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1975年1月四屆人大會議後,周恩來病重住院,鄧小平接受毛澤東的委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鄧小平為解決“文化大革命”和林彪、“四人幫”造成的嚴重問題,對各條戰線進行整頓,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堅決反對派性,大力促進安定團結,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都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是,毛澤東不能容忍鄧小平系統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加上江青等人誣告鄧小平在搞“翻案”。毛澤東認為“文化大革命”主流是好的,把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間所採取的政治路線和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說成是“右傾翻案風”。11月初,在“四人幫”的煽動下,毛澤東把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冰等人反映該校黨委書記遲群、副書記謝靜宜問題的信,看作是一股“右傾翻案風”,並認為他們得到鄧小平的支持,於是發動了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江青一夥趁機對鄧小平等進行誣陷和迫害,全盤否定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間的政治方針和工作成就,使全國剛剛趨於穩定的形勢再度陷入混亂。

簡介

起因

反擊右傾翻案風反擊右傾翻案風

“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是1975年11月3日清華大學黨委傳達毛澤東劉冰來信的批示開始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它是在“四人幫”煽動下由毛澤東發動的一場錯誤運動。

結果

批鄧和“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文革末期由毛澤東發起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政治運動。鄧小平為扭轉文革以來的混亂局面的努力被全盤否定,全國剛剛趨於穩定的形勢再度陷入混亂。在毛澤東去世,文革結束後,華國鋒仍然推進對鄧小平的壓制,直至1977年7月鄧小平復職後,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方告結束。

背景

主要背景

1975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因患晚期膀胱癌住院,偉大領袖毛澤東為穩定國內形勢,加快經濟發展,重新起用鄧小平主持國務院的工作,進行整頓。

鄧小平重掌大權之後,在周恩來等人的支持下,對“文化大革命”發動以來造成的各種問題進行調查解決。7月4日,他提出“三項指示為綱”,把發展經濟放在首要的戰略地位,力圖將全國的政治經濟生活重新調到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的狀態。但是,他的做法引起了毛主席的不滿。毛澤東將“文化大革命”視作自己晚年的重要功績之一,認為文化大革命是“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基本正確,有所不足”。

1975年下半年,毛澤東病重,與外界的聯繫基本只能靠毛遠新傳達。在這種情況下,毛遠新向毛澤東反映鄧小平妄圖“翻案”,這最終促使毛澤東作出決定:反擊鄧小平。

三項指示為綱

鄧小平提出的“三項指示為綱”,把發展國民經濟放在首要戰略地位,因此發展為對文革的全面糾正。尤其是經濟的明顯轉機,證明了批林批孔運動的錯誤性。這同時觸怒了江青集團和毛澤東,毛澤東發動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的需要也就非常迫切。

經過

早期

1975年年中,毛澤東病情加重,由侄子毛遠新擔任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之間的聯絡員。毛遠新11月1日向毛澤東匯報說:“今年以來,在省里工作,感覺到一股風,主要是對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怎么看:主流、支流,十個指頭,三七還是倒三七,肯定還是否定;2、批林批孔運動怎么看:主流、支流,似乎遲群、小謝講了走後門的錯話干擾,就不講批林批孔的成績了。口頭上也說兩句,但陰暗面講得一大堆。3、劉少奇、林彪的路線還需不需要繼續批,劉少奇的路線似乎也不提了。農業、財貿戰線也有類似問題,教育革命主流、成績是什麼……文藝革命主流支流……等等,總之,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劉少奇、林彪的路線,批判了十七年中各條戰線的修正主義路線還應不應該堅持下去”;“對文化大革命,有股風,似乎比1972年借批極左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時還要凶些”,“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講話,我感到一個問題,他很少講文化大革命的成績,很少提批劉少奇的修正主義路線”;“三項指示為綱”“其實只剩下一項指示,即把生產搞上去了”;“擔心中央,怕出反覆。”這些話對不允許有人否定文革的毛澤東產生極大影響。第二天,毛澤東表態說:“有兩種態度:一是對文化大革命不滿,二是要算帳,算文化大革命的帳。”他認為文革是“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毛澤東指示在中央政治局討論對文革的評價問題。 

1975年11月3日,毛澤東批覆了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冰反映黨委書記遲群、副書記謝靜宜存在種種問題的信,指出“清華大學所涉及的問題不是孤立的,是當前兩條路線頭爭的反映”。吳德主持了傳達會,以此為標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開始。

11月20日,毛澤東指示中央政治局開會,要求鄧小平作出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決議,遭到鄧小平的拒絕。毛主席決定停止讓鄧小平統管全面工作,讓其“專管外事”。

11月下旬,在專門召開的“打招呼會”上,毛澤東發表了《打招呼的講話要點》一文,正式將鄧小平的舉動定性為“這是一股右傾翻案風”,11月26日,中共中央下發《打招呼的講話要點》,各地開始開展學習,發動運動。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去世。2月3日,毛澤東任命華國鋒為代總理,主持全面工作。2月5日,《打招呼的講話要點》一文向全國普通民眾印發。2月25日,華國鋒總理主持召開各地方、軍區一把手會議,傳達了《毛主席重要指示》,指出: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開展對鄧小平的點名批評。此後,全國各家媒體紛紛發表社論和文章,全面揭批鄧小平1975年以來實行的各項措施,將鄧小平定為“不肯改悔的黨內最大的走資派”,江青稱其是“大漢奸”、“國際資本家的代理人”。

四五運動之後

4月5日,四五運動爆發,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將其定性為“天安門反革命事件”,並認定鄧小平是這一系列活動的總後台。4月7日,根據毛澤東提議,中共中央通過《關於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的決議》:“認為鄧小平問題的性質已經變為對抗性的矛盾。根據偉大領袖毛主席提議,政治局一致通過,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之後,以梁效為代表的全國各地的批判組對鄧小平一致展開又一波的大規模批判。

8月,中共中央將鄧小平主持制定的《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作為反面材料,稱作“三株大毒草”,在全國發動批判運動。

9月9日。偉大領袖毛澤東去世,10月6日,華國鋒常務副主席在中央軍委的支持下,一舉拘捕了“四人幫”全體成員。

華國鋒主席在控制了局勢之後,基於權力鬥爭和推行“兩個凡是”的需要,繼續推進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拒絕給鄧小平翻案,表示要“集中批四人幫,連帶批鄧”。

1977年3月14日,英明領袖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拒絕陳雲、王震提請讓鄧小平恢復工作的要求,稱如果讓鄧小平復出,就會導致“四人幫”復辟。但是,此時以葉劍英為首的大批軍隊和老資格領導人紛紛表態支持鄧小平,在這種情況下,華國鋒同志同意鄧小平的復出。

最終結果

7月21日,十屆三中全會作出決議:恢復鄧小平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務。這正式宣布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的結束。此後在鄧小平、胡耀邦等人的策劃下,全國開展了真理標準大討論,徹底擊潰了華國鋒的“兩個凡是”理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