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樣檢查

抽樣檢查是指藉助數理統計和機率論的基本原理,從成批的產品中隨機地抽取部分產品(作為樣本)進行檢驗,根據對樣本的檢驗結果,判斷提交批的產品質量合格與否的方法。

抽樣檢查(Spot Check)

一、抽樣檢查的定義

抽樣檢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推廣套用的一種檢查方法,這種檢查方法以數理統計為理論依據,它具有較高的套用價值和科學性,特別是在一些全數檢查無法運用的場合,它就成為唯一有效的檢查方式。

二、抽樣檢查的使用範圍

抽樣檢查常可用於以下場合:
1、檢查為破壞性的;
2、產品批量大、批數多、檢查項目多;
3、希望檢查費用小;
4、產品是連續體;
5、進行工序控制的檢查;
由於抽樣檢查是根據抽取的部分產品(子樣)的質量來判斷產品批的質量的一種檢查方式,因此經抽樣檢查判為合格的產品批並不等於批中每個產品都合格,而判為不合格的產品批也不等於批中的每個產品都不合格。批合格與批不合格是對產品批整體情況而言的,並不具體指批中的單個產品。由這一特點可見,對於放過不合格品會造成嚴重後果,且能進行全數檢查的產品,最好不用抽樣檢查方式來檢查。

三、隨機抽樣

抽樣檢查是通過子樣來估計母體的推斷過程,因此檢查的效果與子樣能否準確代表母體有關。為了使子樣較好地反映母體情況,減少代表誤差,抽樣的方法必須科學合理,儘量保證批中的每個產品被抽取的機率相同。為此,常用以下兩類抽樣方法。
1、單純隨機抽樣
是指先對產品批中的產品排序號,然後產生n個隨機數(n是樣本大小),那么產品批中序號和隨機數相同的產品即為抽中的產品。由於產品排序號的工作很簡單,所以,問題就成為怎樣來產生n個隨機數的問題。隨機數的產生方法一般有:抽籤法、投股法和隨機數表示法,或輸入產生隨機數的程式由電子計算機產生的方法。
抽籤法。先將總體重的所有個體(共有N個)編號(號碼可以從1到N),並把好嗎寫在形狀、大小相同的號簽上(號簽可以用小球、卡片、紙條、竹塊等製作),然後將這些號簽放在同一個容器里,進行均勻攪拌。抽籤時,每次從中抽取一個號簽,連續N次,就得到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
投股法。抽樣檢查中的股子是二十面正三角形股子,在股子的各面上分別刻著0~9中的一個數碼,且每個數碼各出現兩次。使用時可以根據隨機數的位數決定用股子的個數,並用不同顏色的股子代表不同的位數,則一次投擲就可以產生一個隨機數,因此簡便實用,為實際工作所常採用。
隨機數表法。隨機數表是用隨機產生的一系列數據所編製成的數表。使用時是首先隨機地確定所用表的頁數、行數、列數作為起始點,然後逐行逐列按次序連續選取隨機數。
利用給計算機輸入產生隨機數的程式,在計算機上產生隨機數,在需要數據量很大時是一種好方法。
單純隨機抽樣又分為單純隨機不重複抽樣和單純隨機重複抽樣。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僅僅是讓不讓抽出的產品再返回母體。所謂的重複與不重複就是指抽出的產品檢查後返回不返回母體。如果是重複的,那么就有一個產品被多次抽中的可能性,如果是不重複抽樣,則一個產品最多只能抽中一次。因此,對產生的隨機數種重複出現的數,如果是進行單純隨機重複抽樣可不必考慮,如果是用於單純隨機不重複抽樣時要將重複出現的數字捨去。
單純隨機抽樣雖是一種好的抽樣方式,但還存在一定的代表誤差,這一誤差的大小與母體的離散性,子樣容量以及重不重複有關。當母體離散性變小,子樣容量加大都會減少代表誤差,而不重複抽樣抽樣比重複抽樣的誤差要小。
2、系統抽樣
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會遇到難以進行單純隨機抽樣的情況,如產品在庫存或貨場堆積如山的情況,或者對於連續作業過程或產品是連續體時的情況,都難以套用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而需要用系統抽樣的方法。
所謂系統抽樣是指在時間上或空間上以一定的間隔,順次抽取一定數量的方法。常用的系統抽樣方法有間隔定時法和間隔定位法。
間隔定時法是每隔一定時間,,就順次抽取一定量的產品,作為一個子樣。
間隔定量法是每隔一定量的產品就順次抽取若干產品,作為一個子樣。
採用系統抽樣方法,應對產品生產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如果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發生周期性的變化時,用系統抽樣將有較大的抽樣誤差。特別是當抽樣間隔是產品質量變化周期的整數倍時,用系統抽樣法抽取的字樣則完全不能反映母體的質量情況。因此,套用系統抽樣法時要充分重視這一點。

四、抽樣檢查的分類

抽樣檢查的種類很多,一般可分為兩大類:即計數抽樣檢查和計量抽樣檢查。對於計數抽樣檢查又可進行如下分類。
1、根據檢查的實施方式分為:
標準型抽樣檢查;
挑選型抽樣檢查;
調整型抽樣檢查。
2、根據檢查時最多需抽取樣本的個數分為
一次抽樣檢查;
二次抽樣檢查;
多次抽樣檢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