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船風波

撞船風波

日本海上保全廳巡邏艇7日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先後兩次衝撞中國漁船,隨後日方不顧中方反應,逮捕中國漁船船主。事發後,我國外交部迅速向日方交涉,在接連的6日內7次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國務委員戴秉國、外交部長楊潔篪以及多名副部長或部長助理連續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13日,我國政府包機安全接回14名船員,14日,漁船回到國內。在中方一再呼籲和交涉中,日方一地方法院仍以所謂“國內法”判決拘禁詹其雄10日,強制其接受審訊。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要求日本立即釋放漁船船長,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9月24日,日本沖繩縣那霸地方檢察廳決定以“保留處分”形式放還非法抓扣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25日,被日方扣押17天之久的詹其雄乘包機回國與妻兒團聚。

撞船風波(nauticalcollisiondisturbance;Collisionincident)。

撞船風波定義

撞船風波是中日撞船風波的簡稱,又叫釣魚島風波,是指2010年9月7日,釣魚島附近海域,一艘中國拖網漁船受到日本海上保全廳一艘巡邏船衝撞,後又受到日方另外兩艘巡邏船跟蹤、衝撞、截停、登船、檢查,最終在晚間日本政府決定以涉嫌“妨害公務罪”對41歲的中國漁船男性船長實施逮捕所引發的中日在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系列事件。

撞船風波概要

日本海上保全廳巡邏艇7日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先後兩次衝撞中國漁船,隨後日方不顧中方反應,逮捕中國漁船船主。事發後,我國外交部迅速向日方交涉,在接連的6日內7次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國務委員戴秉國、外交部長楊潔篪以及多名副部長或部長助理連續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13日,我國政府包機安全接回14名船員,14日,漁船回到國內。在中方一再呼籲和交涉中,日方一地方法院仍以所謂“國內法”判決拘禁詹其雄10日,強制其接受審訊。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要求日本立即釋放漁船船長,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9月24日,日本沖繩縣那霸地方檢察廳決定以“保留處分”形式放還非法抓扣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25日,被日方扣押17天之久的詹其雄乘包機回國與妻兒團聚。

撞船風波詳情

日本巡邏船釣魚島撞我漁船示意圖日本巡邏船釣魚島撞我漁船示意圖

日方巡邏船接連衝撞中國漁船
7日上午,一艘有15名船員的中國拖網漁船“閩晉漁5179號”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捕撈作業時,日本海上保全廳一艘巡邏船“與那國”號趕到釣魚島海域久場島西北12公里處現場,試圖“驅逐”中國漁船,並衝撞“閩晉漁5179號”。
10時15分左右,“與那國”號巡邏船船尾附近部位與“閩晉漁5179號”船頭附近部位發生碰撞。巡邏艇的欄桿支柱斷裂。
日本海上保全廳隨後派出兩艘巡邏艇“水城”號和“波照間”號,對中國漁船進行追蹤。
撞船風波發生海域形勢示意圖[2]10時55分左右,在距離久場島15公里處,“閩晉漁5179號”與阻止其前行的“水城”號巡邏艇右舷發生碰撞。
據日本海上保全廳稱,兩次碰撞沒有造成雙方人員的傷亡和燃料泄漏。“與那國”號巡邏艇甲板上的兩根支柱斷裂,“水城”號巡邏艇船體被撞出坑窪,另有五六根扶手被碰斷。但其並未透露中國漁船的受損情況。
跟蹤、衝撞、截停、登船、檢查
下午13時左右,6名巡邏艇上的日方保全官強行登上中國漁船,迫使“閩晉漁5179號”停止行駛。其後海上保全總部派出22名海上保全官,登上中國漁船,以涉嫌違反《漁業法》為由對“閩晉漁5179號”進行了搜查。
中國漁船船長已被日方逮捕
當日晚間,日本海上保全廳與外務省、法務省等相關省廳針對此事召開局長級緊急會議,官房長官仙谷由人也於21時許加入。最終日本政府決定以涉嫌“妨害公務罪”對41歲的中國漁船男性船長實施逮捕。
另有日政府高官表示,將把中方船長“帶到最近的檢察機關或是警察機構,按照日本的程式加以處理”。
“與那國”號巡邏艇隸屬日本海上保全亭11管區總部石垣海上保全部,去年2月為加強釣魚島海域的警備而投入使用,總噸位為1349噸,全長89米,甲板可起降直升機。
“閩晉漁5179號”中國漁船排水量166噸,長33米,事發時船上共有15名漁民。
撞船風波發生海域及其演變過程圖[3]中國“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攔截行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日本巡邏船在釣魚島海域同中國漁船相撞的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我們要求日本巡邏船不得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所謂‘執法’活動,更不得採取任何危及中國漁船及人員安全的行為。”。
她表示,中方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保留作出進一步行動的權利。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7日奉命約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本海保廳巡視船在釣魚島海域攔截中國漁船一事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攔截行動。
日方向中方表示“嚴重抗議”
當天,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審議官北野充召見中國駐日大使館公使劉少賓,對事件表示遺憾以示抗議。北野稱,“這是中國漁船進入日本領海非法作業的事件”。
當晚,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給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打電話,就此事件向中方表示“嚴重抗議”。他還強調,日本政府準備依據日本國內法律進行處理。

中國漁政應對撞船風波機制

中國漁政啟動應急機制
9月7日12:30,中國漁政指揮中心值班室接有關方面通報,稱福建籍漁船“閩晉漁5179”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與日本巡邏船發生碰撞。接報後,農業部領導高度重視,要求設法與當事漁船“閩晉漁5179”取得聯繫,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全力配合做好交涉工作。
7日15:30,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報告,經核實,“閩晉漁5179”為鋼質單拖漁船,船長32.99米、寬6.45米,166總噸,主機功率350千瓦,船上共有15名船員。該船曾於9月6日8時通過海事衛星電話與家人通話,當時漁船位置在北緯26度10分、東經123度20分海域附近。接報後,福建省泉州市晉江縣海洋與漁業局通過船位監控系統(AIS)調取“閩晉漁5179”位置時發現該系統已關機,用海事衛星電話呼叫時處於接通但無人接聽狀態。接著,福建省漁業部門聯繫事發海域附近作業的“閩晉漁5689、5168、5667、5410、5676”等9艘漁船,搜尋並設法了解相關情況。
根據日本每日放送MBS新聞網在網際網路發布的相關信息推斷,“閩晉漁5179”及船上15名船員可能已被日方巡邏船控制。漁政指揮中心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外交部門。
另一方面,接報後,中國漁政指揮中心立即調派農業部東海區漁政局所屬的“中國漁政202”從長江口出發趕赴事發海域開展救援,同時要求東海區漁政局所屬漁政船立即備航,隨時待命。為了更好保障我作業漁船和漁政船安全,11日下午又增派“中國漁政201”前往釣魚島附近海域支援。13日中午,中國漁政201、202前往接應從沖繩石垣港返航的“閩晉漁5179”。15日8:30,遭日方抓扣的“閩晉漁5179”漁船在“中國漁政202”、“閩晉漁5866”、“閩晉漁5459”護送下,經過39個小時航行,安全返回福建泉州晉江深滬漁港。
中國漁政指揮中心副主任李彥亮、東海區漁政局副局長張秋華、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泉州市政府、晉江市政府等領導與漁民民眾在深滬漁港舉行了迎接儀式,並親切慰問了“中國漁政202”船全體漁政人員以及隨我包機赴日駕船歸來的3名駕駛、機務人員。
釣魚島海域漁政巡航要常態化
就在中國漁政202船駛往釣魚島海域後,在9日舉行的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證實”了中國派遣漁政船赴釣魚島海域的訊息。她宣稱:中國決不接受日本按照國內法律處罰被抓中國漁民的行為,堅決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放人、放船”;並警告日本注意釣魚島問題的敏感性,不要惡化事端,並稱中國將保留進一步採取行動的權力。我國已經派出漁政執法船駛往事發相關海域,保護我漁民的正常生產和生命財產安全。
有評論指出,從法理上說,中國漁民在自己的海域上從事生產活動,被日本海警非法抓捕,日方不僅必須立即無條件放人,還應當向中國政府道歉,並對被捕的漁民進行賠償。中國派遣漁政船赴釣魚島海域維權護漁,是理所當然的。中國漁政的責任就是保護漁民,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
目前,中國漁政201、204船正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護漁。據中國漁政指揮中心有關人士表示,今後中國漁政將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開展常態化巡航,而且要加大加強巡航力度,切實保護我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中國漁業報記者余向東康存棟綜合報導)撞船風波有關雙方的博弈
日政府與媒體調子不一致
面對中方要求日本儘快無條件放人放船的合理要求,日本政府的態度目前仍然比較強硬。
日本國土交通相前原誠司10日在眾院國土交通委員會的會議上表示:“在東海,我國不存在任何領土問題,今後將繼續堅決加以應對。”
日本外相岡田克也當天在記者會上則表示,他對中國媒體有關日本海上巡邏船衝撞中國漁船的報導感到不滿,認為中國媒體的報導有違事實。不過,正如中國一位媒體人士指出的,一艘普通的漁船去撞一艘相當於中型軍艦的巡邏船,常識上說不通。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就像兩個人打架,誰出第一拳,實際上很難分清,關鍵是為何會發生這場衝突。
雖然日本政府繼續對外展示強硬的姿態,但輿論也注意到,日本政府內部同時存在著呼籲冷靜對待撞船事件的聲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仙谷由人8日表示,應避免中國漁船事件進一步升級,日本國內也要冷靜對待這一事件。日本時事通訊社在11日的報導中援引外務省一名官員的話說,日本政府認為,雖然現在日中兩國間存在一些摩擦,但是絕不能使之對日中關係產生根本上的影響,今後日方將注視中方的舉措,採取冷靜的應對措施。
相比於日本政府的表態,日本媒體顯然更加強硬,迄今仍在嫌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不夠強硬。日本《產經新聞》11日的一篇報導稱,中國國力不斷壯大,已經不輸於日本,在尖閣群島(即我釣魚島)的領土問題上會毫不退讓。對於中方在本次事件中顯示出的強硬立場,日方似乎顯得有些被動。如果按照中方的要求將漁船船長無罪釋放的話,那么就會招來外界質疑,因此日本政府也有必要採取強硬態度來應對。
這場風波如何結束
日本目前扣押著中國漁船和船長,表面上看來似乎在撞船風波中占據優勢。但實際上,如何處理好這次撞船事件,對日本政府來說非常棘手。一方面,由於釣魚島問題涉及領土主權,中國不可能在現有立場上後退;而要無條件釋放中國船長,又難以向日本民眾和媒體交待,會被外界視為向中方“示弱”。
當前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雖然此前有日本巡邏艦撞沉台灣漁船的先例,但日本海上保全廳人員登上大陸漁船,並扣人扣船,還是過去幾十年來的首次。而日本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國內政治的需要。日本9月14日將舉行民主黨黨首選舉。就在選舉前夕的本月5日,日本民主黨大佬小澤一郎和現任日本首相菅直人都拿釣魚島問題說事,宣稱“在歷史上釣魚島從來不是中國領土”。
此外,日本國內目前對日元升值現象比較敏感。日本政府官員近日指責中國大幅購買日本國債加速了日元升值,而這將會影響日本經濟的復甦。
正是在上述政治經濟大環境下,不少媒體和分析人士認為,這起撞船事件可能是日本有關方面有意為之。在日本民主黨黨首選舉結束後,日方在撞船事件上的態度才有可能變得更靈活。
還有一種分析認為,在撞船事件中,日本政府可能是被迫卷進去的。《世界新聞報》駐日本記者認為,日本民主黨上台後,曾被輿論指責為“親中疏美”,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就是因為在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上一度與美國談不攏而引咎辭職,而菅直人政府顯然想汲取前車之鑑。
旅華日本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現在的日本已經進入“無政府狀態”,國民對政治家缺乏信心,首相的任期越短,處理外交問題就越困難。撞船事件後,日本政府實際是被國內輿論推著走。政府現在能選擇的恐怕只有拖,拖上幾天再放人,這樣便好向國民交待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北京一位分析人士的話報導說,中國目前對撞船事件的反應還比較溫和。但問題是,如果日本在撞船事件上毫不讓步,激起兩岸四地保釣民間團體或中國漁船再到釣魚島示威,可能會引發更多衝突,中日關係也可能迅速惡化。
雖然目前還很難預測這起撞船事件會如何收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日雙方都不希望因此交惡。
中日是亞洲兩個大國,並且是一衣帶水的鄰居,雙方關係波動勢必會影響各自的穩定和發展。不僅經濟上彼此依賴程度高,兩國在戰略層面上也有相互需求。由於近來美國加大了對中國的圍堵之勢,中國顯然不希望此時再與日本發生衝突。而對日本來說,與中國疏遠可能意味著對美國更加亦變亦趨,其成為“正常國家”的願望就更難實現。

撞船風波後中國的反制論

被日方非法抓扣的14名中國漁民9月25日天下午回國,然而中方船長還在日本手裡。日本用其國內法處理撞船事件的強硬行徑在繼續,其在東海上咄咄逼人的姿態沒有收斂。
日本對華戰略的荒唐性在於,中日關係對其遠比過去更重要,它本應該慎對兩國敏感問題,主動維護中日關係大局。但日本的做法正相反,它把沒條件解決的釣魚島等兩國領土糾紛硬往前台推,用“切香腸”的方式與中國斗。不久前日本宣布將一批離島“國有化”,其中就包括釣魚島等爭議點。
過去幾十年來,中日關係一邊發展,一邊不斷集中爆發矛盾和衝突。每次兩國關係惡化,日本或者是挑事者,或者是放縱偶發事件升級的一方。無論歷史、貿易還是海洋權益,只要日本不率先發難,不火上澆油,中日關係就相安無事。
歷史證明,面對日本這樣的鄰居,光講友好顯然是不夠的。過分強調中日關係重要,會使日本誤判中國對國家利益的排序,誤判中國社會對日本挑釁的容忍度。中日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利益體,兩國過去發生過戰爭,今天在戰略上互相防範。兩國的友好只能以互利和相互尊重為前提,日本的自我縱容應明確不被允許。
中國應建立一整套反制日本挑釁的外交選項。對日本的各種對華不理智行為,中國有必要將其分類、分級,它的每一種挑釁,中國都有必要提前預設反制措施。通過幾次快速、堅決的鬥爭,中國就能在日本的對華思考中植入新的認識,他們會清楚,對維繫中日關係,中國沒有比日本更多的義務,日本必須同時盡力。
中日經常陷入誰的力量更大的議論,但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中國對日本態度的決定性因素。中國顯然沒有強大到可以忽視日本,但與日本鬧僵,顯然也不會動搖中國發展的根基。中日只能是正常的國家關係,日本對中國重要,因為所有鄰國對中國都重要。但同時日本對中國並不重要,因為與任何一個國家關係惡化,今天的中國都能夠承受。
反制日本,中國應首先利用經濟資源,特別是市場資源。中國目前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國,中國學者唐淳風估計,近10萬家日本企業主要靠中國市場存活。日本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已超過對歐美等國,粗略估計已超過40%。中國應打通中日關係的政治和經濟領域,使日本在做任何一件事時,都考慮自己的實利。此外,在東亞安全、環保、日本的聯合國地位等諸多問題上,中國出牌也應堅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