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持有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的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資通常具有長期性質,但期限較短(一年以內)的債券投資,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也可以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企業將尚未到期的某項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本會計年度內予以出售或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相對於該類投資(即企業內部持有至到期投資)在出售或重分類前的總額較大時,則企業在處置或者重分類後應立即將其剩餘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資扣除已處置或重分類的部分)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且在本會計年度及後兩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內不得再將該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界定特徵

如何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資

企業從二級市場上購入的固定利率國債、浮動利率公司債券等,都屬於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通常具有長期性質,但期限較短(一年以內)的債券投資,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也可以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企業不能將下列非衍生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1)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2)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3)符合貸款和應收款項定義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如果企業管理層決定將某項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則在該金融資產未到期前,不能隨意地改變其“最初意圖”。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就應當是明確的。

持有至到期投資提前處置的情況

企業將某項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後,可能會發生到期前將該金融資產予以處置或重分類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通常表明企業違背了將投資持有至到期的意圖。

企業將尚未到期的某項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本會計年度內予以出售或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相對於該類投資(即企業內部持有至到期投資)在出售或重分類前的總額較大時,則企業在處置或者重分類後應立即將其剩餘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資扣除已處置或重分類的部分)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且在本會計年度及後兩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內不得再將該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但是,下列情況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類日距離該項投資到期日或贖回日較近(如到期前三個月內),且市場利率變化對該項投資的公允價值沒有顯著影響。

2.根據契約約定的定期償付或提前還款方式收回該所有初始本金後,將剩餘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類。

3.出售或重分類是由於企業無法控制、預期不會重複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項所引起。此種情況主要包括:

(1)因被投資單位信用狀況嚴重惡化,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2)因相關稅收法規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稅前可抵扣政策,或顯著減少了稅前可抵扣金額,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3)因發生重大企業合併或重大處置,為保持現行利率風險頭寸或維持現行信用風險政策,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4)因法律、行政法規對允許投資的範圍或特定投資品種的投資限額做出重大調整,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5)因監管部門要求大幅度提高資產流動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資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的風險權重,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特徵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是指相關契約明確了投資者在確定的時間內獲得或應收取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間。

例如,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債券投資,其到期日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額固定或可確定。而購入的股權投資因其沒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條件,不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2.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明確,準備將投資持有至到期,除非遇到一些企業所不能控制、預期不會重複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件,否則將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表明企業沒有明確意圖將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

(1)持有該金融資產的期限不確定;

(2)發生市場利率變化、流動性需要變化、替代投資機會及其投資收益率變化、融資來源和條件變化、外匯風險變化等情況時,將出售該金融資產,但是,無法控制、預期不會重複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項引起的金融資產除外;

(3)該金融資產的發行方可以按照明顯低於其攤余成本的金額清償;

(4)其他表明企業沒有明確意圖將該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的情況。

據此,對於發行方可以贖回的債務工具,如發行方行使贖回權,投資者仍可收回其幾乎所有初始淨投資(含支付的溢價和交易費用),那么投資者可以將此類投資劃分為持有至到期。但是,對於投資者有權要求發行方贖回的債務工具投資,投資者不能將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業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並不受外部因素影響將投資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表明企業沒有能力將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資產投資持有至到期:

(1)沒有可利用的財務資源持續地為該金融資產投資提供資金支持,以使該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

(2)受法律、行政法規的限制,使企業難以將該金融資產投資持有至到期;

(3)其他表明企業沒有能力將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資產投資持有至到期的情況。

投資收益

很多人不了解什麼叫實際利率攤銷法,更不用說如何去計算了。這裡的實際利率其實就是你投資這個資產的實際收益率:購買的時候有購買價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共同構成了你的實際投資成本,就像追女孩子的前期投入,你狠狠的花了一筆,很幸運的是她接受了,承認你資本化了,覺得你對她是真心的,是持有至到期的,那么就等著以後她怎么對你好吧,這就是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女郎),究竟能夠引來多大的郎呢?對於債券來說,能給你帶來的無非就是個利息,還有最後的本金收入了,那么因為持有的期間比較長,地球人都知道應該考慮時間價值,所謂時間價值就是說你之所以選擇這個投資是因為比其他投資要好,比如放在銀行,那么我們考慮投資是否可行就是借入你從銀行借錢投資是否有價值,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類比,在實際投資中,你是有一個實際收益率的預期的,看一個投資是否合適,就是要用你的期望值來看這個資產未來帶給你的東西全部打回原形到值多少錢,這就是折現的過程,那么你選擇的這個折現的利率就是你期待中的收益率,在持有期間你要計算這個資產帶給你多少好處,那么每年年初有個攤余成本,乘以你心目中的收益率就是實際上你能夠獲得的投資收益,這個投資收益金額一般和你當年實際收到的利息不一樣,差額部分就是你需要攤銷的“利息調整”,這個體現的意思就是你實際收到的錢不一定就是你的真實收益,很明顯的一個原因就是你購買的時候有交易費用,當初的資本化的處理給你帶來了不一樣的收益。

實質

上面說的就是所謂的實際利率攤銷法的實質,是通過未來的現金流折現-前期投資成本,計算出你實際能夠得到的增值率,也就是收益率,然後每年帶來的收益就相當於你把這筆資產放到銀行吃一年利息能夠得到的收入一樣,所以當年的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當然因為每年你還拿債券的利息,所以債券的攤余成本也就是賬面價值是變化的=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這裡的意思就是說你雖然增值了一個相當於“投資收益”的金額,但是我給了你利息了,所以你這個資產就不值錢了,就應該從攤余成本中扣除。就像是吧女孩子追到手了,她對你很好,隨著對你了解的深入,對方會給你一個公平的對待,可能發現你這個人有各種各樣的毛病,那么逐漸有點矛盾了,對你的評價可能降低了,這就是溢價發行的債券最後攤余成本逐漸降低,越來越靠近面值的攤銷過程,因為之前對你的評價太高了,因為你開始承諾了更高的票面利率,更多的承諾,任何的承諾都會回歸到現實一樣;另外一種折價發行的債券正好相反,隨著攤銷的進行,攤余成本逐漸上升,最終回歸到真實水平,這個就像開始雖然大家認為你不值錢,但是後來發現你人品不錯,評價越來越高,回歸到你的真實水平了,這就是折價債券攤余成本會逐漸升高的原因了。實際利率法實質上是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的反向運用,這個可以通過公式推導得到。

會計科目(資產類)

簡稱“科目”,按經濟內容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會計要素作進一步分類的為別名稱。每一個會計科目都應當明確反映一定的經濟內容,科目和科目之間在內容上不能相互交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