弟的性命不可。最後獨孤陁逃出生天,只判了個流放。
獨孤皇后不只是管住皇夫不近二色,為了國家利益,她還強力干涉兒子和大臣們的感情生活。獨孤皇后為太子楊勇選定了元氏之女為太子妃,按照儀制另立雲氏之女為昭訓。元妃生性溫婉賢淑,端莊有禮,獨孤皇后認為她十分適合將來母儀天下,因而對她頗為器重;雲昭訓卻是一個活潑乖巧的女子,相貌俏麗,楚楚動人,相比之下,獨孤皇后嫌她失於輕優,立她為昭訓本有些勉強,按她的意思是讓太子儘量少接近雲氏。然而,太子的情感與母親的心意不同,他對元妃更多的是敬重,而對雲昭訓卻十分寵愛,因此,平時多半是與雲氏纏綿一處。對此,獨孤皇后聽到風聲後,心中大為不悅。
這時,晉王楊廣正好乘虛而入,廣泛結交大臣,處處討好母后。獨孤皇后見楊廣努力按自己的要求行事,心中自然十分喜歡,她對隋文帝說:“廣兒大孝,每聽到我們派遣的使節到他的守地,他必定出城恭迎;每次談到遠離朝廷、父母,他都悲泣傷感;他的新婚王妃也可憐得很,廣兒忙於政務根本無暇顧及她,我派使婢前在探視。王妃蕭氏常常只能和她們同寢共食,哪裡象勇兒與雲氏,終日設宴取樂。勇兒真是親近了小人啊!”由於楊廣的有意圖謀和獨孤皇后的評價,楊勇的太子地位變得岌岌可危了。
事情不湊巧,由於太子處境困窘,心存大志的太子妃元氏為他擔心焦慮,偏偏太子自己卻不把這事放在心上,終於導致元氏悒鬱成疾,抱憾離開了人世。昭訓雲氏是一個不甚操心政事的女子,她醉心於兒女之情,這種性格很討楊勇的歡心,兩人卿卿我我,形影不離,就在元妃死後不久,雲昭訓生下了他們愛情的結晶——小王子。本來元妃的死就讓獨孤皇后耿耿於懷,如今太子又違反了她所訂下的規矩——“後庭有之,皆不育之,示無私寵”。因此,偏妃生子成了太子楊勇的罪孽,使皇后對他大為不滿。
正好晉王楊廣由他的守地揚州入京晉見母后。他在獨孤皇后面前暗暗挑撥道:“太子對兒存有異心,屢次派人刺殺為兒,讓兒十分驚恐。”獨孤皇后本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稍微理智些就不可能輕信楊廣的惑言,但因為她已對楊勇產生了很深的成見,所以不假思索地就聽信了楊廣的一面之辭。憐愛和氣憤的情緒一齊湧上她的心頭,於是坦白地對楊廣說明了她的心意:“勇兒已不成器,拋開正室,專寵雲氏,有我在他尚且敢欺負你們兄弟,倘若他成天子之後,太子竟是庶出,你們兄弟還得向雲氏俯首稱臣,討得生路啊!”
事情到了這種田地,廢除太子一事已毋庸置疑了,因此,在開皇二十年十月,隋文帝在獨孤皇后主張下,以太子“情溺寵愛,失於至理,仁孝無聞,昵近小人”的罪名而將他廢為庶人。一個月後,在獨孤皇后的授意下,不好聲色、專寵嫡妻的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
管了兒子,獨孤皇后還要管大臣。高熲是隋國的開國元老,而且是獨孤皇后兩代家臣,本是德高望重,皇后的制度仍然也要對他生效。高熲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後,身為相國的高熲心傷欲碎,曾憂傷地對獨孤皇后說:“瑟弦驟斷,唯齋居誦經而已。”此言曾深受皇后的讚嘆。誰知不久之後,相國府中鑼鼓喧天,傳出相國慶祝愛妾生子的訊息。隋文帝尚祝賀相國晚年得子,獨孤皇后卻火冒三丈,認為高熲表里不一,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裡卻寵愛小妾,竟致小妾生子。於是獨孤皇后天天在枕邊向文帝絮叨高熲的不是,文帝終於架不住皇后軟硬兼施的請求,將當政二十年,功績顯赫的相國高熲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罷免了丞相之職,讓他回鄉養老去了。

文帝放縱

仁壽二年,獨孤皇后駕崩,隋文帝雖然感到失去了一條得力的臂膀,但也覺得是解脫了一種束縛,功成名就,貴擁天下的他,開始盡情享受聲色之娛。這時他封了兩個寵妃,封陳氏為“宣華夫人”,蔡氏為“容華夫人”。“宣華夫人”是南朝陳宮留下的美女,丰姿華容,肌膚潤膩,溫柔可人;“容華夫人”來自北方,風流嬌媚,善解人意。兩位夫人各具風韻,迷得文帝神魂顛倒,日日歡宴,夜夜春宵,欣快地對人夸道:“朕老矣!情無所適,今得二卿,足為晚景之娛。”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傷身利斧”,隋文帝畢竟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哪裡經得起這種極情縱慾的煎熬,不久他就患上了重病,身體虛弱,難以醫治。躺在床榻上,他感慨萬千地對左右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有感念,有懊悔,更有辛酸,到這裡他才真正領悟了賢明的獨孤皇后的一片苦心。
獨孤皇后鐵腕嚴治後宮之事,被後世廣為傳頌,獨孤皇后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妻管嚴”。雖然有人評說她的制度和手段太過於嚴厲,有傷他人感情,簡直是一個冷血女人。然而,處於她那種位子,她苦不使出些手段,哪能治理出一個秩序謹嚴的後宮,從而讓文帝專心致力於朝政呢!

智慧聰明

有智慧,巾幗不讓鬚眉。隋朝能夠建立,她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獨孤皇后隋文帝楊堅的皇后/姓獨孤,是西魏、北周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母家為山東姓崔的門閥世家。獨孤氏自幼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受到儒教禮法的教育,言行舉止大方得體。楊堅建立隋朝後,獨孤氏不貴餘力地支持他的事業,內外政事都加以過問,提出的許多見解和觀點都與文帝的意見相合,文帝對她既寵愛又有些敬畏。518年十月,獨孤氏表兄弟內主長仁犯罪應斬,文帝打算免他死罪。但獨孤氏認為不能徇私枉法敗壞國家法度,依法將崔長仁斬首。獨孤氏生性好節儉,從不奢侈腐化,宮廷內外事務一切從儉,甚至一些必備衣料、藥物都沒有。文帝借鑑北周亡國的教訓 ,不敢將權勢任意轉借給外戚,獨孤氏也不為她的親人請功邀賞,她的兄弟做官也不過是將軍、刺史而已。她只關心政治,匡扶帝業,這樣的皇后在歷史上可謂少之又少。

堅強獨立

北史》記載:“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關於獨孤後的種種事跡,是一位難得的賢妻,然而“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帝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得幸。後伺帝聽朝,陰殺之。”在政治的大事上,獨孤後可謂賢良明智,在夫妻關係上卻失去了分寸。清朝的趙翼在著作中寫道:“獨狐皇后善妒,殃及臣子。”這個獨孤皇后不單是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不準朝中大臣們娶小老婆,是一位標準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獨孤氏十四歲嫁與楊堅之時,要楊堅保證此生不納妾,楊堅立下誓言:“不和第二個女人生孩子。”果然楊堅的七個子女皆為獨孤皇后所生。所以很多演義戲文中,她是被塑造成一個醋罈子。不過重點在後面,不僅身體力行,並且廣泛在女子間宣揚這種意識,再有“見朝士及諸王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不得重用。見不得別人納妾的。這個就尤其值得敬佩了。您瞧,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明確了鬥爭的方向,明白了男女爭鬥的實質,重要的是拿男人開刷,罪魁禍首嗎,殺之而後快。當然幸運的是這個女人有本事,所以她可以這么斬釘截鐵。

歷史評價

文獻記載,獨孤皇后柔順恭孝,謙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寵愛。文帝上朝時,她與帝同輦而進,至閣乃止。候其退朝之後又一起回宮,同吃同樂同寢,相顧歡欣。平日生活儉 朴,不好華麗,專喜讀書,識達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處,她就忠心苦勸,於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當時突厥與隋貿易,有明珠一盒,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殷壽讓她買下,她婉言謝絕地說:“如今戎狄屢次侵犯,將士征戰疲勞,不如將八百萬獎賞有功之士為佳。”此舉立刻朝野傳聞,受到百官稱讚;大都督崔長仁是文獻皇后表兄,觸犯國家王法,按律當處以斬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進諫說:“國家之事豈可顧私。”遂將崔長仁處死;皇后異母兄弟獨孤陀因滋酒逞兇殘害百姓,曾受過皇后指責,故而懷恨在心,常以貓鬼詛咒皇后,按律當斬。皇后雖然氣得三天沒有進食,但最後還是請求文帝赦免其罪,皇后說:“如果獨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為其說情。但如今獨孤陀是因為詛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請求赦免他。”於是陀被免死。
獨孤皇后博古通今、才華橫溢卻稱不上通情達理,因為她生性善妒,所以隋文帝不設三妃。是無奈,還是一味的寵愛?
獨孤皇后是中國歷史五千年中唯一一個皇帝後宮唯她一人的“霸道”皇后。史學家稱她為中國後宮史上第一人。
元德太子楊昭的傳記里寫著隋文帝夫婦年紀大了,互相攙扶的情形,看見那種情形,楊昭就避了開去,雖然是守禮的表現,但是可見得老夫妻親密也沒有什麼避諱。
遙想一千多年之前的大興宮中,夕陽斜照,一雙相攜相依的白髮夫妻,蹣跚同行……世間還能不能有更美好的感情!
《隋書》說獨孤皇后“外預朝政”,“內擅宮闈”,隋文帝夫婦“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
想想,讓皇帝專寵她一人需要什麼?美色?縱使傾國傾城但也有人老珠黃的一天。愛情?也許吧,帝王之愛.......也許吧,只是......古代宮廷並不缺少愛情,只是沒有讓愛情萌芽的泥土罷了。
也有後人笑談,也許那獨孤氏是穿越而來,也許只有現代女子才有那份氣魄,讓萬人之上的皇帝停下游離的心,與她男耕女織同吃同樂同寢,相顧歡欣。

史料記載

隋書 獨孤皇后傳

文獻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後姊為周明帝後,長女為周宣帝後,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及周宣帝崩,高祖居禁中,總百揆,後使人謂高祖曰:「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禪,立為皇后。
突厥嘗與中國交市,有明珠一篋,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白後市之。後曰:「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百僚聞而畢賀。高祖甚寵憚之。上每臨朝,後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後早失二親,常懷感慕,見公卿有父母者,每為致禮焉。有司奏以《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后,憲章在昔,請依古制。後曰:「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不許。後每謂諸公主曰:「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失禮於舅姑,離薄人骨肉,此不順事,爾等當誡之。」大都督崔長仁,後之中外兄弟也,犯法當斬。高祖以後之故,欲免其罪。後曰:「國家之事,焉可顧私!」長仁竟坐死。後異母弟陀,以貓鬼巫蠱咒詛於後,坐當死。後三日不食,為之請命曰:「陀若蠢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為妾身,敢請其命。」陀於是減死一等。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
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後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後俟上於閣內,及上至,後流涕拜謝,熲、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後自此意頗衰折。初,後以高熲是父之家客,甚見親禮。至是,聞熲謂己為一婦人,因此銜恨。又以熲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漸加譖毀,上亦每事唯後言是用。後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後意太子愛妾雲氏害之。由是諷上黜高熲,竟廢太子,立晉王廣,皆後之謀也。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月暈四重,己已,太白犯軒轅。其夜,後崩於永安宮,時年五十。葬於太陵。其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上頗惑之,由是發疾。及危篤,謂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雲。

北史 列傳第二

隋文獻皇后獨孤氏,諱伽羅,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衛公信之女也。信見文帝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帝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姊為周明帝後,長女為周宣帝後;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及周宣帝崩,隋文居禁中,總百揆。後使李圓通謂文帝曰:「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及帝受禪,立為皇后。 突厥嘗與中國交市,有明珠一篋,價直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白後市之。後曰:「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百寮聞而畢賀。文帝甚寵憚之。帝每臨朝,後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宮官伺帝,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寢,相顧欣然。後早失二親,常懷感慕,見公卿有父母者,每為致禮焉。有司奏曰:「《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后。憲章在昔,請依古制。」後曰:「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不許。後每謂諸公主曰:「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失禮於舅姑,離薄人骨肉,此不順事,爾等當誡之。」後姑子都督崔長仁犯法當斬,文帝以後故免之。後曰:「國家之事,焉可顧私!」長仁竟坐死。異母弟陀以貓鬼巫蠱咒詛於後,坐當死。後三日不食,為之請命曰:「陀若蠹政害民者,不敢言。今坐為妾身,請其命。」陀於是減死一等。
後雅性儉約。帝常合止利藥,鬚鬍粉一兩,宮內不用,求之竟不得。又欲賜柱國劉嵩妻織成衣領,宮內亦無。上以後不好華麗,時齊七寶車及鏡台絕巧麗,使毀車而以鏡台賜後。後雅好讀書,識達今古,凡言事皆與上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嘗夢周阿史那後,言受罪辛苦,求營功德。明日言之,上為立寺追福焉。後兄女,夫死於并州,後嫂以女有娠,請不赴葬。後曰:「婦人事夫,何容不往!其姑在,宜自諮之。」姑不許,女遂行。
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帝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得幸。後伺帝聽朝,陰殺之。上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三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扣馬諫。帝太息曰:「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帝意少解,駐馬良久,夜方還宮。後候上於閣內,及帝至,流涕拜謝。熲、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後自此意頗折。 初,後以高熲是父之家客,甚見親禮。至是,聞熲謂己為一婦人,因以銜恨。又以熲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漸加譖毀。帝亦每事唯後言是用。後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帝斥之。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後意太子愛妾雲氏害之。由是諷帝,黜高熲,竟廢太子立晉王廣,皆後之謀也。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日暈四重。己巳。太白犯軒轅。其夜,後崩於永安宮,時年五十九,葬於太陵。其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帝頗惑之,由是發疾。及危篤,謂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雲。

資治通鑑

獨孤皇后,家世貴盛而能謙恭,雅好讀書,言事多與隋主意合,帝甚寵憚之,宮中稱為“二聖”。帝每臨朝,後輒與帝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帝,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候帝退朝。同反燕寢。有司奏稱:“《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后,請依古制。”後曰:“婦人預政,或從此為漸,不可開其源也。”大都督崔長仁,後之中外兄弟也,犯法當斬,帝以後故,欲免其罪。後曰:“國家之事,焉可顧私!”長仁竟坐死。後性儉約,帝嘗合止利藥,鬚鬍粉一兩。宮內不用,求之,竟不得。又欲賜柱國劉嵩妻織成衣領,宮內亦無之。
然帝懲周氏之失,不以權任假借外戚,後兄弟不過將軍、刺史。——卷第一百七十五 
獨孤後性妨忌,後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沒宮中。上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得幸。後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還宮。後俟上於閣內,及至,後流涕拜謝,熲、素等和解之,因置酒極歡。先是後以高熲父之家客,甚見親禮,至是,聞熲謂己為一婦人,遂銜之。
時太子勇失愛於上,潛有廢立之志,從容謂熲曰:“有神告晉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熲長跪曰:“長幼有序,其可廢乎!”上默然而止。獨孤後知熲不可奪,陰欲去之。
會上令選東宮衛士以入上台,熲奏稱:“若盡取強者,恐東宮宿衛太劣。”上作色曰:“我有時出入,宿衛須得勇毅。太子毓德東宮,左右何須壯士!此極弊法。如我意者,恆於交番之日,分向東宮,上下團伍不別,豈非佳事!我熟見前代,公不須仍踵舊風。”熲子表仁,娶太子女,故上以此言防之。
熲夫人卒,獨孤後言於上曰:“高僕射老矣,而喪夫人,陛下何能不為之娶!”上以後言告熲。熲流涕謝曰:“臣今已老,退朝,唯齋居讀佛經而已。雖陛下垂哀之深,至於納室,非臣所願。”上乃止。既而熲愛妾生男,上聞之,極喜,後甚不悅。上問其故,後曰:“陛下尚覆信高熲邪?始,陛下欲為熲娶,熲心存愛妾,面欺陛下。今其詐已見,安得信之!”上由是疏熲。
伐遼之役,熲固諫,不從,及師無功,後言於上曰:“熲初不欲行,陛下強遣之,妾固知其無功矣!”又,上以漢王年少,專委軍事於熲,熲以任寄隆重,每懷至公,無自疑之意,諒所言多不用。諒甚銜之,及還,泣言於後曰:“兒倖免高熲所殺。”上聞之,彌不平。 ——卷第一百七十八

獨孤皇后死後隋文帝的反應

1、文獻皇后崩,(宇文)愷與楊素營山陵事,上善之,復爵安平郡公,邑千戶。
2、及獻皇后崩,山陵制度,多出於素。上善之,下詔曰: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隋文帝與獨孤皇后

君為元首,臣則股肱,共治萬姓,義同一體。上柱國、尚書左僕射、仁壽宮大監、越國公素,志度恢弘,機鑒明遠,懷佐時之略,包經國之才。王業初基,霸圖肇建,策名委質受脤出師,擒剪凶魁,克平虢、鄭。頻承廟算,揚旍江表,每稟戎律,長驅塞陰,南指而吳越肅清,北臨而獯獫摧服。自居端揆,參贊機衡,當朝正色,直言無隱。論文則詞藻縱橫,語武則權奇間出。既文且武,唯朕所命,任使之處,夙夜無怠。獻皇后奄離六宮,遠日雲及,塋兆安厝,委素經營。然葬事依禮,唯卜泉石,至如吉凶,不由於此。素義存奉上,情深體國,欲使幽明俱泰,寶祚無窮。以為陰陽之書,聖人所作,禍福之理,特須審慎。乃遍歷川原,親自占擇,纖介不善,即更尋求,志圖元吉,孜孜不已。心力備盡,人靈協贊,遂得神皋福壤,建設山陵。論素此心,事極誠孝,豈與夫平戎定寇比其功業?非唯廊廟之器,實是社稷之臣,若不加褒賞,何以申茲勸勵?可別封一子義康郡公,邑萬戶,子子孫孫,承襲不絕。餘如故。
並賜田三十頃,絹萬段,米萬石,金缽一,實以金,銀缽一,實以珠,並綾錦五百段。
3、其後上將親臨發殯,(蕭)吉復奏上曰:“至尊本命辛酉,今歲斗魁及天岡,臨卯酉,謹按《陰陽書》,不得臨喪。”上不納。
4、仁壽中,文獻皇后崩,(王)劭復上言曰:“佛說人應生天上,及上品上生無量壽國之時,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妓樂來迎之。如來以明星出時入涅盤。伏惟大行皇后聖德仁慈,福善禎符,備諸秘記,皆雲是妙善菩薩。臣謹案:八月二十二日,仁壽宮內再雨金銀之花。二十三日,大寶殿後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時,永安宮北有自然種種音樂,震滿虛空。至夜五更中,奄然如寐,便即升遐,與經文所說,事皆符驗。臣又以愚意思之,皇后遷化,不在仁壽、大興宮者,蓋避至尊常居正處也。在永安宮者,象京師之永安門,平生所出入也。後升遐後二日,苑內夜有鐘聲三百餘處,此則生天之應顯然也。”上覽而且悲且喜
5、仁壽初,文獻皇后崩,與宇文愷參典山陵制度。稠性少言,善候上旨,由是漸見親昵。及上疾篤,謂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屬此何益,但不能忘懷耳。魂其有知,當相見於地下。”

相關影視

2011《隋唐英雄》——陳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