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

狹義上的技術進步主要是指生產工藝、中間投入品以及製造技能等方面的革新和改進。具體表現為對舊設備的改造和採用新設備改進舊工藝,採用新工藝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進研究開發新產品提高工人的勞動技能等。 從廣義上講,技術進步是指技術所涵蓋的各種形式知識的積累與改進。根據當前的情況,後發國家技術趕超應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自由貿易和技術引進為主,主要通過引進技術,加速自己的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第二階段,技術引進與技術開發並重,實施適度的貿易保護,國家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通過有選擇的產業政策,打破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壟斷,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第三階段,必須以技術的自主開發為主,面對的是新興的高技術產業,國家主要通過產業政策,加強與已開發國家跨國公司的合作與交流,占領產業制高點,獲得先發優勢和規模經濟,將動態的比較優勢與靜態的比較優勢結合起來,兼顧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巨觀平衡與微觀效率,有效的配置資源,實現跨越式趕超。

概念

狹義上的技術進步(Technological changes)主要是指生產工藝、中間投入品以及製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進。具體表現為對舊設備的改造和採用新設備改進舊工藝,採用新工藝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進研究開發新產品提高工人的勞動技能等。從廣義上講,技術進步是指技術所涵蓋的各種形式知識的積累與改進。在開放經濟中,技術進步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技術創新、技術擴散、技術轉移與引進。對於後發國家來說,工業化的趕超就是技術的趕超。根據當前的情況,後發國家技術趕超應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自由貿易和技術引進為主,主要通過引進技術,加速自己的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第二階段,技術引進與技術開發並重,實施適度的貿易保護,國家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通過有選擇的產業政策,打破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壟斷,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第三階段,必須以技術的自主開發為主,面對的是新興的高技術產業,國家主要通過產業政策,加強與已開發國家跨國公司的合作與交流,占領產業制高點,獲得先發優勢和規模經濟,將動態的比較優勢與靜態的比較優勢結合起來,兼顧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巨觀平衡與微觀效率,有效的配置資源,實現跨越式趕超。目前國內在技術進步方面的制度設計主要通過各類高新技術園區和開發區來完成國家的技術進步和趕超工作,政府通過政策等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產業等的集聚來孵化高新企業和高新技術。

技術進步誤解

然而,技術創新經常被誤認為是純粹的技術行為,將技術進步看作技術創新的目的。這種觀點突出地表現為將技術進步,將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等同於技術創新。而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要求,創新成果的市場套用並不需要考慮或較少考慮。實質上,技術創新在這裡被等同於了技術的開發,技術的進步。

隨著對技術創新研究和認識的深入,科技界日益認識到技術進步並不是技術創新的全部,也不是技術創新的目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知識社會的形成,科學界進一步認識到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兩者的互動在技術創新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從複雜性科學的視角,技術創新活動絕非簡單的線性遞進關係,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創新鏈條,而是一個複雜、全面的系統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