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木蘭圍場

承德木蘭圍場

承德木蘭圍場位於距離承德110多公里的圍場縣,原為清代皇家御用獵區。周長千與里,與現圍場縣總面積相等。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此後定期舉行秋獵,列為清朝“秋狩習武,綏服遠藩”的國家重要盛典。

基本信息

簡介

壩上草原主要又分為豐寧壩上、圍場壩上、張北壩上和 。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與內蒙古草原接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和旅遊為主,史稱“木蘭秋獮”。在清代康熙到嘉慶的一百四十多年裡,就在這裡舉行木蘭秋獮一百零五次。

承德木蘭圍場承德木蘭圍場

承德木蘭圍場位於距離承德110多公里的圍場縣,原為清代皇家御用獵區。周長千與里,與現圍場縣總面積相等。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此後定期舉行秋獵,列為清朝“秋狩習武,綏服遠藩”的國家重要盛典。圍場北部是平均海拔1400多米的壩上草原,南部是大片的丘陵盆地。這塊地方森林眾多,河流縱橫草木豐盛 ,因此動物野獸萃集,是絕好的行圍射獵的場所。“木蘭”二字,在滿語中是“哨鹿”的意思。當年滿族人在關外,每年秋季,獵人們都頂著鹿頭披著鹿皮,吹木哨以模仿鹿鳴,引誘鹿群,然後射獵 。清朝皇帝把每年秋獵稱為木蘭秋。每次木蘭秋都要到圍場來,故而這片圍場就被稱為木蘭圍場。木蘭圍場的古蹟有十二連營遺址、烏蘭布通古城戰場等。

概況

清朝在沿途修建了許多行宮,於是有了許多古蹟遺址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如今在青山碧野之中仍存有古樸典雅的七通碑,獨特的廟宮合一建築——東廟宮,富有傳奇色彩的亮兵台、將軍泡子,十二座聯營、塞北佛石廟等成為遊人憑弔懷古的好去處。[1]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在這裡建立了方圓一萬平方公里,含72圍的狩獵場。到嘉慶25年(公元1820)前後140年共舉行“木蘭秋獮”105次。1690年,康熙在這裡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役。木蘭圍場秀麗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視藝術家的矚目,先後有《響鈴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俠傳》(鄭少秋主演)《荊軻刺秦王》(張豐毅、鞏俐主演)《還珠格格》等二百餘集影視劇在此完成。
木蘭圍場,是滿語、漢語的混稱。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何為哨鹿?打獵時八旗兵頭帶戴雄鹿角,在樹林裡口學公鹿啼叫,引誘母鹿,是一種誘殺的打獵方法。圍場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獵場所。木蘭圍場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遼闊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宮廷下令,對木蘭圍場原始森林進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盡。全國解放後,1962年,國家決定在此建大型機械化林場。經過林場工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現在木蘭圍場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林場,浩瀚森林已經恢復當年的活力。遼闊的蒙古草原,煥發出青春與活力。滿山遍野的山花,笑迎天下遊人。國家領導人對此的評語是:"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木蘭圍場是動物的天堂,影視劇的最佳外景地。
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的分布,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製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尋偶爾來,雄鹿為奪偶爾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的圍射,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一幅《乾隆木蘭秋獮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壯觀情景。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以張三營行宮(現隆化縣境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現在,圍場還保留著東廟宮、乾隆打虎洞和石刻、古長城說碑等十幾處清代皇帝行圍狩獵和北巡圍場的文物古蹟,以及點將台、將軍泡子、十二座連營等古戰場遺址。圍場不僅是著名的狩獵名苑,更是一個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優美的自然風光被田紀雲副委員長贊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塞罕壩景區一百多萬畝森林,一百多萬畝草原,為遊人提供了回歸自然、旅遊觀光的美好去處。
春夏時節,萬頃松濤,清風習習;茫茫草原,繁花似錦,遊人徜徉其間,心曠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紅葉滿山,霜林疊翠,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和藝術家前來觀光、攝影、寫生、拍照。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蒼蒼、氣象萬千;雪凇玉樹,無限情趣。豐富的冰雪資源為人們提供了滑雪、狩獵的理想場所。
1991年國家建設部通過專家論證把木蘭圍場確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隨著人們回歸自然願望的增強,來這裡旅遊的人數不斷增加,到1998年年接待遊客已達45萬人次。

一道綠色長城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坐落於華北地區著名河流——灤河的上游地區,集中分布在河北省圍場縣的西部,總面積5萬餘公頃,是以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的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過渡帶,遠望猶如橫亘在冀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之間的一系列大壩,因此,又有“壩上”之稱。由“壩”根向南,則是連線壩上高原和冀北山地的丘陵山地地帶,由厚木蘭圍場(11張)厚的沙土覆蓋的古老花崗片麻岩構成的山嶺呈渾圓狀。這裡也是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由於森林植被十分豐富,沙土層已被牢牢鎖住,使之不能形成流沙。保護區的南部是冀北山地的北端,此區域多為崇山峻岭,山高坡陡,地勢險峻,溝壑深幽,林木蔥鬱,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

承德木蘭圍場承德木蘭圍場

由於保護區內植被保存較好,森林覆蓋率高,形成了區域小氣候特徵,降水相對充沛。保護區內空氣品質較高,藍天白雲,綠草如茵勾勒出保護區如詩如畫的壯美畫卷。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保護區必然要擔負起護衛京津生態安全的生態特區這一重任。保護區北接渾善達克沙地,南臨清代第二政治中心避暑山莊承德,距北京384公里,距天津504公里,生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從高空俯視,遼闊的渾善達克沙地上座座沙丘就像是黃色的浪潮,洶湧澎湃,向南吞噬。星星點點的沙地榆無助地在沙海中掙扎,幾片新綠猶如飄落在沙海中的孤葉。沙海的南端則是連線北京正北方向風口的三大風沙通道:小灤河流域風道、伊馬圖河流域風道、伊遜河流域風道。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而京津地區的平均海拔不足50米,渾善達克沙地的風沙在來自西伯利亞冷高壓氣流的作用下,就像被一台功率巨大的鼓風機吹動,沿著3條風沙通道,居高臨下,兇猛地壓向京津地區。卡在三大風沙通道入口處的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猶如一道綠色長城,阻擋著渾善達克沙地的風沙對北京的侵害,遏制了渾善達克沙地南侵的步伐。站在保護區的制高點向北望去,遠處渾善達克沙地的沙丘就像海嘯掀起的巨浪,氣勢洶洶,滾滾而來,到了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忠誠的森林衛士腳下,不得不敗下陣去,平息下來。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草原、濕地,不僅阻擋了風沙,固住了本地的流沙,起到了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而且還具備著攔洪蓄水、涵養水源的生態功能,成為灤河的主要水源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使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成為天然的生物資源、基因資源和植物種質資源庫。保護區完好的植被自然狀態及完美的森林生態系統,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未來的遺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保護區茂密的森林,原始狀態的生態環境,是各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據調查,保護區有陸生野生動物317種,昆蟲97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5種,分別是黑鸛、金雕、白頭鶴、大鴇、金錢豹。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0種。

木蘭圍場景點推薦

簡介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位於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主要由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和紅松窪國家自然保護區等三大景區組成。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位於承德壩上地區,蒙古語叫"塞罕達巴罕色欽",意思是美麗的高嶺。在清朝屬著名的皇家獵苑之一“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森林公園總面積41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06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森林覆蓋率75.2%。獨特的氣候與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裡特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裡有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歷史遺蹟。塞罕壩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屬、659種,有以狍子為主的獸類11科、25種,有以黑琴雞為主的鳥類27科88種。滿蒙漢三族人民在這裡長期聚居生活,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孕育了濃郁的民俗風情。
著名景點有:康熙點將台、將軍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里畫廊等。塞罕壩的寒溫帶季風氣候特點表現特殊,這裡夏季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度;秋季層林浸染,漫山遍野的楓葉,溢金流丹;冬季皚皚白雪,玉樹冰花,一派北國風光。同時塞罕壩也是灤河與遼河的發源地之一。因此被譽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加之靠近京、津的地理優勢,是您夏季避暑觀光、秋季觀賞紅葉、冬季狩獵滑雪的生態旅遊勝地。紅松窪國家自然保護區紅松窪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總面積7300公頃。保護區於1994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個以亞高山草甸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承德木蘭圍場承德木蘭圍場

紅松窪牧場風景區位於圍場縣西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鎮,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這裡風力資源豐富.建有規模風力發電場一外.這裡還飼養著耗牛,獨具特色.屬寒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氣候涼爽,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C。紅松窪面積110萬畝,草原面積20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8%,是該縣北方較大的草原風景區.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水草豐美,是該縣一處新興的旅遊勝地.
這裡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匯地帶,地形結構和植被複雜。山地高原交相呼應;丘陵曼甸連綿起伏;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森林草原交錯相連。尤其是浩瀚的林海與大面積天然草原渾然一體,優美壯觀。滿、蒙、漢三民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風情濃厚。可以品嘗滿蒙風味的飲食,參與滿蒙民族的民俗活動,開展民族風情旅遊。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位於承德市的木蘭圍場地區, 是國家風景名勝區――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分區,總面積一千平方公里,海拔1230米至1820米,寒溫帶大陸性季風型高原氣候,風景區內有原始草原70萬畝,濕地20萬畝,天然次生林50萬畝,天然淡水湖21個,泉水47處,河流13條,是灤河發源地之一。有植物50科659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山野珍品幾十種,具有典型的生物多科性。這裡春夏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野果飄香;冬季銀妝素裹,玉樹瓊花。這裡與全國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遙相輝映……

規模宏大的皇家獵苑

起源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圍場是柳條邊或界樁圈定的哨鹿之所。歷史追溯到三百多年前,那時的木蘭圍場,山清水秀,林密草豐,四季鳥語,三季花香。“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山高林密藏鳥獸,風吹草低現牛羊”是當時木蘭圍場的真實寫照。正是這奇特的人間勝景,秀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一代清帝康熙,在這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獵苑。這裡原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錫和翁牛特鎮國公吳塔特的領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隨聖祖玄燁巡幸塞外時以敬獻牧場的名義,獻給康熙皇帝,遂設定木蘭圍場,這座清代的皇家獵苑就此而建立。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後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擴建,木蘭圍場逐步界定為72個圍。生態保護制度木蘭圍場自建立之初就遵循了維護自然生態、保持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主要表現在:一是建立嚴格的保護制度。木蘭圍場建立後,自康熙至嘉慶的歷代皇帝,包括從未到過木蘭圍場的雍正帝都曾嚴令“民人不得濫入”,“禁樵牧”、“禁伐殖”,並派八旗兵嚴加看守;二是有計畫地進行圍獵。每次秋獮只擇其中的十餘圍進行狩獵,其餘眾多圍則是休養生息,令野生動植物得以繁衍恢復;三是不過獵,不濫獵。在每次木蘭秋獮時都嚴令隨行軍騎“遇母鹿幼獸一律放生”,設圍時留有一缺口,令年輕力壯之獸得以逃生。每次圍末,“執事為未獲獸物請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罷圍”。這些都體現出古人樸素自然的生態保護意識,使這裡的森林和自然生態、野生動植物種群因此而得到保護。從這個意義上講,這裡應該是中國最早、最具有實際內涵的自然保護區域,這在世界自然保護史上也是非常難得和具有開創意義的。避暑山莊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清康熙帝選擇木蘭圍場作為皇家獵苑,是有其深遠政治目的和戰略意義的。木蘭圍場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歷史上的戰略要地。清代自設立木蘭圍場之後,每年都要在這裡以行圍狩獵的方式演練軍旅,推行“肄武綏藩”的國策,從而達到控制蒙古、震懾沙俄、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北部邊防的目的。這時的木蘭圍場實際上已成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場所,是北京——避暑山莊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場木蘭圍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場。清代康熙皇帝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起設立木蘭圍場,木蘭圍場就成為清代皇家獵場。木蘭是滿語哨鹿之意。何為哨鹿?打獵時八旗兵頭帶戴雄鹿角,在樹林裡口學公鹿啼叫,引誘母鹿,是一種誘殺的打獵方法。圍場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獵場所。木蘭圍場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遼闊的蒙古草原。
清代皇家獵場,清帝北巡的重要活動場所,建於康熙二十年(1681)。木蘭圍場,是滿語、漢語的混稱,木蘭是滿語“哨鹿圍”或“鹿哨子”的意思,原本是捕鹿時使用的一種工具,以樺皮或樹木製成,長二三寸,狀如牛角喇叭。用嘴吹或吸,發出“呦呦”鹿鳴之聲,引誘鹿來。
木蘭圍場建立後,無特殊情況皇帝每年都要舉行北巡秋獮,即木蘭秋獮,也稱秋獮大典,漸次成為定製。雍正在位13年,沒有到過圍場,但他遺囑“後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皇帝每歲秋,常例將近一個月時間,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從京師至圍場沿途按里程、地勢設立行宮,供皇帝飲茶、打尖、宿駐、辦公使用。皇帝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在張三營行宮(現河北省隆化縣境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它和避暑山莊一起,成為清政府的另一個政治活動中心。其它門票:110元(塞罕壩林場、御道口牧場和紅松窪保護區)一票通
小孩1.2米以上買成人票;1.2米以下免票
景區榮譽: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交通:去圍場旅行可以從北京或承德出發。從北京北站乘坐開往赤峰的火車2559次到河北四合永站下車(21:03發車,次日4:06到四合永車站,行程約7小時);也可乘從承德往通遼方向的6029次(8:31發車,11:38到四合永,行程3小時),該站離圍場22公里,有中巴車直達。去圍場的另一途徑就是從北京西直門長途客運站乘汽車經承德到圍場,途中約需10小時。建議有車的朋友不妨自駕車前往。

看點

草原景觀:森林公園北、西部被廣褻的草原所環抱。綠茵如氈,坦蕩無際,風吹草低)牛羊成群。極盯遠眺,藍天、白雲與草原、羊群相融相連。間或傳來駿馬的嘶鳴和牧羊人的音哨,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山景:森林公園自南向北分壩上、壩上兩部分。壩下為冀北山地,是陰山山脈與大興安嶺余脈的交匯處。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奇峰林立,怪石鱗峋。壩上為蒙古高原南麓,中部山勢低矮渾圓,丘陵起伏,有如波浪翻滾,西部沙丘綿延,起伏跌宕,雄渾壯美。旅遊人不出森林公園,即可領略到山地、高原、丘陵等不同地形地貌的特有風韻。水景:森林公園東為陰河的發源地,西是吐力根發源地。河道縱橫、豌蜒,水流清轍,如玉帶纏繞林中,若隱若現。湖淖沼潭星羅棋布,一龍泉、二龍泉、塞外第一泉和玉皇溪等群泉涌溢。隆冬白雪皚皚,千里冰封時節依然泉水汩汩,水流不斷,蒸氣繚繞,成為森林公園的一大景觀。氣象景觀:每當晴空萬里,大高雲淡之際,清晨紅日自茫茫林海東邊浮現,噴薄四射,霞光萬道;傍晚日暮西山,殘陽如血,溪雲初起。雨後初零,雲霧鐐繞,山巒、樹木若隱若現,變幻莫測,美妙神奇。在不同的季節,還可觀賞到霧淤、雪淤、冰花、冰柱等獨特的氣象景觀。野生動物:萬頃林海,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現有野獸、禽類100多種,包括豹、鹿、黃羊、黑琴雞、天鵝等珍稀動物。林海探幽,啼聽百鳥鳴唱之際,三五成群的狍鹿不時從眼前奔突掠過,塞罕壩森林公園在歷史上曾是幾代玉朝的狩獵名苑。到清代又被闢為皇家獵苑,稱“木蘭圍場”。此外公園還有十二座連營遺址和烏蘭布通古戰場以及塞北佛石廟等古蹟。

特別提醒

開放時間:8:00-17:30
1、冬季到圍場攝影要注意防凍,使用電子快門相機時要多備一些電池,以免對景空嘆。夏季要注意防止突如其來的大暴雨。
2、木蘭圍場早晚溫差較大,除帶一些保暖的衣服外,防曬霜、防風的帽子和手套也應具備,還要有一雙便於登山的鞋(馬靴當地可以租到);
3、乘坐火車或公共汽車去圍場的話,最好在圍場縣包租北京2020系列的吉普車去草原森林區,因為那裡可供租用的車輛較少;
4、頭一次到圍場壩上,又是自駕車的話,最好找個嚮導,省得多跑路;
5、儘量避開雙休日(雙休日需要提前預訂),否則住宿有可能是個問題。

旅遊準備

1、遊玩木蘭圍場一般需要兩三天時間。
2、人多可以砍價,至少也要講成半價。
3、木蘭圍場早晚溫差較大,除帶一些保暖衣服外,防風帽和手套也不可少,特別是一雙便於登山的鞋,當地可以租到馬靴。

旅遊須知

1、機械林場至軍馬場的路段在雨天有很大的霧氣,能見度很低。自駕車最好是駕駛越野車,進山方便。另外機械林場有私人的汽車修理廠,一般的故障都能得到解決。
2、機械林場的加油站內沒有高標號的汽油。
3、如遇陷車等意外事故,可就近向當地人求助,事後要付一定的報酬。
4、目前壩上已建無線通訊網站,可使用手機,但在軍馬場手機基本不能使用,全靠直撥電話與外界聯繫。
5、因當地岔路多,容易迷失方向,太陽落山後就應返回趕路。
6、頭一次到圍場壩上,又是自駕車的話,最好找個嚮導,省的多跑路。
7、若非自駕車,可選擇四五人合租一輛吉普車,每人每天50元左右,可去很多景點,且隨意,方便。圍場可供租用車輛不多,到林區通常都是北京2020系列的吉普車。
8、手電筒是基本的裝備,因為草原上照明大都是靠月光和星光。
9、不想被曬黑的話,一定不要少帶太陽鏡、帽子和防曬霜。
10、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承德圍場縣北部,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是我國北部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動植物繁多,既可觀賞又可狩獵,還能品嘗滿蒙風味的飲食,參與滿蒙名族的民俗活動,體味民族風情旅遊。
攝影須知 冬季到圍場攝影要注意防凍,使用電子快門相機時要多備一些電池,以免對景空嘆,夏季要注意防止突如其來的大暴雨。

消費情況

1、騎馬的價格:50元/小時,時間越長越便宜,在將軍泡子騎馬感覺極好。
2、草原上包車通常200-300元/天,一般都為吉普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