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賈尼斯

拜倫·賈尼斯

拜倫·賈尼斯,ByronJanis1928—美國鋼琴家,7歲在紐約師從馬庫斯與列文涅學鋼琴,1943年與布拉克指揮美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而開始演奏生涯。霍洛維茨欣賞他的演奏,收為弟子。1960年賈尼斯到蘇聯巡迴演出,獲極大成功,後因患病而停止演奏,直到1972年才恢復演出。賈尼斯在霍洛維茨指導下,追求音色與表情,擅長演奏拉赫瑪尼諾夫和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

基本信息

個人生平

拜倫·賈尼斯 拜倫·賈尼斯

美國鋼琴家拜倫·賈尼斯是傳奇鋼琴家中最少為人談論和注意的一位,原因在於他的低調和短暫的演奏事業,以及相當有限的錄音。但知道他出色演奏的人,無不視其為二十世紀罕見鋼琴奇才,像俄國樂壇就稱他為“美國的里希特”,由此稱號可見他在俄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賈尼斯因為乾癬性關節炎影響到手指和關節,並以強大的意志力對抗疾病,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演奏手法,完全不讓外界知道有此病症,撐了十二年後,眼見自己能彈奏的曲目越來越受肢體限制,終於不得不公開病況。最後,他在一九九一年接受手術,卻造成他的大拇指第二指節無法動彈,更進一步接受了切除前端八分之三的指節,不得不告別舞台。但就在一九九八年,他七十大壽前,他竟完全克服了肢體的限制,復出樂壇,一年演出二十場的音樂會,並灌錄唱片,完全表達出他對音樂的熱愛。這份熱愛和真誠,賈尼斯以轉化肉體的病痛並表現在其所彈奏的音樂中,自己彈奏的音樂感同身受,在沉重的樂段里會讓人看到幾近扭曲的痛苦表情,而這痛苦表情不是來自技巧的刁難,而是來自他藝術家內在的誠摯。

賈尼斯帶來了戰勝逆境的傳奇故事,他的同胞,年長兩歲的朱利葉斯·卡琴則是悲劇收場,年僅42歲便死於癌症。卡琴是位學者型的鋼琴家,對勃拉姆斯作品有獨到的理解,與蘇克、斯塔克組成三重奏團被稱為“專家三重奏”,他指下的勃拉姆斯被公認為最符合作曲家氣質的權威演奏。

(節選)

任何時候,如果有誰年齡很小便顯示出音樂的才華,那種感覺就不

拜倫·賈尼斯 拜倫·賈尼斯

像是他選擇了音樂而像音樂選中了他--我的情形便是如此。與許多音樂藝術家不同,我並非出身音樂家庭,父母都不是音樂家。不過,我母親非常喜歡音樂,當她還是一個剛剛來美國工作的俄羅斯姑娘的時候,只要時間和金錢允許,她總是儘可能地去聽音樂演奏。我父親也不是音樂家,他是一位商人,但氣質上卻非常敏感和細膩。正因為如此,當我剛剛嶄露出音樂才華的時候,我父親和母親便立刻給我以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拜倫·賈尼斯

不過我之所以走上音樂道路,卻是我一位叔父無意間促成的。那時我五歲,他送給我一架木琴作為聖誕禮物。聖誕節過完後,幼稚園老師要我們把最喜愛的聖誕玩具帶到學校里去。在幾件玩具中,我選擇了木琴作為最喜愛的聖誕禮物帶到學校。在做遊戲時,一位老師彈起了鋼琴,孩子們則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我沒有加入到跳舞的孩子們中去,獨自一人隨著老師彈奏的曲調彈起了我自己的木琴。我記得她顯露出驚訝的樣子,因為她停止了彈琴。接著。她過來拉住我的手,把我領到鋼琴前,抱到琴凳上坐下,問我是否能夠在鋼琴上彈奏她剛才彈奏的樂曲。我說我可以試試。於是,憑著耳朵的記憶,我再次在鋼琴上彈奏出她剛才一直彈奏的那首樂曲。這使得她大為驚訝。但我卻覺得十分自然。當我重彈這支曲調時,她寫下一張小紙條,摺疊起來後用別針別在我褲子的吊帶上。我當時十分害怕,不知道那張字條上寫了些什麼,但卻記得,當我母親讀了那張紙條後,全家突然有了一種興奮的氣氛。大約過了一兩天,幼稚園的兩位老師來到家中,對我父母說她們認為我具有非同尋常的音樂聽覺,應該讓我立刻開始學習一種樂器。那時,像許多家庭一樣,我家中也有一台鋼琴--這也許就是世界上何以有這么多職業鋼琴家卻較少有彈奏其他樂器的音樂家的緣故吧。總之,從那一天開始,我便開始學彈鋼琴。 我的姐姐塞爾瑪比我大幾歲,在此之前,她在家中已開始學彈鋼琴。我記得幼稚園那件事發生後,我比以前更注意她的練琴,每當她彈錯一個音符,我立刻會察覺,並從隔壁房間裡大叫"彈錯了"--這當然並不會使她更喜歡我,但卻使我的音樂聽力變得更加敏銳。接著,我開始了我正式的音樂學習。那時我們住在匹茲堡,家裡決定我應該首先跟一位當地的鋼琴教師學習,結果選中了亞伯拉罕·利托(Abra-hamlitow)。利托有他自己的一套教學法,在這方面他是非同尋常的。他教我的方法非常奇怪,他用字母結合某些符號把一部作品寫出來,告訴我哪一個音符該在哪一個音階上彈奏。我至今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做,但經由這種不同尋常的音樂代碼,我開始學習鋼琴彈奏。至今,我手中還有一些這樣寫下來的樂曲,儘管我竭盡全力,但事實上我根本讀不懂那上面任何一個"音符"。

利托在訓練上要求得極為嚴厲。每次我出了錯,他就會用一把尺子打我的手。他打得很重,每次我都流了淚。儘管如此,他的訓練卻似乎有了成效。我並不知道自己的長進,直到有一天,他的一名學生病了,廣播電台要我去代替那名學生演奏,這時他才對我說:"你已經夠格了"--但那時我才彈奏了六個月。於是我去了廣播電台,在那裡彈奏了巴赫的練習曲。

拜倫·賈尼斯和妻子

拜倫·賈尼斯 拜倫·賈尼斯

我七歲半那年,利托告訴我父母和我,他已帶我走完了我在他那裡能夠走完的路程。他建議我去面見約瑟夫·列維涅和羅茜娜·列維涅,當面為他們彈奏。他作了這樣的安排,於是我們--全家人和我--去了紐約,在那裡見到了列維涅夫婦。他們聽我彈奏後說:他們願意做我的老師,我應該儘快到紐約來學習。於是,我母親、我姐姐和我便遷居紐約,只有我父親仍留在匹茲堡照料他的生意。這樣便開始了我一生中最精彩美妙但同時卻緊張而困惑的時期。同時跟列維涅夫婦學習(尤其在年齡還很小的時候)無疑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那種經歷和體驗有時讓人難以置信。他們倆都是了不起的鋼琴藝術家和教師,同時又是丈夫和妻子,在任何問題上,要指望他們倆意見完全一致是不現實的--至少在音樂領域中可以這樣說。記得有一次我跟列維涅夫人學習,正當她糾正我手和手指的姿式與動作時,約瑟夫走了進來。"你為什麼讓他那樣做,羅茜娜?"他說,"他的手和你的手完全不同。"他們彼此不一致的意見使我不知如何是好,但這種困惑只是暫時的;在我當時那樣小的年齡,可供選擇的並不僅僅只有"一種學習方式"。另一件我永遠難忘的事是:有一次列維涅先生完全匍伏在地上爬來爬去,試圖以這種方式把音樂情調傳達給我--那時我只有八歲。在我跟列維涅先生學習期間,他常常把我的手從鋼琴上拿開,然後,在大約15秒鐘的靜默之後,他以一種可笑的表情,從喉嚨里發出一串雖小卻珠圓玉潤的聲音。這樣做了之後,他把我的手放回到鍵盤上,僅僅簡單地說了一聲:"再試一遍。"碰巧有一次正在這時候,列維涅夫人走了進來,於是列維涅先生對她說:"羅茜娜,我想他根本不懂得我的意思!"我不得不承認,那時,我確實不懂他的意思。 由於列維涅夫婦經常外出旅行,而我卻需要不間斷地得到指教和監護,於是在大約一年以後,他們決定讓我跟另一位老師學習,但每月仍然要去列維涅夫婦那裡彈奏一次以便檢查我學習的進度。我被送到多羅茜婭。安德爾森那裡學習--碰巧,她當時也正在指教威利·卡佩爾(WilleKapell)。多羅茜婭曾師事列維涅夫婦,對列維涅的教學方法知道一些。我跟她學習了大約八個月,於是她暗示我,她認為我不必再定期去列維涅夫婦那裡彈奏。我應該只跟她學習。她的這種暗示後來幾乎成了最後通牒:我要么只跟她學習,要么就另找別的老師。我母親為此大傷腦筋,因為我們一直希望在列維涅夫婦的影響下成長。在對列維涅夫婦談及此事後.列維涅夫婦的意見是另找一位老師。於是10歲那年,我被送到阿黛爾·馬爾庫斯(AdeleMarcus)那裡學習。阿黛爾·馬爾庫斯不僅是一位不尋常的鋼琴家,而且也是一位不尋常的教師,她那時正在列維涅門下協助教學。我在馬爾庫斯小姐手下學習了大約一年,其間仍然定期去列維涅夫婦那兒接受指教。後來,我不再去列維涅夫婦那裡彈奏而單獨跟馬爾庫斯小姐學習到我16歲的時候。在我跟馬爾庫斯小姐一起學習的6年中,我平均每周上兩節課,這確實為我的音樂技巧和音樂思想奠定了基礎。儘管她對我所做的一切總是給以詳細的評論和指教,我的感覺仍然是:我是在自我探索表現自己的髮式。我從未被強行納入到某種風格或某種方法中去。在我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每當我遇到必然遇到的考驗,馬爾庫斯小姐對我的完全信任始終是一種強有力的鼓舞,這種信任成了我發展和成長道路上最有價值的東西。

主要作品

拜倫·賈尼斯演奏普羅科菲耶夫(2VCD)

導演:介質:VCD配音:

拜倫·賈尼斯

拜倫·賈尼斯和妻子 拜倫·賈尼斯和妻子

出品時間:2006年1月碟片數:2片字幕/歌詞:無

商品編號:4115717

01普羅科菲耶夫C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26加收錄

保爾帕雷指揮法國國家廣播公司管弦樂團

02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猜想曲作品43

佛洛門特指揮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愛樂管弦樂團

加收錄:

01朱利葉斯·卡琴演奏

02勃拉姆斯第四、第五匈牙利舞曲

03勃拉姆斯升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品2

簡介:“美國的里希特”拜倫·賈尼斯,20世紀鋼琴奇才霍羅維茨得意門生,克服肢體病痛,轉化為對音樂的熱愛,本書收錄了拜倫·賈尼斯巔峰時期最珍貴錄像,配以全面而透徹的中文介紹小冊以及難得一見的花絮影片,這些樂曲散發出的迷人魅力將把我們帶回那一段難忘的黃金歲月。

賈尼斯演奏“基輔大門”

美國鋼琴家拜倫·賈尼斯(1928~)對於中國愛樂人並不陌生,他在美國“水星”公司錄製出版的那款拉赫瑪尼諾夫第二和第三“鋼協”,早已列為世界級大師演錄的行列。但是他的其他錄音作品,至少在我這類藏片不多的愛好者手中還是較為稀有。這次,環球旗下的“水星”出版了好幾款使用全新SACD技術打造的古典作品輯,其中便有賈尼斯演錄的穆索爾斯基的“基輔大門”。當然,應該清楚的是,這款錄音“原版”,出自賈尼斯年富力強的時代,即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賈尼斯的演奏素以勢大力沉,具有澎湃的張力而著稱。但是這款錄音,既保留了他的活力四射的激情,在各個樂段中又盡情顯露出他對不同音樂意境的理解力和想像力。輝煌大度、靈巧細膩、幽默機智全在他遊刃有餘的十指掌控之中。正象有些愛樂友較片面地認為美籍古巴鋼琴家博列特是力度有餘,細膩不夠一樣。其實博列特和賈尼斯並非“魯智深”,他們都具有深厚的功底造詣。此碟中,除使用純鋼琴演錄“基輔大門”,後面還有拉威爾改變的樂隊版錄音,是由著名匈利指揮家多拉蒂(1906~1988)指揮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團與賈尼斯合作演錄的。另外,碟中還有賈尼斯演錄的兩首蕭邦作品—F大調練習曲和A小調圓舞曲。雖然是後期SACD技術加工,但音質之好,無需饒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