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

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

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在數字控制工具機上加工零件時,從分析零件圖紙和加工要求開始到獲得工具機數字控制系統所需的程式指令或信息載體(如穿孔帶、磁帶等)的整個工作過程,簡稱程編。

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

正文

數字控制工具機上加工零件時,從分析零件圖紙和加工要求開始到獲得工具機數字控制系統所需的程式指令或信息載體(如穿孔帶、磁帶等)的整個工作過程,簡稱程編。
數控工具機的程式編制方法有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兩種。手工編程是由人工完成全部程式編制工作,包括用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在內(圖1)。自動編程是利用數控語言和數控程式系統,由計算機自動地製作程式單或信息載體。數控語言是一套規定好的基本符號和由這些符號構成零件源程式的規則。數控程式系統是將零件源程式處理成程式單和信息載體的一套程式,包括翻譯程式、幾何定義處理程式、運動軌跡計算程式、工藝處理程式和後置處理程式等。零件源程式輸入計算機以後,由數控程式系統將其自動地處理成程式單、信息載體和零件圖形(圖2)。零件圖形是以一定比例用顯示屏顯示的或用繪圖儀繪出的零件形狀或刀具中心軌跡,用以檢查編程結果的數據和加工路線的正確性。具有自動編程功能的計算機數控系統,可根據輸入的零件源程式直接控制工具機,即數控系統完成編程和控制兩種功能。

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
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數字控制工具機程式編制
手工編程工作量很大,只能適應簡單的數控加工,因此在發展數控工具機的同時,就開展了自動編程方法的研究。195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宣布研製出程式自動編制系統(APT),1959年開始用於生產。1961年,美國航空空間工業協會(AIA)發展了APT-Ⅲ。70年代初期,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的國際機構(CAM-I)發展了APT-Ⅳ。60年代起,西歐地區和蘇聯、日本、中國等國也發展各自的自動編程系統。70年代後期,會話型自動編程、圖象儀編程和數位化技術編程等自動編程方法已在工業生產中套用。80年代開始發展用語音實現人機聯繫的語音編程。
參考書目
 李福生編著:《數控工具機程式編制──手工編程》,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
 范炳炎編:《數控加工程式編制》,國防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