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揖

拱揖

拱揖,意為拱手作揖以示敬意。出自《周禮·夏官·小臣》。

基本信息

拼音:gǒng yī

注音:ㄍㄨㄙˇ ㄧ

釋義

亦作“ 拱挹 ”。

1.拱手作揖以示敬意。

《周禮·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法儀” 漢鄭玄 註:“趨行拱揖之容。”

南朝·梁·任昉 《宣德皇后令》:“致天之屆,拱揖羣後。”

唐·張紹 《沖佑觀》詩:“拱揖高讓,神人樂推。” 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公﹞病且亟,余往候之,氣已微矣,猶披衣端坐作拱揖狀。”

清·曹寅 《贈卜者楊老》詩:“ 楊老 性淳愨,拱揖類童子。”

2. 環繞衛護。

宋·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長岡巨阜,紆餘盤屈,以相拱揖抱負。”

元·周琦 《野狐嶺》詩:“連岡束重隘,拱揖猶城垣。”

明·宋濂《看松庵記》:“退坐庵廬,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清·魏源 《聖武記》卷五:“又有白蚌、甘丹 、色臘 、尋鵝四大寺,遠近拱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