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賣國論

控煙賣國論

控煙賣國論,源於國家菸草專賣局官員在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控煙公約》談判時的言論,“你們要控煙?我告訴你們,這是在賣國,你們是公務員,工資的1/10都是拿我們的錢!”。

簡介

控煙賣國論是一種謬論,是對賣國論一種誤解。就謬論錯誤有三點:第一,把控煙的積極意義抹殺。第二,誇大煙企的貢獻。第三,犧牲公眾利益成全財政收入陷入一種錯誤的政績觀。作為人民公僕,發表控煙就是賣國就謬論,亟需加強教育。

由來

自2005年中國加入世衛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控煙公約》)以來,控煙形勢並不樂觀,甚至有越控制越嚴峻之勢。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控煙公約》在中國生效的第一年,全國捲菸產量為20218億支,去年,這一數字已上升至24474億支,漲幅為21.05%。
近年來,中國控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因為這樣對煙企業績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控煙作為惠民措施,受到了公眾的支持與肯定。可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菸草業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財政稅收上的貢獻更是高達8%以上。正因為菸草業對中國稅收貢獻大,國家菸草專賣局的一位官員曾經指著衛生部官員大罵:控煙就是賣國。公務員的工資有一成是拿菸草業的錢。

謬論

控煙就是賣國就言論引起了市民的非議。賣國就是投靠敵人,出賣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但是這所謂的官員稱控煙就是賣國,實在是胡扯。這是對賣國論一種誤解。雖然菸草業對中國稅收貢獻巨大,但是不能因為菸草業的貢獻就為非作歹。
控煙就是賣國言論作為一種謬論,背後的虛假應該一一揭露。
首先,保護民眾利益是國家的責任與義務。賣國就是出賣人民的利益,但是控煙不僅沒有損害到人民的利益,反而是保護人民利益。所以,控煙不是賣國,而是保家衛國。只有控煙取得成效,減少吸菸對人民的危害,人民身體才有健康可言,人民生活才有利益可言。所以,控煙就是賣國謬論實際是把控煙的積極意義抹殺,是錯誤的。
其次,控煙就是賣國論之所以如此有底氣,是因為這所謂的官員誇大了菸草業的貢獻。相對民眾利益來說,即使菸草業對國家稅收貢獻再大,也不能以犧牲民眾利益為前提。在民眾利益面前,菸草業不僅不能損害民眾利益,甚至要維護民眾利益。如果把貢獻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實在是欠妥。
最後,控煙就是賣國論之所以成為謬論,是因為這所謂的官員思想出現偏差,政績觀出現錯誤。菸草專賣局的官員作為人民公僕,最終的終點就是為人民服務,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以及菸草局的利益,把公眾利益置之不理,就是違背了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職責與宗旨。所以,要消除控煙就是賣國的謬論,需要提高官員的為民意識,也要改造官員的政績觀,樹立起一種為民的政績觀。

網路文化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