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瘦

拼瘦,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對1624人進行的線上調查顯示,73.5%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拼瘦族”,其中7.6%的人表示“非常多”,30.2%的人表示“比較多”。

簡介

當代社會,產生了一種越瘦越美的審美文化病,部分電視廣告和娛樂明星也在不斷放大這種審美文化病的影響。很多女生不自覺地被這種畸形的審美文化繞進去,逐漸形成了“要么瘦、要么死”的病態自我認知。
由這種誤區產生的“拼瘦族”隊伍在不斷的壯大。“拼瘦族”對於減肥樂“死”不疲,喜歡通過各種渠道搜尋瘦身方法、交流減肥經驗。有些人儘管已經很瘦,還是無止境地追求所謂“骨感”,不惜損害身體健康。

現象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對1624人進行的線上調查顯示,73.5%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拼瘦族”,其中7.6%的人表示“非常多”,30.2%的人表示“比較多”。
“剛上大學那會兒,覺得同學們都很瘦很時髦,我卻比較胖,穿衣服不好看,所以下決心一定要瘦下去。”自那時起,上海某高校大四學生楊青(化名)就開始了她歷時3年多的減肥經歷。“我用的是節食減肥法,曾創下一個月不吃主食的記錄。但這種方法只在短期內有效,一旦停止節食,反彈得非常快。忽胖忽瘦也給我的身體造成了很大傷害。以前我很少生病,現在每逢換季,總會發燒感冒。”
上大學時,劉凌雪還經常看到有同學在宿舍樓里的公共衛生間嘔吐。開始她還以為是身體不舒服。後來才得知,那是一種叫“催吐”的減肥方法——有人控制不住吃東西的欲望,就吃完之後往衛生間跑,用手指摳嗓子眼把剛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以為這樣既可以享受美食,又不會增加體重。“當時就覺得這種減肥方法很可怕,後來才知道,這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一些同學因此患上了慢性腸胃炎。”

分布人群

女性和年輕人
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的調查中,31.6%的受訪者為女性,50.2%的受訪者是“80後”。34.9%的女性受訪者表示嘗試過極端減肥方式,明顯多於男性(23.2%)。
白領 
在一家以減肥為主題的網站上,BMI計算、卡路里計算器、瘦身電台、減肥測試……名目繁多的減肥手段吸引不少女白領的註冊加入,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快樂PK團”活動,所謂PK團就是在每天真實記錄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的基礎上,再組建一個減肥PK團,邀請其他同在減肥的網友加入,定期比拼腰圍、腿圍尺寸等減肥成果。在PK團中,廣州瘦身盟誓團、廣州MM減肥圈、廣州旅遊減肥團吸引了3000多女同胞加入,其中以寫字樓的女白領居多,在瘦身盟誓團上,廣州妞妞在第二期腿圍比拼中躍居首位。不過,即便如此,在妞妞的首頁上,她仍把找工作面試失敗歸因於“自己不夠瘦”,身高160cm的她把目標體重定在40kg,並以“不成功便成仁,哪怕是瘦一斤也行”的口號激勵自己。

誘因

“如今,網上最熱門的女性話題除了流行服飾,就是各種減肥方法。在許多時尚雜誌或娛樂節目中,一些明星大腕們都宣稱,‘女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衣服一定要買最小號’。這些觀念都深深地影響到了普通人。”劉凌雪說,有的女生把找工作面試失敗都歸因為自己不夠瘦,都覺得只有瘦才會美,才能找到好工作。
東南大學醫學人文學系主任何倫教授表示,不可否認,隨著時代價值觀念的變化,人們對身體的審美觀也在變化。但在當前的流行文化中,瘦作為美的標準被過度強化,許多人盲目地跟風減肥,竟把體重的減輕內化成自己的堅定信念。
“一味地認為越瘦越美是一種審美文化病,部分電視廣告和娛樂明星也在不斷放大這種審美文化病的影響。很多女生不自覺地被這種畸形的審美文化繞進去,逐漸形成了‘要么瘦、要么死’的病態自我認知。”何倫說。
北京市某美容美體中心的資深中醫減肥師孫先生認為,一些減肥產品廠家的虛假宣傳,也是誘使部分人過度減肥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廠家宣稱,只要人們服用某種減肥藥、減肥茶,不運動、不節食也能快速減肥。事實上,為了快速消除脂肪,這些減肥產品多含有激素成分,副作用非常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