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出窗外網

擲出窗外網

拋出窗外網,是一個有毒食品警告網站,由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吳恆聯合34名網路志願者創建,於2012年上線,在2012年5月份躥紅網路,引起極大反響。網上可以查詢到2004年至今,全國各地的有毒有害食品記錄,數量達3000條之多。由於訪問量巨大,這個網站於2012年5月3日出現了暫時崩潰的現象。網站口號:面對食品安全危機,你應有的態度。

網站簡介

擲出窗外網 擲出窗外

碩士研究生吳恆和其他人一起製作了這家記錄有毒食品的網站,網站名為“擲出窗外”http://www.zccw.info/ 。該網站收錄全國2千餘條有毒食品記錄,可按省份、食品種類查詢。網站被網民稱為“有毒食品警告網站”。
網站發布於2011年6月,由於當時媒體爆出“牛肉膏”事件,網站發起人深受打動。以公益目的創辦此網站,之後網站較受網友歡迎。由於網站發布很多關於食品安全的問題都是網友們特別關注的,網站曾經由於點擊量過高而出問題。
有意思的是,網站還設立“中國食品達爾文獎”(www.DarwinAwardOfChineseFood.com),用以評選那些“旨在消滅中國人的中國食品”。這對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應該說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創建緣由

一則“用牛肉膏製造假牛肉”的新聞,讓25歲的復旦大學碩士三年級研究生吳恆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成了食品安全問題的受害者。 

人造的雞蛋,塑膠造的銀魚,糖水變的蜂蜜,豬肉變的牛肉……在食  網站創始人-吳恆 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的當下,人們對有毒食品的報導已見怪不怪。然而,復旦大學碩士三年級研究生吳恆卻看不下去了,2011年5月11日,復旦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生吳恆開始在網上徵集志願者,他和他招募的34人“網路團隊”,花了一個月,完成了一份《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在17天內,他們查閱相關報導,從中篩選出有明確來源、有受害者的報導,以此製作了食品安全事件記錄,並為每篇報導提取了包括事發地、涉及食品的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在內的關鍵字。

創建人

擲出窗外網創建人吳恆 擲出窗外網創建人吳恆

“擲出窗外”網站的創始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吳恆是湖北荊門人,2007年從武漢大學考入復旦大學念研究生,按理說去年就該畢業了,但去年他遠赴寧夏支教,推遲了一年畢業。
吳恆說:“現在忙著做這個網站,學業又被影響,估計又要推遲畢業了,呵呵。”

名字來源

擲出窗外網 擲出窗外網

1906年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根據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廠的生活體驗寫成的紀實小說《叢林》時,他發現,即使在美國,一個世紀前其食品生產行業同樣處於“叢林狀態”。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也在吃早餐時讀到該書,突然“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羅斯福隨後與辛克萊見面,推動通過了《純淨食品與藥品法》,並創建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前身。 

吳恆:“把食品‘擲出窗外’的不應該只有美國總統,而應該是所有對食品安全不滿的人。掃帚不掃,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事情自己慢慢變好,需要外界的動力與刺激”。“擲出窗外”不僅可以表明消費者自身對不安全食品的抵制態度,而且把不安全食品暴露在外,能引起“路人”的關注,引導整個社會抵制不安全的食品。

創建目的

從海量的問題食品報導中,創辦者提取了事發地、食品種類、毒害原因等數千個關鍵字,目的是廣而告之,讓不明真相的民眾認識有毒食品,在於減少和消除不安全的食品,使以後的食品不會被擲出窗外。網站取名為“擲出窗外”消滅一切有毒食品、拋棄一切疲軟監督。“擲出窗外”的態度體現了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創建過程

 2011年5月11日,吳恆在人人網和部落格上發布了一篇日誌,召集志同道合的人來共同建立一個中國食品  擲出窗外安全資料庫。1天之內,他就徵集到了33位志願者,大多來自他的近2000名人人網好友,包括22位“80後”,3位“90後”,甚至還有一名高三的學生。 

2011年5月13日,志願者團隊正式開始運作。按照吳恆計畫的進度和分工,項目分成資料統計、數據分析和結論展示三部分,計畫在一個月內完成。 

他們首先找到了醫源世界網的“安全快報”板塊,內有約1萬條記錄,包括近6000篇歷年來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報導。但網站的選擇範圍較廣,還包括一些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和法律法規的介紹,而且沒有註明出處。他們從中精簡出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報導,找到它們的出處,並提取關鍵字,方便索引。現在“擲出窗外”上的報導大多來自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入口網站以及人民網、新華社等。 

這是整個項目中最繁瑣,他們心血花得最多的部分,但也是最基本、最關鍵的一部分。33個人按時間段分工,分別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最後匯集到吳恆那裡。但考慮到單靠“安全快報”上的資料,來源太單一,他們又根據不同時段去找其他網站的食品安全報告和主流媒體的食品安全專題,與手頭的新聞報導進行對比添加。 

之後,他們挑出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之間有明確來源和受害者的2107篇報導,製作了2840條記錄,並為每篇報導提取了包括事發地、涉及食品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媒體來源和網路來源等關鍵字,方便用戶檢索。最後由吳恆完成關鍵字的匯總和統一,例如食品問題發生地點全部按“省份”來提取而不是按城市。 

最後呈現出的結果只是他們工作的冰山一角。事實上,第一期工作查閱了《安全快報》收錄的8634篇新聞,第二期工作在各大網站至少查閱了同等數目的新聞,總計17268篇。每篇新聞按平均600字計算,則閱讀量至少為10360800字。 

2011年5月27日,他們開始進行數據成果的標準化處理,參考了《食品安全法》,加之團隊中有學食品專業的同學,最終將有害食品分為“造假、過期、添加劑、混有異物、包裝材料有問題、無證經營、產品不合格、檢疫不合格、衛生不達標、其他”10種。 

2011年6月17日零點,發布資料庫及調查報告的官方網站“擲出窗外”正式上線,《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2004-2011)》出爐,還提供地區、食品名、關鍵字等查詢。 項目結束後,吳恆總結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幾個特點:涉及面特別廣、違法手段特別狡猾、危害特別巨大、查處特別困難。 在“擲出窗外”網站上,吳恆又專門添加了一項“我要補充”,以期待更多的網友在讀到曝光食品安全危機的新聞時,將標題與連結添加進資料庫,使資料庫不斷壯大和完善。 

在網站上,吳恆還設立了一個專題,評選“中國食品達爾文獎”。他給出了10個候選名單,發動網友為最噁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投票,獎金為人民幣1.4元,將頒發給首家曝光該類食品的新聞媒體。他笑稱,這是取自“一塊死”的諧音,如果食品安全危機繼續下去,只能走向共同滅亡。

網站宣傳語

網站口號:面對食品安全危機,你應有的態度

社會反響

2011年6月17日網站發布後,這份報告受到了熱烈的反響,但同時也有對報告科學性的質疑。最大的問題——也是吳恆自己意識到,並在報導里寫到的——是僅僅通過新聞報導來反映食品安全問題的地區分布的嚴重程度。“這是當前我們掌握的資源中最可靠的方式,但不能保證它的科學性。”吳恆說。 

“擲出窗外”是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號招,但僅有這樣的招數是遠遠不夠的,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查處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行為,這些都是政府部門的權力,只有相關部門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能,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 

人們期待“擲出窗外”的努力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只要政府有關部門能夠“接招”,積極順應民意,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並在工作中加強銜接,形成合力,中國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完全有可能獲得根本好轉。

訪問情況

2012年5月3日中午,吳恆在微博中表示,“由於圍觀的帥哥美女過多,擲出窗外網(有毒食品警告網站)已經被流量快速推倒,網站的技術大神正在搶修中,搜尋功能暫不能使用。”  

2012年5月3日下午,擲出窗外網已自動定向到吳恆的微博。吳恆表示:“網站晚上就會恢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