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因

摹因概念的提出者和定名者是道金斯。意思是指文化進化與傳遞的、可複製的基本單位,它包括“思想觀念、流行語言、音樂曲調、服裝式樣、髮型頭飾、手藝技巧等等”。

摹因

摹因概念的提出者和定名者是道金斯。意思是指文化進化與傳遞的、可複製的基本單位,它包括“思想觀念、流行語言、音樂曲調、服裝式樣、髮型頭飾、手藝技巧等等”。字音上,摹因的英語名“meme”與單詞seem”同韻。詞源上,“meme”的定名有兩個考慮:一是取義於希臘語“mimeisthai 摹仿”, 縮寫形式為mimeme”;二是取義於希臘語“mimneskesthai記憶”,縮寫形式為“mneme”.從摹因這一概念的文字層面上看,摹因是對基因的聯想的產物,二者都來源於希臘語,都是4個字母組成的單詞,元音相同,而且它們的派生詞在構詞上也一致。與基因gene有關的是genetics,叫遺傳學,而研究摹因meme的新型學科是memetics,可以譯為“摹因學”。正如許多外語名詞初入漢文化時所經歷的遭遇一樣,本文所用的“摹因”至今還沒有統一的譯名. 摹因的英文名稱是“meme”,它首先於2001年被盧允中高申春等同志音譯為“謎米”. 後來,2003年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的魯川同志把它譯為“敏因”【 7 】 ; 2003年深圳大學文學院的張瑩同志把它譯為“覓母; 2003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何自然與何雪林同志把它譯為“模因;2005年浙江寧波大學杜世洪同志在尊重道金斯"原文構詞與基因的形義相關性”的考慮後,以及綜合國內各種譯名的基礎上,把它譯為“摹因”.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