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閱讀之旅

由讀者感受出發的文本的豐富性,作者在作品中投入的身影,作品的歷史語境,是構成閱讀理論的"鐵三角"。尊重讀者、尊重作者和尊重歷史,使這樣的閱讀變得更人性化。談到歷史,我覺得作者對十七年小說中關於小資形象的寫作語境、演變軌跡和與權威意識形態的呼應和認同,是一次很有價值的歷史梳理。

作者簡介

文本閱讀之旅 文本閱讀之旅

林懷宇,著名學者,1965年10月生於福建長汀,祖籍閩侯。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藝學碩士學位。現為福建工程學院現代傳媒系副教授,福建省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大學語文和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工作,在《名作欣賞》、《語文建設》、《華文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圖書目錄

聯繫到第二章第三節"尋找語詞變遷的痕跡"中關於小資的前世今生,實際上成為對小資這一命題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回溯,顯現了作者在文本細讀同時擁有的宏大的歷史視野,作者企求做到的就是這種在宏大歷史視野下文本個案的細微剖析,和通過細微剖析所體現出來的宏大歷史意識。這是一本專門談論閱讀的書。作者宛如一位善解人意的導遊,把閱讀當作一次快樂的旅行,領著你在文本的尋幽探秘中,啟動思維、體悟人生、感知世界。在心靈的會意和快意中,使閱讀,變得輕鬆和有趣。

導言:圖像時代,閱讀的樂趣/1

第一章 旅行的起點——質疑

進入課本體系的文章是否都是好文章,都要照單全收?/11

它證明了方舟的存在嗎?——評析《是瓶中魔鬼還是諾亞方舟》

對童心的誤讀——談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

教材和教參的解釋是否能說服你?/23

《項鍊》是在批判和諷刺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嗎?

教材和教參看似正確的闡釋是否遮蔽了經典作品的豐富意味?/29

論《孔雀東南飛》的閱讀盲點

第二章 旅途中的風景——細讀與隨想

觀照作者的心靈/42

撩人的荷香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新解

發現文學傳統的承襲和變化/51

山意象解讀

尋找語詞變遷的痕跡/76

“小資”的前世和今生

第三章 有人才有真風景——尋找作者的身影

啟蒙者的思想矛盾/88

大學校長的演講——解讀羅家倫的《榮譽與愛榮譽》

知識分子的言說/98

畢竟是書生——談梁思成《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

集體記憶的個人呈現/107

一個人的“文革”記憶——談周濤的《鞏乃斯的馬》

第四章 一花一世界——品味作品的豐富意蘊

言說不盡的經典/114

論《春桃》的多重指涉

創作理想的堅持/126

鄉村情結·日常生活·詩化小說——談孫犁的《山地回憶》

第五章 回到從前——文本與語境

十七年小說中關於小資形象的想像/134

十七年間作家關於小資想像的寫作語境/135

十七年小說中小資形象的演變軌跡/145

類型化小資形象與權威意識形態的認同和呼應/172

第六章 異域的旅行——中外文化的撞擊與交融

駐足東南亞/182

狼毫、木偶及其他——辨析菲律賓詩人和權詩歌中的文化觀念

平和之關——論泰國作家姚宗偉的散文風格

新加坡華文文學創作的代際承傳——以《新加坡青年散文選》為例

彼岸一見/219

中國風俗與美國風景的背後——論湯亭亭《中國佬》的敘述目的

主要參考書目/231

後記/23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