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莊

1976年挪莊成立第一生產大隊,1978年11月,改革開放以後,膠縣又回歸青島市,1982年撤銷人民公社,1983年改歸大莊鄉,並依據膠政發(83)18號檔案成立挪莊村民委員會。 1988年1月改歸阜安街道辦事處轄,1996年土地被徵用,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魯政(1996)23號檔案《關於將膠州市部分無地農民的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的批覆》轉為城鎮居民戶口,1996年4月成立挪莊居民委員會至今。 為了建設好現代化新農村,連年來,挪莊工業投資180萬元,工業園投資30萬元,自來水88年以來投入12萬元,供電自81年以來投入了20萬元,硬化路面8000平方米,共投入30萬元,排水溝投入20萬元,學校、幼稚園累計投入25萬元,建造辦公樓投入200餘萬元,1995年建造的挪莊居民樓改善了部分居民的居住條件。

村莊由來

約於清道光年間(1820年前後),由近城各村析出的民戶組成,最初只有李、張、王姓,據稱,最早是李姓於道光年間由營海鎮大後旺遷入,他先在法家塋落腳,又轉譚家塋稍留,最後選中這片荒野定居立村,隨後張姓始遷祖張姓與胡家莊楊姓女結為夫妻,由楊家林(現)北關街道辦事處遷居至此村落戶,不久王姓始造祖弟兄由西石河村(今雲溪街道辦事處)隨即遷來,繁衍至今已歷八世。1976年挪莊成立第一生產大隊,1978年11月,改革開放以後,膠縣又回歸青島市,1982年撤銷人民公社,1983年改歸大莊鄉,並依據膠政發(83)18號檔案成立挪莊村民委員會。1988年1月改歸阜安街道辦事處轄,1996年土地被徵用,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魯政(1996)23號檔案《關於將膠州市部分無地農民的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的批覆》轉為城鎮居民戶口,1996年4月成立挪莊居民委員會至今。

政區人口

挪莊居委會隸屬膠州市阜安街道辦事處。東連胡家莊、西靠干休所居委會、南靠實驗中學、北鄰澇窪,正面是膠州東路,門前是胡家莊公車站,交通特別方便,這裡商貿環境好,升值潛力大,是發展二、三產業的黃金地段,總面積0.25平方公里,2005年有居民210戶、610人。

經濟狀況

下面的數字可以窺見這個村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面貌。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全村固定資產2萬元,總產值1.5萬元,人均產值60元,上交稅金4500元;1988年,改革開放的上升期,固定資產28.4萬元,總產值為200萬元,人均產值增為4000元,上交稅金1.12萬元;1998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期,固定資產為1977萬元,總產值再增為5000萬元,人均產值增多64000元,上交稅金為309萬元;2005年改革開放的高潮期,固定資產為6620元,總產值猛增為1.7億元,至2005年引進個體私營業戶50多家,經濟總收入達1.55億,包括工業收入1.3億,人均收入6300元。

村莊建設

為了建設好現代化新農村,連年來,挪莊工業投資180萬元,工業園投資30萬元,自來水88年以來投入12萬元,供電自81年以來投入了20萬元,硬化路面8000平方米,共投入30萬元,排水溝投入20萬元,學校、幼稚園累計投入25萬元,建造辦公樓投入200餘萬元,1995年建造的挪莊居民樓改善了部分居民的居住條件。

社會事業

為了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積極倡導文化娛樂活動,利用文化大院、圖書室,全面提高廣大居民的整體素質,並規定,凡男滿60歲、女55歲,每年發720元,年滿7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1200元,其他居民平時的一切費用連同農村合作醫療都不再另行收取,學齡前兒童全部入托。挪莊居民委會員先後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村莊、五個好先進黨支部、膠州市十強村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