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血針

採血針

一種在醫療檢驗過程中用於採集血樣的採血針,由針頭和針桿組成,針頭設在針桿的頭部,在針桿上滑動連線有護套,在護套和針桿之間設有復位彈簧且護套的初始位置位於針頭和針桿的頭部。當操作者手持針管將採血針頭部按壓在患者肢體上時,護套在皮膚的彈力作用下縮進、使針頭凸出並刺入皮膚造成微創,當拔除採血針後護套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重新復位將針頭罩住以避免針頭外露被污染或意外刺傷人體。在採血針拔除時,針管與皮膚所圍空腔逐漸增大,形成瞬時負壓,有利於血樣的採集。

採血針的設計

真空採血器由真空採血管、採血針(包括直針和頭皮式採血針)、持針器三個部分組成。真空採血管是其主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血液標本的採集與保存。真空採血管在生產過程中預置了一定量的負壓,當採血針穿刺進入血管後,由於採血管內的負壓作用,血液自動流入採血管內;同時,採血管內預置了各種添加劑,完全能夠滿足臨床的多項綜合的血液檢測,真空採血器作為臨床血液快速準確採集,具有安全、密閉,轉運方便,頭色不同,易於分辨等優點,是對傳統的注射器採血方式的革命性創新。

分類

採血針採血針

按頭蓋顏色不同,目前使用的真空採血管可分為以下八種:

綠頭管

管內含有肝素鋰,肝素是一種含有硫酸基團的粘多糖,帶有強大的負電荷,具有加強抗凝血酶Ⅲ滅活絲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從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並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種抗凝作用。肝素管一般用於生化及血流變的檢測,是電解質檢測的最佳選擇。因為肝素會引起白細胞聚集,故不能用於白細胞計數和分類。

紅頭管

管內壁均勻塗有防止掛壁的二氧化矽,同時添加了促凝劑,促凝劑能激活纖維蛋白酶,使可溶性纖維蛋白變成不可溶性的纖維蛋白聚體,進而形成穩定的纖維蛋白凝塊。一般用於肝炎病毒、甲狀腺功能、藥物檢測、愛滋病檢測、腫瘤標誌物等血清免疫學檢測。

紫頭管

管內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鹽(EDTA-),它是一種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螯合血液中的鈣離子,螯合會將鈣從反應點移走,並阻止和終止內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過程,從而防止血液凝固,與其它抗凝劑比較而言,其對血球的凝集及血細胞的形態影響較小,故通常使用EDTA鹽(2K、3K、2Na)作為抗凝劑。用於血細胞計數及分類等一般血液學檢查,不能用於凝血、微量元素及PCR檢查。

藍頭管

管內含有枸櫞酸鈉,枸櫞酸鈉通過於血樣中鈣離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為3.2%或3.8%,抗凝劑與血比例為1:9,主要用於纖溶系統(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的檢測。採血時請注意采足血量,杜絕管內死腔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採血後請立即顛倒混勻5-8次。

黑頭管

管內含有枸櫞酸鈉,枸櫞酸鈉的濃度為3.2%(0.109mol/L)和3.8%,其抗凝劑與血液的體積比為1:4,一般由於血沉檢測,當抗凝劑比例過於偏高時,血液被稀釋,可使血沉加快。

採血針採血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