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王天君

敬王天君,福州民俗,王天君殿在於山之巔,與玉皇閣相對而立。

敬王天君為福州民俗。 
王天君殿在於山之巔,與玉皇閣相對而立。烏石山舊亦有天君殿,均建於唐末,受人間香火已有千餘年。清代烏石山的天君舊院焚於火,乃併入于山。 
附:王天君傳說  
關於王天君傳說有兩種:北人傳說王靈官系東晉時潯陽江人,幼時好勇鬥狠,弱冠時因爭妓殺人亡命入海為盜,達二十餘年。後逃入五台山以屠豬為業,既而有悟,投九華山懺悔剃度。一日下山取火造飯,途遇一虎,與虎約,待其送火上山,再來捨身。及下山應約,虎竟向王搖尾作態,王微按其脊,虎乃立伏,王戲跨之,即飛騰成道。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又閩人傳說稍與此異,謂王乃後晉之皖南人,幼諳水性。石敬瑭反,王年已冠,投身行伍,每戰皆捷,隨身一刀,軍中因號為王一刀,與王鐵槍齊名。後因憤石賣國,乃棄官浮海為盜,嘯於錢塘、寧波之間達十年。終因缺糧,率舟師自溫台南下,至閩之白犬洋遭風舟覆,生還者只王與侍從兩人而已。自此雄心頓減,又因官軍捕急,乃剪髮易服遁入天目山為屠。一日忽自頓悟,擬走五台,方渡黃河,舟中與一西域喇嘛遇,聽談經典,求道之心愈決。到五台後,復思往天竺,適有兩僧來自普陀亦將往天竺拜佛,王欲與俱往,兩僧戲之曰:君能剔腹剜腸由老僧帶往便可。王立將戒刀自剖腸胃付僧,僧中途遇一人,指一油鍋對僧曰:“入此即到西天”。僧笑之,戲以王的腸胃投入,在鼎沸煙焰之中遂顯法身而成道,時正六月十六日,遂以此日為王的誕辰。是日香火極盛,沿途善男信女手執明香,三步或七步一拜,拜上于山,人數不下千餘人。據說拜香的人均是為父母請壽或自己疾病而許願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