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虐

文化自虐

文化自虐是指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觀進行虐待和發泄,過分指責本民族文化,強調本土文化的落後以及對本土文化進行負面解讀。某些人可以通過文化自虐獲得樂趣和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快感。文化自虐橫行的文明(masochistic civilization)相當歡迎其他文明的侵略和占領,並且具有被自虐後就能新生的信仰。

簡介

文化自虐英文:Culturalmasochism,masochisticcivilization

成因

西方社會學家認為,文化自虐來自於西方文化內部。因為西方文化本身就要求所有人承認西方文化至高無上的地位(dominanceofWesternculture),以及其他文化的低賤地位(submissionofothercultures)。

危害

文化自虐的心態造成的重大危害之一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徹底喪失,中國人永遠處於嚴重自卑的狀態,這一自卑極為有害。按照文化自虐的解說,中國文化從源頭上就是錯的,就是有罪的,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就是一部罪惡的黑暗史。中國近現代面對西方堅船利炮的失敗,原因就在於幾千年前中國人的老祖宗給中國人套上了一個枷鎖,甚至有人把幾千年前出現的中國傳統的核心價值,稱作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陰謀。好像中國人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設計好了要殘害自己幾千年後的子孫。這種自卑幾乎等於是絕望,它使得當今的中國人再也看不到希望——中國從根子上就是壞的,怎么還可能有希望?於是,一切為非作歹的事情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因為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糟糕基因的必然結果。

文化自虐的另一個危害是,看不到自己的價值。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人類歷史上創造了非常優秀的文明高峰,直到今天,懷有客觀心態的中外一流學者依然不能忽視中華文明在當今社會乃至未來的重要價值。然而,在文化自虐的心態下,中華文明的歷史貢獻被一筆勾銷,甚至完全顛倒。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當今社會以及未來的價值也被徹底否定。歷史進步論確立了西方文明較高的階梯等級,此外的一切文明都是早年的幼稚,當今的中國只能像小學生一樣在面對其他文化時,俯首帖耳,惟命是從,把別人的一切都當成是金科玉律,毫無鑑別地全盤接受,永遠仰視他人。當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時候,這個話對於任何人都適合,因此,學習是互相的、平等的。而在文化自虐的心態下,學習只是單向的。
文化自虐還有一個危害是,無法分辨他人的缺點。在奴性意識下,哪怕自己有一點長處,也不敢表現出來;明明看到別人有缺點,也不敢提出,反而會替別人辯護,用自責來寬待他人的錯誤。它造成一個雙重標準的結局:自己的錯誤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的;他人的錯誤是偶然失誤,是可以修正的。雖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一種傳統美德,然而,這一美德有一個前提:雙方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一樣的,只不過在是非判斷清楚後,在處理結果上略有輕重不同。而文化自虐在彼此的是非標準上完全不同。無法分辨他人的缺點與無法看清自己的優點,兩者是相互作用的。這種文化自虐心態,即便徹底放棄自己的尊嚴,把自己完全按照他人的標準進行改造,最終也不可能與他人平等,更何況超越。
文化自虐的心態是等級制度的產物。由於西方社會的等級制度延續了很長時間,嚴格來說,在奴隸制廢除之後,等級制度的觀念和意識在西方社會依然存在,再加上西方近代出現的種族主義思潮,文化自虐某種程度上變成高等級群體奴役低等級群體的最佳工具,它使得低等級群體把被奴役變成自覺,變成天經地義,從而消弭了被奴役者反抗的動力,並使得被奴役者以自虐為快樂,時時陶醉於自虐的齷齪快感中。當其他民族說自己丑陋時,往往只是一種自嘲,或者是真正的批評,以求得改進。而懷有文化自虐心態的人說自己丑陋時,則是一種認命。甚至是用他人的標準,不加分辨地將自己定位於永久性的醜陋,從而到達向他人獻媚的目的,其十足的奴性令人厭惡。
文化自虐某種程度上是強權者有意灌輸的結果,它違背人人平等的原則,利用較低成本的文化自虐,令受奴役者時刻保持對強權的敬畏和服從,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相違背的。東方社會的傳統宗教認為,人人都能成佛,東方世俗社會認為,在相同的教育下,人人都能取得成就,獲得社會的認可。即便出身低賤也不是恥辱,只要努力就能改變。而等級制度意識下的文化自虐,用王小東先生提出的概念,就是逆向種族主義。強權者推行的文化種族主義大都以標榜自己優秀為主要特徵,這一文化種族主義最大的成功就在於,讓受奴役者也認同強權者的永遠優秀,從而讓受奴役者自覺接受自己一貫落後、永遠落後的定位。回顧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我們不得不說,在歷史進步論和歐洲中心論的強大作用下,相當多的中國人已經接受了這種觀念。他們像動物一樣,陶醉於文化自虐的泥漿,並且,不感到痛苦。

評論

辭彙像菜場裡賣的肉,各有自己特殊的氣味,豬肉有豬肉的氣味,羊肉有羊肉的氣味。有時候,某種肉的氣味不是它固有的,而是後天獲得的。比如有小販將貓肉用羊油抹過,一塊塊串起來烤著賣,說是烤羊肉串,這個羊肉氣味就是後天獲得的。辭彙也有這種情況。我一聽到“元首”這個詞,鼻子裡就會聞到一股腥氣,因為反映二戰的電影裡,常常有黨衛軍軍官在希特勒面前“啪”地一個立正,嘴裡說:“是,我的元首!”英文裡的head可以譯作“首腦”,也可以譯作“元首”,都是一個意思,而我聽了“首腦”就舒服一些,聽了“元首”就不舒服。所以,我主張我們的新聞報導注意一下辭彙的氣味和讀者的感受。
我也討厭“自虐”這個詞,原因是日本右翼分子喜歡用它。那幫人以為日本如今財大氣粗,應該昂首挺胸地活著。他們不喜歡對二戰軍國主義罪行進行反思、道歉,也不喜歡二戰之後的和平憲法,把堅持反思道歉與和平道路稱為自虐。這就給了這個辭彙某種不良氣味,讓人不快。在我國,有些朋友喜歡把我們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稱作自虐,我一聽就不舒服。但我們討論問題不能憑個人好惡,而應該憑理性思考。讓我們理性地探討一下我們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是否自虐吧。
顧名思義,自虐就是自我虐待。明明有條件吃大米白面,卻天天吃樹皮草根,這是自虐。明明有條件穿得體面一點,卻天天蓬頭垢面,這也是自虐。那么,從“五四”運動直到現在,我國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和國人的秉性進行反思、批判,是不是文化自虐呢?一些朋友認為,我國有五千年文明史,燦爛輝煌,博大精深,足以誇示於世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熱愛和平,也足以誇示於世界;我國現在正在迅速崛起,令世界驚嘆,也足以誇示於世界。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苛求自己,在角角落落里搜尋一些不足之處,鬧得人灰頭土臉呢?這不是文化自虐是什麼?聽起來有道理,但不正確。
五千年文明確實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然而,這裡有兩點必須注意。第一,像世界上萬事萬物一樣,我國五千年文明中既有優質文化,也有劣質文化,我們要繼承優質文化,揚棄劣質文化。既然要揚棄,就要鑑別、批判,不能把垃圾當作寶貝供起來。比如等級觀念、官文化就非常令人討厭,也是建設現代社會的一大障礙,就必須批判。但我看到,許多電視劇在那裡津津有味地宣揚它,許多共產黨的幹部在津津有味地享受它。顯然,為了建設現代文明,這種與古代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適應的古代文化就應該反思和批判。這種反思和批判絕對不是自虐,而是為了輕裝前進。第二,即使是古代文明中的優質文化,也是古人的創造,我們不能像阿Q那樣,總說老子以前比你闊多了。而且,隨著人類的進步,我國古人創造的文明已經不足以解決現代各種複雜問題,必須努力創造新的、符合今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現代文明,老是拿五千年文明來誇耀對進步沒有好處。
我中華民族確實勤勞勇敢,熱愛和平。但是,國人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又確實有諸多毛病,核心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那么,我們能夠因為有了勤勞勇敢和熱愛和平這樣的優點而容忍自私自利的毛病嗎?對這些毛病進行反思和批評就是自虐嗎?當然不是。因為,許多毛病看來不大,卻已經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障礙。就說城市居民天天要吃的蔬菜水果吧,農民自己吃的不施農藥化肥,真正是純天然,而用於出售的則大量使用,而且往往在出售前幾天還大量使用高殘留劇毒農藥。這個問題對廣大城市居民來說就不是小事。那么,對這類現象進行批評也不能說是自虐。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文化問題,而是商業秩序問題。我認為,根子在文化。
人們常說,東方人講團隊精神,西方人講個人主義。我對此一直有懷疑。小農經濟必然產生個人主義,機器大生產才更需要協作,需要團隊精神。個人主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劣質部分。一百多年前,有西方傳教士發現,中國人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在路邊鋸下一棵樹,任其橫在路上,兩頭的行人必須耐心地等待他們把樹鋸斷了搬走才可通行。這樣極端的例子現在可能不多了,但遺風猶存。我們常常發現,人們把腳踏車隨便往路上一橫,自己買東西去了,全然不顧行人是否方便。有些人把汽車往人行道上一停,走人了,完全不管是否給別人造成不便。這樣的情況簡直是遍地都是,時時都有,骨子裡就是心目中根本沒有別人。某些菜農果農的問題也在於此。那位外國女子在腳踏車道上所阻止的違章汽車司機的問題,根子也在於此。這就是文化。對於這種文化不要反思?不要批判?反思了,批判了就是自虐?說不過去吧?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說到,物質的貧困化必然導致精神的荒漠化。或許有人不同意。我認為這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也是符合古今中外的事實的,請大家不妨考察一下。這裡,我索性再打破一個禁區。北京人都知道一句老話:“有錢不買城南房”。為什麼?城南窮。今天,城南仍然沒有多少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政府機關,居民以城鄉貧民為主。草根階層是我們革命的依靠力量,他們本質上是好的,有許多優良品德,歧視他們是錯誤的。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在涉及“公共”的方面,毛病比較多,而這些毛病是物質的貧困帶來的。他們祖祖輩輩掙扎在生死線上,為生存而苦鬥,無暇顧及文明禮貌。
我自己有體會,以前住在別的區,環境比較好,初到城南很不習慣,簡直是遍地垃圾,我自嘲說是垃圾堆上的耗子。曾看見一個騎腳踏車的人,一路走一路吐痰,就批評了他,說你怎么一路吐啊。不料,他居然停下來,把車一放,上來要打人。我老伴眼看老頭兒要挨打,於是勇往直前,嘴裡說:“你吐得對,我們錯了,你走你的!”他還有一點騎士風度,罵罵咧咧地走了。他也許以為,他從小就這么吐,他父母、祖父母都是這么過來的,從來沒有人說有什麼不妥,忽然被人批評,覺得委屈,生氣,而且不是假生氣,而是真生氣。而生氣之後口吐穢言,動手打人也很自然,他從小就是這么過來的,他父母、祖父母也都是這么過來的,覺得也很正常。但這事對我的刺激很大,與我在其它一些國家看到的文明禮貌、互相關愛形成十分強烈的反差。如果沒有對比,我也許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批判欲望,會覺得這一切都很平常,司空見慣,沒有什麼,不值得大驚小怪。
同一個城市裡,文明程度就有這樣的差別,國與國之間的差別就更大了。歷史上,凡是物質豐富的地方,人們的文化也高,精神也文明。我國歷史上有過輝煌,當我國古人已經習慣於使用馬桶和茅房的時候,巴黎居民還在夜裡將小便撒在罈罈罐罐里,早晨從窗戶里潑向大街。然而,時移世易,世界的經濟中心轉移了,西方富而東方窮。現在輪到西方人說中國人不文明的時候了。我們能用祖宗的輝煌來為自己的不文明辯護嗎?為了進步,我們必須認賬,必須反思。這種反思恰恰是國人在富裕起來之後試圖在精神層面上再前進一步的崇高努力,絕對不是什麼自虐。
結論是什麼?是要大度,要自信,要勇於批判我們民族身上的不良文化因素,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現代文明,從而堂堂正正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勸朋友們,“自虐”一詞要慎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