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包含國家是指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33個國家成立的類似非盟、歐盟的拉美國家地區組織。共同體成為拉美和加勒比統一的政治組織,將捍衛各國主權,維護拉美團結,促進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一體化。

背景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33國首腦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33國首腦
從2005年起,由美國倡導了15年的建立一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提議最終在委內瑞拉、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國的強烈反對下被埋葬,拉美地區擺脫美國影響的立場就越來越明確,以往美國的“老大形象”也一再被顛覆,這導致由美國主導的目前美洲最大的區域組織——美洲國家組織也遭遇了尷尬的境地。這與拉美地區政治形勢發生的劇烈變化分不開。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輸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主張所造成的惡果使拉美社會反美情緒不斷高漲,政局也一度動盪。此後,中左派政黨或政黨聯盟先後在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大選中獲勝,拉美左翼勢力崛起。在這一背景下,一些拉美國家領導人公開表示,不能按照美國劃定的模式出牌。
而另一方面,2011年的美歐正在經歷危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卻在歷次危機後總結了自己的經驗,地區內國家經濟交往大幅增長。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4.9%,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因此,地區國家決定尋求“拉美人治拉美”的政治理念以及實現“抱團取暖”的經濟意圖。

籌辦

2008年12月,首屆拉美及加勒比國家首腦會議在巴西舉行,開始籌備成立共同體。這是200年來這一地區第一次舉辦沒有美國加拿大歐洲國家參加的領導人會議。此後這一構想逐漸接近現實。2010年2月,該地區國家首腦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第二屆全體會議,決定成立共同體,委內瑞拉被指派為籌辦國。 第三次拉美及加勒比國家首腦會議12月2日在委內瑞拉舉行,會議宣告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成立。

成立

第三次拉美加勒比國家首腦會議2011年12月2日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舉行,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33個國家總統、政府首腦或代表出席會議。會議宣告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成立。這是西半球沒有美歐參加的最大區域性政治組織,拉美及加勒比國家維護獨立、主掌內部事務、深化一體化將得到組織形式的保障。
會前充分溝通消除分歧
創建共同體是拉美所有國家的共同願望。2008年12月,首屆拉美及加勒比國家首腦會議在巴西舉行,開始籌備成立共同體。這是200年來這一地區第一次舉辦沒有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國家參加的領導人會議。此後這一構想逐漸接近現實。2010年2月,該地區國家首腦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第二屆全體會議,決定成立共同體,委內瑞拉被指派為籌辦國。
此次會前,委內瑞拉、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等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進行了充分溝通。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訪問了委內瑞拉,就美在哥軍事基地、哥倫比亞反政府游擊隊以及兩國間新的貿易機制等問題闡明立場,消除分歧。宏都拉斯也被邀請參加共同體成立大會,儘管一些拉美國家至今沒有公開承認宏都拉斯現政府。
此次會議上,拉美各國將重點討論區域內部合作、強化地區一體、維護地區團結、反對外來干涉等問題。在經濟和金融、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能源合作等方面細化措施。
沿著解放者的道路前進
會議突出拉美獨立主題。此次會議以“沿著解放者的道路前進”為會標。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指出,在委內瑞拉獨立200周年之際,在美洲解放者玻利瓦爾的故鄉,成立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是件值得全人類紀念的歷史事件,表明這一地區的人民正在覺醒。共同體成為這一地區統一的政治組織,將捍衛各國主權,維護拉美團結,促進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一體化。
分析人士指出,共同體將最終成為類似非盟、歐盟的拉美國家地區組織。目前美洲地區有不少國際組織,不過美國主導因素明顯,比如美洲國家組織,古巴就被排擠在外。另有北美自由貿易區、里約集團、南美洲國家聯盟、安第斯共同體等,但還沒有一個包括所有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全地區性統一組織。共同體成立將代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共同利益,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包括與其它地區組織的談判。
拉美現階段最重要成果
除政治團結和一體化外,共同體首要任務是通過獨立和可持續發展,在民主、均衡和社會公正基礎上,改善各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共同體主張要對各國應對世界經濟危機所採取的政策進行監督,強調政府所承擔的作用。
反對外來干涉、維護地區安全、保衛拉美資源是共同體國家共同心聲。聯合國拉美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娜也表示,共同體的成立是拉美現階段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它將代表所有拉美國家在地區一體化方面決策,並代表地區與其它經濟區域進行對話,推動地區內部國家間交流發展經驗,相互支持,共同進步。
巴西總統盧塞夫指出,應該結束拉美國家被粗暴對待的歷史。拉美國家正處在最好的歷史機遇期。不同於美國和歐洲,拉美國家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只有發展,拉美國家才能走上真正自由之路。
委內瑞拉外長馬杜羅指出,這是自拉美獨立戰爭以來,拉美及加勒比國家的重要時刻。從此,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將建立一個統一的地區組織,應對本地區重大課題。

任務

除政治團結和一體化外,共同體首要任務是通過獨立和可持續發展,在民主、均衡和社會公正基礎上,改善各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共同體主張要對各國應對世界經濟危機所採取的政策進行監督,強調政府所承擔的作用。

反對外來干涉、維護地區安全、保衛拉美資源是共同體國家共同心聲。聯合國拉美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娜也表示,共同體的成立是拉美現階段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它將代表所有拉美國家在地區一體化方面決策,並代表地區與其它經濟區域進行對話,推動地區內部國家間交流發展經驗,相互支持,共同進步。

影響力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33個成員國有5.5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達6.3萬億美元,成立後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同時這一組織還擁有3380億桶的石油儲量,全球第三的電力生產能力和全球第一糧食生產能力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

意義

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首次峰會在委內瑞拉開幕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首次峰會在委內瑞拉開幕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一個新的政治論壇,沒有美國和加拿大的參加,這是一個震動西半球關係空前的事件,因為它將取代不起作用的美洲國家組織。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標誌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西半球和國際關係中誕生了一個新的進步的角色,它將在世界政治的舞台上進行戰鬥,改造現有的北-南關係,在一個受到戰爭包括核戰爭以及全球複雜問題威脅的世界上,使南-南關係成為一種真正的團結、合作和互補的範例,全球的問題只有通過所有的國家的幫助才能解決,才能挽救人類免於自我破壞。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的成立反映了古巴革命的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一再發出的警告,他指出各國人民能夠抵抗和戰勝所有的困難。在不幸的新自由主義黑夜和幾個世紀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統治之後,在拉丁美洲出現了人民革命覺悟日益覺醒的趨勢,資本主義制度嚴重的結構性危機加速了這一趨勢,湧現了想為本大陸所有的民眾階層的利益而工作的進步的領導人。
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來說未來仍有許多挑戰,但是它的誕生對於世界的平衡和改善國際關係是一個明顯的貢獻。從現在起,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對於美國和它的歐洲盟友在西半球的政策是一個巨大的制約,後者在具有衰落和解體特徵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危機中。

媒體評論

《巴西郵報》評論稱,像拉美獨立運動領袖西蒙•玻利瓦爾1826年構想的那樣,本次峰會召開的本質即希望建立一個“大國家”。其中包括所有拉美和加勒比“同胞”,而沒有美、加在旁“干涉”。文章還引用了西蒙的一句話:“美國的到來似乎總是伴著以自由之名給美洲帶來無限苦難的使命。”

《拉美新聞報》也指,共同體的成立意味著將來該組織出台的方案將更好地體現“平等與公正”。與在“美洲國家組織”中的邊緣地位不同,共同體內每個成員國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重要性。

法新社評論稱,查維茲舉辦這個盛大的“酒會”而不邀請美國和加拿大,只不過是為了突出自己的“風采”。他似乎只是想讓世人覺得,是自己圓了拉美獨立運動領袖的“百年之夢”。

路透社也評論稱,根據已經公布的峰會議程,關於該組織的成立還只涉及設定上的初步計畫。其成員國之間由於歷史背景和政治形態的差別一直存在各種分歧。若無法很好克服,該組織很有可能變成徒有其名的“空架子”,“美洲主義”思想的實現更無從談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