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病毒

擬病毒

擬病毒也稱為類類病毒,它是一種環狀單鏈RNA。它的侵染對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被稱為輔助病毒,擬病毒必須通過輔助病毒才能複製。單獨的輔助病毒或擬病毒都不能使植物受到感染。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擬病毒擬病毒
病毒也稱為類類病毒,它是一種環狀單鏈RNA。它的侵染對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被稱為輔助病毒,擬病毒必須通過輔助病毒才能複製。單獨的輔助病毒或擬病毒都不能使植物受到感染。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澳大利亞陸續從絨毛煙、苜蓿、茛菪和地下三葉草上發現了四種新的植物病毒。這些病毒的蛋白質衣殼內都含有兩種RNA分子,一種分子量為1.5×106Da的線狀RNA1,另一種為分子量約為105Da的類似於類病毒的環狀RNA2,這種RNA2分子被稱為擬病毒(Virusoid)。擬病毒有兩種分子結構,一是環狀RNA2,二是線狀RNA3。RNA2和RNA3是由同一種RNA分子所呈現的兩種不同構型,其中RNA3可能是RNA2的前體,即RNA2是通過RNA3環化而形成的。

擬病毒在核苷酸組成、大小和二級結構上均與類病毒相似,而在生物學性質上卻與衛星RNA(satelliteRNA)相同,如:

①單獨沒有侵染性,必需依賴於輔助病毒才能進行侵染和複製,其複製需要輔助病毒編碼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

②其RNA不具有編碼能力,需要利用輔助病毒的外殼蛋白,並與輔助病毒基因組RNA一起包裹在同一病毒粒子內。

③衛星RNA和擬病毒均可干擾輔助病毒的複製。

④衛星RNA和擬病毒同輔助病毒基因組RNA比較,它們之間沒有序列同源性。根據衛星RNA和擬病毒的這些共同特性,現在也有許多學者將它們統稱為衛星RNA或衛星病毒

發現時間

擬病毒擬病毒
1981年在絨毛煙的斑駁病毒中分離到(VTMoV)

1986年,苜蓿暫時性條斑病毒(LTSV,lucernetransientstreakvirus)、莨菪斑駁病毒(SNMV,solanumnodiflorummottlevirus)、地下三葉草斑駁病毒(SCMoV,subterraneanclovermottlevitus)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澳大利亞陸續從絨毛煙、苜蓿、莨菪和地下三葉草上發現了四種新的植物病毒。這些病毒的蛋白質衣殼內都含有兩種RNA分子,一種分子量為1.5×106Da的線狀RNA1,另一種為分子量約為105Da的類似於類病毒的環狀RNA2,這種RNA2分子被稱為擬病毒(Virusoid)。擬病毒有兩種分子結構,一是環狀RNA2,二是線狀RNA3。RNA2和RNA3是由同一種RNA分子所呈現的兩種不同構型,其中RNA3可能是RNA2的前體,即RNA2是通過RNA3環化而形成的。

物種分類

植物病毒中的擬病毒

Eg.絨毛煙斑駁病毒(VTMoV)、苜蓿暫時性條斑病毒(LTSV)、莨菪斑駁病毒(SNMV)、地下三葉草斑駁病毒(SCMoV)。

動物病毒中的擬病毒

Eg.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它的宿主(輔助病毒)是B型肝炎病毒(HBV)。

研究意義

擬病毒擬病毒
1.有助於探索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擬病毒是一種低分子量的侵染性核酸分子,因而易於進行細緻的化學組分和結構分析;通過擬病毒與類病毒的結構與功能的比較,對核酸的結構與功能可能會得到更深入的了解。

2.有助於探索擬病毒與輔助病毒(RNA-1)間的相互關係。

擬病毒必須依靠輔助病毒的存在才能複製,而輔助病毒的複製卻不需要擬病毒的存在。擬病毒的存在可以影響輔助病毒的產量和改變輔助病毒在宿主上的症狀及反應的程度。

3.利用擬病毒這類低分子RNA來組建新的弱毒疫苗。

擬病毒又可稱類類病毒,它與普通類病毒的差異在於它的侵染對象不是高等植物或動物,而是小小的植物病毒。根據擬病毒的存在可影響輔助病毒的產量和改變輔助病毒在宿主上的症狀和反應程度的原理,有可能用它來人工組建具有防病功能的弱化疫苗。

4.對擬病毒的深入研究,也有助於進一步探索病毒的本質和生命起源等重大生物學理論問題。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 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原核微生物細菌古菌
真核微生物真菌原生生物藻類
無細胞生物 病毒類病毒擬病毒朊毒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