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野

注音

fàng yě ㄈㄤˋ ㄧㄜˇ
放野

解釋

(1).放逐於野。 漢 劉向 《列女傳·齊威虞姬》:“ 伯奇 放野, 申生 被患,孝順至明,反以為殘。”
(2).撒野,粗魯沒禮貌。 巴人 《姜尚公老爺列傳》七:“娘兒們不敢放野,拋頭露面到路上屋外來說話。”
(3).猶放牧。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 商州 牛多得很,到冬季里,荒山坡上一群一群放野。”
(4).我國西南 苗 彝 等族的一種風俗。暮春三月,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野外月光下歌舞,相愛者即結為夫妻。 清 魏祝亭 《荊南苗俗記》:“俗以三月三放野,又名跳月。未婚者悉盛服往野外,環山箕踞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為筒吹以和,音動山谷。女先唱以誘馬郎。馬郎, 苗 未婚號也。歌畢,男以次賡和,詞極謔,殊有音節,聽之亦渢渢移人。女心許者,會馬郎歌中意以賡之……抵暮男負女去,詰旦偕妻詣丈家。”參閱 清 嚴如熤 《苗疆風俗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