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

拜謁

語出:

(1).拜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告歸,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車拜謁,丞相從車上謝袁盎。”宋何薳《春渚紀聞·熙陵獎拔郭贄》:“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隱,即前拜謁。”《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崑劇《牆頭馬上》第八場:“啟稟老爺,眾位門生老爺,前來拜謁座師。”

(2).禮拜;瞻仰。《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又請為太祖立生祠於陳州,朝夕拜謁。”明蔣一葵《長安客話·三忠祠》:“我來再拜謁,弔古情徬徨。”冰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總理問我:‘去過延安沒有?’我說:‘還沒有呢,我真想在我還能走動的時候,去拜謁一次。’”

基本信息

漢語拼音

詞目:拜謁
拼音:bài yè

基本解釋

(1) 拜訪,謁見拜見。
(2) 參拜,瞻仰。
如:《悼列寧》:“這幾天你們已經看見有幾萬幾十萬勞動者來拜謁列寧同志的靈柩。”

詳細解釋

1.拜見。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告歸,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車拜謁,丞相從車上謝袁盎。” 宋·何薳《春渚紀聞·熙陵獎拔郭贄》:“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隱,即前拜謁。”《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趙王即命繆賢召藺相如至,相如拜謁已畢,趙王問曰:‘秦王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先生以為可許否?’”崑劇《牆頭馬上》第八場:“啟稟老爺,眾位門生老爺,前來拜謁座師。”
2.禮拜;瞻仰。
《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又請為太祖立生祠於陳州,朝夕拜謁。”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三忠祠》:“我來再拜謁,弔古情徬徨。” 冰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總理問我:‘去過延安沒有?’我說:‘還沒有呢,我真想在我還能走動的時候,去拜謁一次。’”李二和《誠實的魅力》:“我曾到牟峒的瓦佛婁里村落那片神秘的山崗拜謁過羅丹,曾被羅丹藝術所深深感動。”
近義詞:拜會,拜謁。
【同】

動詞,都有尊敬地訪問對方的意義。褒義。
異】
1、“拜會”指外交上的正式訪問或禮節性的拜訪;“拜謁”指個人之間的拜見。
2。"拜謁"多用於拜訪高級長官或德高望重的人物;"拜會"的雙方身份地位是平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