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

掌柜

對私營業主、老闆的稱呼。從1953年開始,隨著對私有經濟的改造,掌柜一詞逐漸消失。改革開放後,大掌柜的變成了企業家,小掌柜的則成了個體戶,家裡的掌柜的則成了女人。zhǎngguì 亦稱“掌柜的”。稱店主或經理。《老殘遊記》第六回:“這事我已明白,自然是捕快做的圈套,你們掌柜的自然應該替他收屍去的。”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他原想在壽日來的人不過是鋪戶中的掌柜與先生們。”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這些個地方沒有一個掌柜的我不熟。”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zhǎngguì
亦稱“掌柜的”。
古代對一個商店店長的稱呼,也有的對老闆稱之為掌柜的。稱呼店主或經理的名詞。古代店主的俗稱。執掌柜台的,稱“掌柜”,一般也就是負責錢櫃的,擁有錢櫃鑰匙和銀兩收支大權,即古代時的大堂經理。

基本解釋

1.稱店主或經理。《老殘遊記》第六回:“這事我已明白,自然是捕快做的圈套,你們掌柜的自然應該替他收屍去的。”老舍《駱駝祥子》十四:“他原想在壽日來的人不過是鋪戶中的掌柜與先生們。”曹禺《北京人》第二幕:“這些個地方沒有一個掌柜的我不熟。”

影視劇中的掌柜影視劇中的掌柜

2.指店員,營業員。趙樹理《小經理》:“第二是小村子的小合作社只有一個經理和一個掌柜。”
3.稱地主。阮章競《漳河水》詩:“羊兒長膘快,掌柜笑,笑呵呵。”
4.稱別人的丈夫。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三:“白大嫂子,記不記掛你家掌柜的呀?”柳勉之《張家畔的婦女輪校》:“寫個條條,也能幫你掌柜成個事。”
5.白蓮教起義軍中首領的稱呼。清魏源《聖武記》卷十:“其老教樊人傑、戴仕傑為掌柜。”
6.對男子的泛稱。張天翼《清明時節》三:“別忙,掌柜的!咱們來乾他一傢伙!--瞧著罷!要是他倆不肯乾--我一個人也得乾!來!”
7.在淘寶上開店鋪賣東西的人。
8.對男子的泛稱。
9韓人罵華人(這4個稱呼很常見,四大名):掌柜,炸醬麵,醬狗,中國佬,還有中國鬼。
(在韓國)韓國人對韓國華人有各種貶稱:掌柜짱깨(Jjang-Gae):韓國華人最初在韓國多從事飯店行業,服務員稱老闆為“掌柜”(장궤:Jang-gwe),韓國人就模仿為韓文類似的發音“짱깨”,另一說為,由於韓國華人長期受到法律限制,不少人只能經營炸醬麵(짜장면:Ja-jangmyung)店,因此許多韓國人稱韓國華人為“炸醬麵”(韓文音似醬狗:장개:Jang-gae)

地名

掌柜窯村是朔州市平魯區晉蒙交界處,古長城腳下,古絲綢之路和走西口必經的一個原始自然的原生態村落,距109國道1.5公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傅作義李林黃厚等革命員老和英烈曾在這一帶多次作戰,村民們積極參加給八路軍抬擔架、養傷員、送軍糧、縫軍鞋等支前活動,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屬革命老區。寧靜優美的生態環境、天然的自然景觀以及純樸的鄉村生活方式、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們對寧靜、清新環境和回歸大自然的渴求。使人們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人們還可以在農舍小住一夜,品嘗農莊主人準備的別有格調的晚餐,遊客們還可以從事農耕、收穫、飼養,步行、探險、運動.打獵.登山等活動。 累了可以在樹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聆聽鳥兒的歌唱,直到太陽西斜,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就連老外都經常駐足賞景,並留下了“掌柜窯是個神奇美妙的地方”讚譽。
掌柜窯現在全村共有400多人,4000餘畝地,盛產胡麻、蕎麥、莜麥、土豆等小雜糧,宜林宜牧,長期以來受到國家古長城、古戰場遺址的保護,這裡的民間生活方式從邊民時期到1956年建社一直延續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