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為死去的人造塔,畢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義,故俗語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基本信息

釋義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用以勸人行善,或向人懇求救命。

出處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此成語由佛教中而來,在佛教大正藏經集部《佛說罵意經》中佛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西遊記》第八十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後亦變作“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如陳登科《活人塘》十八:“大鳳子在後邊急了,搶上說:‘媽!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我去想辦法’。”“七年長齋”指長年吃齋修行。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示例: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一回:“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還有氣息沒有。豈不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

解釋

另外,我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句中的「浮屠」原來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無量,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其實,「浮屠」本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意思即是「佛陀」,指釋迦牟尼。後來大概因「屠」字令人聯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詞語,所以漸漸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級浮屠」的「浮屠」,梵語buddhastupa,音譯後的略稱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建築,也是一種紀念、禮拜用的建築物。塔起源於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狀像墳墓,在方的平台上砌築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種形狀的塔尖。這樣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語的譯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墳墓。佛骨焚化以後成了彩色晶瑩的珠子,埋在「浮屠」里,七層的塔稱作七級浮屠漢唐時期,塔隨著佛教一起傳到中國,和古代建築結合起來,融合了中國南北各地的樓、閣、亭的特色,發展了千姿百態的中國古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救人一命的功德比建造七層的佛塔還要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