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多刺綠絨蒿

擬多刺綠絨蒿

擬多刺綠絨蒿,罌粟科、綠絨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身披刺,生長海拔很高,產中國西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擬多刺綠絨蒿
種拉丁名:Meconopsis pseudohorridula C. Y. Wu et H. Chuang
科中文名:罌粟科
科拉丁名:Papaveraceae
屬中文名:綠絨蒿屬
屬拉丁名:Meconopsis
命名來源:[Fl. Xizang. 2: 234.f.79: 1-3. 1985]
中國植物志:32:044

科屬分類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木蘭亞綱 Magnoliidae [Cronquist系統]
罌粟目 Papaverales [Cronquist系統]
罌粟科 Papaveraceae [Cronquist系統]
罌粟亞科 SubFam. Papaveroideae [Takhtajan系統的罌粟科Papaveraceae]
綠絨蒿屬 Meconopsis [Takhtajan系統的罌粟科Papaveraceae]
綠絨蒿亞屬 Meconopsis Subgen. Meconopsis [Takhtajan系統的罌粟科Papaveraceae]
單花綠絨蒿組 Meconopsis Sect. Simplicifoliae [Takhtajan系統的罌粟科Papaveraceae]
長果綠絨蒿系 Meconopsis Ser. Delavayanae [Takhtajan系統的罌粟科Papaveraceae]
擬多刺綠絨蒿 Meconopsis pseudohorridula [Takhtajan系統的罌粟科Papaveraceae]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體被黃褐色堅硬而平展的刺。主根長,上部粗約5毫米。葉全部基生,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1.5-2.5厘米,寬0.7-1厘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下延而入葉柄,邊緣羽狀圓裂,裂片約3對,表面黃綠色,背面具白粉,兩面被黃褐色堅硬的刺,葉脈在背面明顯;葉柄長1.5-2厘米,有翅,基部擴大。花葶數枚,粗壯,長5-9厘米,被黃褐色堅硬而平展的刺,花下刺尤密。花單生於花葶上;花芽近球形;萼片外面被刺;花瓣寬倒卵形,長約1.7厘米,寬約1.3厘米,淡青紫色;花絲絲狀,長5-7毫米,與花瓣同色,花葯圓形至長圓形,長約0.5毫米,橙黃色;子房卵形,長0.8-1.3厘米,寬5-8毫米,被黃褐色堅硬而平展的刺,花柱長2-3毫米,柱頭頭狀。果未見。花果期7-8月。

產地分布

西藏東南部(林芝)

生長習性

生海拔4700米的山地

綠絨蒿屬

綠絨蒿屬(MeconoPsis Vig.)是罌粟科中較大的一屬,該屬建立於1814年,Viguier根據PaPaver cambrica L.(1753)具短花柱的特點從無花柱、僅有盤狀柱頭的罌粟屬中分立出來。綠絨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以其花大、色澤艷麗、姿態優美而著稱,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