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航天發射場

文昌航天發射場

2007年9月21日 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是繼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內陸發射場後,中國建設的首個濱海發射基地,將用於滿足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需要。建於海南的發射場,最接近赤道,可以大大減少燃料消耗;同型號火箭推力可增加10%。亦可採用海運解決運載火箭這樣龐然大物的難題,此外也大大提高殘骸墜落的安全性。

簡介

 據中央電視台報導稱,建設新航天發射場是為了適應中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需要。新航天發射場建成後,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道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
彌補內陸基地不足。航天專家分析指出,當前中國有三大航天發射基地,即酒泉、西昌和太原,但都深處內陸,生成諸多不利於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的困擾,海南航天發射基地的建成將彌補這些不足。首先,由於當前中國鐵路隧道直徑的限制,超過3.5米直徑的火箭箭體和發動機就不能使用鐵路運輸。而當前三大發射基地酒泉、西昌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都在內陸,因此5米直徑的新型火箭將無法運抵這些地點發射。而文昌位於濱海地區,鄰近的清瀾港是海南省五大樞紐港之一,可停泊5000噸級船隻,稍加改建就可以容納運送大型火箭的滾裝船。其次,當火箭助推器和一級箭體工作完畢後被拋掉時,這些殘骸一般將墜落在發射點以東1,000千米以內。海南發射場以東1000千米之內幾乎都是南海,只有幾個零星島嶼,極大地提高了殘骸墜落的安全性。
全球位置第二佳。三大發射中心的緯度都比較高。從地理位置上看,海南是我國距赤道最近的省份,如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時,入軌距離較近,衛星可以消耗較少的能量就能到達預定軌道,並且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能量,從而節省了衛星的能源,延長了衛星的運行壽命。海南文昌的緯度約為19°30”,若建成發射場,將成為全球第二最佳位置的發射場。
目前,國際上公認理想的發射場是設在南美洲圭亞那庫魯的發射場。該發射場的緯度為南緯5°。歐洲的“阿麗亞娜”火箭就是在這裡發射的,這也是“阿麗亞娜”火箭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

選址

海南島是中國陸地緯度最低、距離赤道最近的地區。火箭發射場距離赤道越近、緯度越低,發射衛星時就可以儘可能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較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也更快。據稱,在海南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比在西昌發射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提高10%至15%,衛星壽命可延長2年以上。同時,發射基地選在海南,火箭可以通過水陸運輸,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鐵軌的限制(目前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由於受到鐵路運輸的限制,其組件的最大直徑只能限制在3.5米)。另外,從海南島發射的火箭,其發射方向1000公里範圍內是茫茫大海,因此墜落的殘骸不易造成意外。

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

(1)地理位置
文昌市地處海南島東北部,地理坐標位於北緯19°20′至20°10′,東經110°28′至111°03′之間,西面與海口市瓊山區交界,西南面與定安縣、瓊海市接壤,東、南、北三面瀕臨南海。
本次規劃航天發射場配套區位於文昌市東郊鎮東北部地區,文昌——東郊公路南側,距文昌市文城鎮約25公里。
(2)交通條件
公路:文昌市地勢平坦,公路暢通便利,四通八達。海口至文昌有海文高速公路相通,全程70公里。文昌市——東郊鎮有市級公路相通,東郊鎮——發射場配套區約6公里。
鐵路:從發射場配套區至粵海鐵路輪渡碼頭公路里程約96公里,沿粵海鐵路可通往全國各地。規劃東環城際快速客運鐵路北起海口火車站,在文昌市境內從中心城區和濱海旅遊區之間通過。
港口:從發射場配套區至文昌市清瀾港公路里程約15公里,清瀾港現有5000噸位碼頭一個,500噸位碼頭二個,年吞吐量60萬噸,為一級開放港口,可通往全國港口(含香港)和世界各地。
空港:從發射場配套區至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裡程僅70公里。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是我國八大航空港之一,可供波音737、747、757、767、777和麥道82等各種大中型機起降。

航天發射場項目的意義

(1)國家戰略性的新選擇,世界級的影響力:
水準:中國唯一、國際一流
科技:國際航天技術合作、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文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天文化旅遊區
(2)對海南發展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充實:補充、豐富旅遊題材
提升:擴大、提高國際知名度
(3)與文昌形成互動、協調的發展格局:
直接:通過重點項目的引入,拉動基礎設施建設
間接:促進地方經濟、科技與文化、旅遊的發展
同時,本地區良好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也為項目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規劃原則

(1)生態性原則
基於該地區所擁有的海岸、椰林、清新空氣等自然稟賦和旅遊、航天科技、工作人員生活所需要的美好環境,航天城必須在人工與自然環境結合方面體現當地特色,在污染物排放和處置方面做到綠色、環保,在能源利用方面大力推進現代科研成果,節能。
(2)高科技原則
基於該項目的定位,將始終保持航天科技發展的龍頭地位,與其相配套的服務基地建設也必須充分展示這一特點。
(3)體驗原則
基於該項目的定位,為海南旅遊業增添航天科技體驗。航天科技體驗、愛國主義教育。

規劃設計重點

(1)明確功能主題
挖掘、利用航天科技與海島文化題材。
(2)營造空間特色
營造獨具特色的科研、展示、文化、休閒環境。
(3)構築支撐平台
制定與周邊地區、城市協調和對接的支撐和保障系統。以地區專項規劃為基礎,圍繞城鄉建設、旅遊休閒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利用的總體目標,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對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和社會配套服務設施在空間上進行協調與綜合。

規劃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遠期:2010-2020年
新聞背景
我國的第一個航天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58年,現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發射場,共進行航天發射100餘次,先後將百餘顆衛星和6艘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到今年整整組建40周年,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經過30多年不斷發展建設,先後成功組織了“亞洲一號”“澳星”“風雲二號”等40多次國內外衛星的發射。目前,該中心能發射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等五種大型運載火箭,年發射能力10至12次。這裡也是我國將要進行的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發射場。
據有關部門介紹,在海南建設發射場,可利用緯度低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效費比高。有利於最佳化我國航天發射場布局,提高我國航天發射綜合能力,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天發射服務,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旅遊等區域產業發展。海南的新發射場毗鄰大海,不僅具有良好的海上運輸條件,而且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安全性好。

最新訊息

2009年9月14日上午9時20分許,我國海南航天發射場在海南省文昌市破土動工,標誌著我國新建航天發射場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本網記者獨家專訪海南航天發射場工程指揮部主任王維昌,就海南航天發射場的建設目標和理念、綜合效益、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和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等解讀。

海南航天發射場目標世界一流

 海南航天發射場建設總體目標是:建設一個綜合發射能力強,安全性、可靠性和信息化程度高,利於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帶動科普、旅遊與區域經濟發展,生態環保、世界一流的現代化新型航天發射場。
建設理念:一是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規劃理念,在滿足發射場功能、布局安全和未來發展需要的前提下,注重將總體規劃與當地環境和諧統一,打造安全型、節約型、智慧型型、生態型的精品工程。二是體現綜合發展的開放理念,充分發揮新發射場的巨大影響,結合當地得天獨厚的旅遊環境,注重統籌兼顧,提高國家綜合投資效益,為旅遊與科普教育提供便利條件,為國際合作和對外發射服務創造條件,促進我國航天事業、海南省生態旅遊業和航天科技旅遊業協調發展。三是體現環保生態理念,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將生態防護與場區功能規劃相結合,立體綠化與生態恢復相結合,按照國家及海南省環保政策要求,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海南航天發射場完全對外開放的意義

(一)有利於最佳化我國航天發射場布局
我國現有三個航天發射場由於歷史的原因,均建在內陸和邊遠地區,各發射場的設施設備技術狀態也不盡相同,發射任務互補能力不

發射場區總體規劃鳥瞰圖發射場區總體規劃鳥瞰圖
足,不利於綜合發射能力的提高。海南航天發射場的建設,可以實現沿海和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範圍相結合的發射場格局,提高發射場之間的備份和互補能力,滿足我國航天事業長遠發展需求,使我國航天發射場的整體布局更為合理,體系更為完善,極大提高我國航天發射綜合能力。
(二)有利於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天發射服務
通信衛星是目前航天產業里技術套用最廣泛、商業化程度最高的產品。20多年來,衛星通信系統的業務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廣泛套用於移動通信、電視廣播、網路傳輸等,形成了一個十分廣闊的市場。目前全球衛星通信市場規模約為600億美元/年。自1985年以來,中國先後與十多個國家簽署了航天合作協定、協定和備忘錄,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開展了航天科學技術、商業發射服務、人員交流與培訓等較為廣泛的合作。但也應該看到,我國在開展國際航天技術交流和承攬商業衛星發射時,還受到不少因素的制約,其中之一就是發射場商業開放環境不夠理想。因此,建設開放型、環保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航天發射場,顯得十分必要。海南發射場建成後能夠基本滿足國內外各種軌道衛星發射要求,可發射的太空飛行器種類多,有利於改善發射環境,提高商業競爭能力,使我國可以更多地承攬國際商業發射服務,促進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有利於航天科普事業發展
大型航天發射場作為展示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視窗”,往往成為科普教育的基地。利用建設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的契機,充分發揮航天發射的巨大影響和科技人才優勢,結合當地得天獨厚的旅遊環境,可以建設一個國家級開放型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通過修建大型航天博物館、開放航天發射場設施等,向廣大青少年和參觀遊客介紹航天科普知識,宣傳祖國航天事業,使航天科普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海南航天發射場與三大發射場互補

 海南航天發射場與載人航天工程及其他航天發射場的關係海南航天發射場建成後,具有執行載人航天工程後續任務的能力,將根據任務需要承擔相應發射任務。酒泉衛星發射場將繼續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場仍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應急發射任務,並與海南發射場具有一定互補作用。

新建航天發射場對海南省現有環境沒有影響

2008年2月,海南航天發射場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現國家環保部)審批。新建航天發射場對海南省現有環境沒有影響,而且將為文昌市增添一個新的景點,成為海南省新的標誌。

海南航天發射場發射流程

從海上運火箭在海南航天發射場組織發射時,火箭裝載運輸船從天津港出發,經渤海、黃海、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瓊州海峽等海域,經過5~7天時間,航行約1800海里,到達海南省清瀾港西碼頭,再通過公路運往火箭水平轉載準備廠房。
太空飛行器空運至海口美蘭機場,經省道公路運往太空飛行器總裝測試廠房。
火箭在綜合測試大廳進行測試後,進入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進行起豎、對接、綜合測試。太空飛行器完成總裝測試後,以垂直狀態運到加注與整流罩裝配廠房,進行推進劑加注和整流罩裝配。然後以太空飛行器/整流罩組合體形式垂直轉運至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與火箭對接安裝,火箭、太空飛行器聯合總檢查以及相關轉場準備工作後,垂直整體運輸至發射工位,實施燃料加注,火箭點火發射。
聲明:目前,社會上出現一些文昌發射場建設需要填海等名義詐欺的皮包公司,凡打著建設文昌發射場名義,要求支付預付款等行為者,都是詐欺行為。文昌發射場建設屬招標庫抽取邀請招標,均為國家特級企業,均考察過,不得轉包、分包,更無填海工程。請直接與本地公安局聯繫報案,通過當地公安局協調文昌公安局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