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片

批片

“批片”(又名進口買斷片),是國內電影市場上一種特殊的進口影片類型,是指國內片商以固定的價格把影片的放映權從國外片商處買斷,而國外片商不參與中國票房分成的電影。由於這類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進,所以被稱為“批片”。在國內影院,一年能看到的進口片有45部,其中有20部進口分賬大片、20部“批片”和5部3D影片。其中,分賬大片大都是北美新片,距北美上映不超過半年,由一線公司製作,大明星、大投資,有完善的市場運作,以商業大片為主,要參與中國票房分成。而占到一年指標配額近50%的“批片”,通常是“多國別、多題材、多樣式的進口影片”,價格從十萬到幾十萬美元不等。由於價格低,片源大多不是好萊塢大公司出品,大多不是新片。“批片”如同批發,影片質量自然參差不齊。

基本信息

簡介

《敢死隊》集結了李連杰、史泰龍等眾多動作明星,這成為它獲得票房成功的一大保證。《敢死隊》集結了李連杰、史泰龍等眾多動作明星,這成為它獲得票房成功的一大保證。

所謂“批片”,就是電影公司向供片的海外公司支付一定的費用,買斷影片的內地發行權。不同於那些全球同步上映的好萊塢新片,這些“批”來的影片絕大多數是在海外最少下線半年以上的“老電影”。
“批片”相對進口分賬大片,由發行公司以一定價格買斷影片在中國市場的放映權,一般是多國別、多體裁、多樣式的進口影片。1994年進口分賬大片的春天到來之前,批片一直占據著外引片的行當。發行公司通過買斷操作,批量引進,具有成本相對低廉,質量相對簡單,多國別多體裁多樣式,而收益比相對豐厚的特徵。很多批片確實很精彩,代表了不少小眾的心聲,但相對於大眾浮躁口味來說,花同樣的錢去得到減半,甚至是延期數年的觀賞效果,其結果經常差強人意。在中國的引進配額制度之下,一年能夠引進50部大片,而其中至少有20部屬於“批片”,可想而知,批片市場在內地年度的院線外引片配置中的半壁份額。

名稱由來

要解釋何謂批片,就得先提到分賬大片。“大片”一詞始於1994年,當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改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其下屬的電影管理局,批准了中國電影公司經理
亡命天涯 海報亡命天涯 海報
吳孟辰以分賬方式進口外國影片的建議,提出每年可以由中影統一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第一部獲此殊榮的是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並創下了全國票房2500萬元的奇蹟。
這類影片大多是由好萊塢大公司製作的商業片,投資大,明星多,市場運作完善,在內地的上映時間距離北美上映時間不超過半年,並由參與影片發行、放映的各方進行“分賬”。目前內地進口大片的票房,一般按“43:57”的比例進行分賬,即在票房扣稅和繳納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後,供片的海外公司與中影和/或華夏(視乎該片由中影、華夏單獨還是聯合發行)公司分得票房收入的43%(其中供片的海外公司拿到的份額一般不超過票房收入的20%),影院和院線分得票房收入的57%(其中院線拿到的份額一般不超過票房收入的10%)。《鋼鐵俠》、《變形金剛》之類的好萊塢大片,均屬此列。
2001年底,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為保護本土電影產業,中方在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過程中,經過艱苦努力,令內地不必立刻全面開放電影市場。當時達成的協定是,“中國將在每年進口10部左右影片的基礎上提高到20部,在3年內達到50部,其中20部電影將採用分賬制。”不過,目前內地每年的進口片通常為40部,其中20部是分賬大片,而這20部之外的另外20部“多國別、多體裁、多樣式的進口影片”,就是所謂的“批片”了。
批片,或者說“買斷片”,在內地的發行不採用分賬方式,而是由內地的發行公司向供片的海外公司支付一定費用,買斷影片的內地發行權。具體操作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買斷,引進之後由內地發行方自負盈虧;另一種則會在契約內註明,票房在某個範圍內按買斷算,超過這個範圍的票房,則以事先約定的某個比例進行分賬。它涉及的影片可以來自美國,也可以是“非美片”,即來自歐洲、日韓等地的影片。
為什麼叫“批片”呢?2002年之前,內地還未實行院線制改革,中影每年先集中買斷一批進口片,分幾次看片大會將各省、市電影公司的代表召集到京城,再把這些影片分銷給各省、市電影公司。由於這種手法頗具批發色彩,所以業內人士都稱此類進口片為“批片”。之後雖然實行了院線制改革,批片的操作形式也大有不同,但這一稱謂還是沿用了下來。

批片程式

2013年的引進片中,《鋼鐵俠3》、《虎膽龍威5》、《速度與激情6》、《奪寶奇兵5》等赫然在列,想看《悲慘世界》、《林肯》等,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之前奧斯卡獲獎電影
  引進片 鋼鐵俠3 海報 引進片 鋼鐵俠3 海報
《國王的演講》、《一次別離》和《藝術家》等,最終與國內影迷見面已過半年時間以上。它們進中國,不是以分賬片的名義,而是以“批片”的名義。
引進片以“批片”身份走上內地銀幕要闖四關。
第一關:花錢買
有一批人專門活躍在各大國際電影節或者交易市場,尋找物美價廉的電影,然後批量買進,就好比進貨商到了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一般去淘貨,不僅需要好的機遇,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眼光。對於賣方國外片商來說,簽約則表示交易完成。電影審查、審批方面的風險,則由買家承擔。因此這個階段,需要買家火眼金睛,有膽識,有判斷。
第二關:要指標
國家政策規定,內地只有中影一家擁有進口片引進權,中影和華夏兩家公司擁有進口片的發行權。這兩家公司手上已經有很多分賬大片,足以讓他們賺翻。對於部分“批片”的配額指標,就可以讓其他公司參與。在一些操作中,要拿到指標,除了基本費用之外,也需要拼人脈和技巧。一般來說,中影進出口公司對電影審查完畢後就可以發放配額指標。
第三關:受審查
進口片的審查尺度並不會比國產片寬鬆太多,情色、意識形態等因素有相應限制。這也是最難的關口,速度也很慢,不如分賬大片。很多電影因為遭遇審查不過,最終爛在了手裡。比如《朗讀者》因為涉及情色鏡頭和有違倫理,《竊聽風暴》涉及敏感題材,都無緣內地。
第四關:等檔期
通常闖過這三關,再等待一個好檔期,半年時間就過去了。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等待可以“消磨”欲望,很多人早已經通過盜版渠道先睹為快了。但也有特殊情況,3個月左右即可完成所有程式,那就是買家擁有深厚資源,可以在片子還未拍完就能敏銳觀察到該片的價值,用最快速度買入,然後進入指標和審查環節。

關鍵因素

內地主要的“批片”大戶,除了一些電視台的電影頻道,就是各箇中小電影公司。這些公司往往只有三五個員工,資金並不太雄厚,沒有實力自主投資拍片,也不太可能攬來和好萊塢新片合作、各方分賬的好“活”。但通過“批片”,他們找到了生財之道。
美國Fabrication電影公司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銷售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在今年坎城電影節的眾多買家的追捧下,“批片”的價格一般來說每部在五萬至十幾萬美元之間,個別熱門電影也能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而自己去投資拍一部中等製作的電影,不花個上百萬美元,基本不可能完成。
因此,相比之下“批片”的成本還是很低的,只要“批片”的電影公司人脈不錯、眼光不差,都有可能通過中影集團等大電影公司的審核,從而得到公映許可權。而只要影片上線,基本上就能保證不賠錢。

相關案例

從事發行工作多年的小宇(化名)告訴記者,前幾年來自國產影片的競爭還不算激烈,批片著作權費最貴也不過三四萬美元,多數批片都能盈利。但近兩年,國產影片的產量逐步提

《玩命快遞3》也是批片《玩命快遞3》也是批片
升,批片的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一部批片除去著作權費,還有配音譯製費用,加上較高的關稅以及拷貝費用和宣傳品等,總共成本300萬元左右,也就是說票房在1000萬左右才能確保盈利。去年上映的30多部批片中有近20部達不到這個成績。《初戀紅豆冰》和《感染列島》等片甚至只有100來萬的票房。因此,許多人認為批片賺錢並不是一個特別容易的事情,但這個現象被一部《敢死隊》擊破。
2010年8月,《敢死隊》以50萬美元左右的著作權價格引進到國內。依靠得當的運作和眾多老牌動作明星的效應,最終在中國獲得2.15億票房,成為首部票房過億的批片。而另一部《生化危機4》也獲得了1.5億的票房。這樣的好成績,引人注目,要知道2007年批片能賣過1000萬票房就算發揮好的。
《敢死隊》的成功一方面鼓舞發行批片公司的信心,也讓更多的公司、資本進入到這個行業中來。

從事批片著作權交易多年的小何(化名)告訴記者,從2010年秋季開始,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中國買家增加很多,批片市場的價格戰不可避免地發生。
在剛結束的坎城電影市場上,中國買家對外國電影購買近乎瘋狂。專門從事中國影片海外發行的華獅娛樂負責人蔣燕鳴在其微博上稱:“我覺得有的人瘋啦!在坎城電影市場上,美國的一發行商告訴我‘中國的電影市場太好了,你們中國的一家公司就把我近20部影片打包買走了’。一家英國很有名的發行商見到我後,把我拉到一邊說:‘去年底,你想要的那部片子40萬你沒要,現在100萬還有15家中國公司在競價’”。
某電影公司國際發行部工作人員Silk也曾說,中國片商在海外影展和交易市場,最近不僅出價很高,而且經常是隨便買了一部片,付了訂金就消失不見,“據說他們大多數是想來玩一票的煤老闆、房產商,他們來試水,也不怕賠錢”。
由於中國買家的大方行為,以往先預付訂金,若審查未通過外國片商還能退訂金,現在審查不過訂金也不退了。對於這種現象,批片《超能遊戲者》的協助推廣方“其欣然”負責人侯小姐告訴記者:“現在進入這個行業的,什麼人、什麼資金都有,有人想高價買就讓他們買,理性的公司可以不參與,這行業優勝劣汰,出局的還是會出局。”

現狀

有暴利也有慘賠
敢死隊敢死隊

不用分賬,直接購買現成的影片,就不用在製作上、演員上花費錢,或許不少人會認為批片就是個穩賺不賠的“暴利”片,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在國產片競爭還不算激烈的前幾年,批片著作權費最貴也不過三四萬美元。而2010年的《敢死隊》,則將批片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著作權成本僅僅付出300萬,全國票房收入達到2.15億,這樣的票房成績似乎讓批片與暴利劃上了等號。
不過批片在這樣過億神話的背後,卻是面臨著國產影片的衝擊與眾多片商一窩蜂瘋搶帶來的漲價,一部批片除去著作權費,還有配音譯製、關稅、拷貝費、宣傳品等費用,如果一部批片的總成本在300萬元左右,那么電影至少要收入上千萬才能確保盈利。然而在如今不太理性的批片市場,時常發生付了訂金結果審查沒過,國外片商也不退回訂金的例子。

趨勢

2010年最火的一部“批片”是8月公映的《敢死隊》,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就超過了7000萬元人民幣。
在坎城電影節上,中國電影公司的確對大製作影片很感興趣。據華獅娛樂公司總裁蔣燕鳴透露,《敢死隊》的製片方開出的“批片”價格只有50萬美元,一些中國內地公司發現該

《敢死隊2》《敢死隊2》
片的票房奇好(國內總票房2.1億元人民幣),得知《敢死隊》將推出續集後,很快把價格抬到了200萬美元。
“前幾天在坎城,聽說《敢死隊2》的價格已經被哄抬到了500萬美元,太可怕了!”蔣燕鳴說。一部還未上映的電影,就在市場上被當做“批片”炒,確實罕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小片商們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退出“批片”市場,因為價格太高,根本玩不起。

制約

事實上,批片引進規則的諸多關卡,導致其運作規模並不大,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配額和內容審查。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內地只有中影一家擁有進口片引進權,中影和華夏兩家公司

生化危機4電影海報生化危機4電影海報
擁有進口片的發行權,其他公司沒有獨立發行進口片的權力。這兩家公司手上已經有很多分賬大片要做,沒有精力兼顧所有的批片。於是兩家公司把部分批片的配額交給其他公司(以民營公司為主)協助推廣,或者是民營公司購得著作權然後找中影、華夏合作獲取配額。
批片通過審查之後的素材進口、翻譯、配音、拷貝洗印、宣傳等工作多數由協助推廣公司承擔,他們實際上是真正的“發行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擁有配額的中影、華夏可根據不同的協定,獲得一定的管理費以及票房分成。每年批片的配額30個上下,很顯然,好萊塢製作最被市場認可,票房表現好的《敢死隊》《生化危機4》《天際浩劫》都是好萊塢體系。其他則以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韓國為主。由於好萊塢製作好賣,中影和華夏常常親自操刀,每年各取一兩部,由海外發行商直接推薦給兩大公司,民營公司比較難拿到這些著作權。
民營公司拿到批片後,中影會先組織相關人員看片,檢查民營公司選擇的影片是否包含敏感內容,並判斷影片的市場前景,決定是否發放配額指標。這之後就是電影局的內容審查,過審則可進行譯製工作。通常情況下,國內較受歡迎的批片多為動作、災難、戰爭和魔幻等,除了需要剪去一些過於暴力或暴露的鏡頭,問題並不大。進口片的審查尺度並不會比國產片寬鬆太多,情色、意識形態等因素有相應限制。譬如2008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朗讀者》,因為成年女子與未成年男孩之間的忘年戀,被認為倫理上可能造成不良影響;以柏林圍牆倒塌前的東柏林為背景的《竊聽風暴》也無緣進入內地市場。
批片多數是好萊塢六大公司之外的作品,投資和演員陣容偏少,等到國內上映時盜版DVD和網路下載已到處都是,而且“陳年舊片”是很難在宣傳上做好文章的,因此能在國內大賣的批片,除了片子規模要大,最好能做到同步發行。比如,《敢死隊》只比北美晚一周發行;去年1月15日上映的《鄰家特工》能拿到6000多萬票房,也得益於它和北美同步上映。批片從購得著作權到最終國內上映,如果進展順利的話,慢的需要半年,快的也要三個月左右。真正厲害的買家,需要在片子還未拍完就能敏銳觀察到批片的價值,用最快速度買入,然後進行著作權與素材收集、影片審查等工作,這都需要相當的從業經驗和業界人脈。

相關影響

有業內人士擔心,如果國內公司繼續熱衷於批片發行,國內公司慢慢會忽視原創。侯小姐認為,批片的運作規模還非常小,從事這個行業的公司也不多。而且受配額的影響,很多

天際浩劫  海報天際浩劫 海報
中國公司買到的國外著作權,會在視頻網站、電視台電影頻道消化,並不會直接進入大銀幕市場。
從事國產片發行的韓先生也認為情況還沒有這么糟糕,“目前市場值得警惕的情況是,越來越多來自好萊塢的批片進入,這些年票房大賣的《敢死隊》《生化危機4》《鄰家特工》,包括今年的《天際浩劫》《赤焰特工》都是好萊塢出品,這些影片在幾無宣傳的情況下,讓眾多同期上映的中小成本國產片成為炮灰。”
曾推出趙薇主演電影《花木蘭》的星光國際,也參與到批片協助推廣的工作中來,8月下旬他們將協助中影發行由馬修·麥康納主演的《林肯律師》,該片同樣是好萊塢出品。該公司負責人宋光成告訴記者,協助推廣《林肯律師》只是對公司業務的一個補充,但他也承認,“原創電影拍攝周期比較長,從前期籌備到後期行銷,牽扯精力比較大。發行批片相比較而言比自己去拍攝,成本要低。”
對於越來越多票房賣座的批片進入國內,是否會影響國產片原創,對此宋光成的看法是:“我們在協助推廣批片的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他們的拍攝手法和劇本結構。批片發行只是我們公司一個非常小的分支,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鴻門宴》《與時尚同居》這樣的國產片拍攝上。”
韓先生去年對2010年國內上映的批片進行了簡單地總結:算上《敢死隊》和《生化危機4》,全年總票房在6.8億元人民幣左右,占據2010國內市場總票房6%左右。“應該說這個數據還在控制範圍內,目前很多能獲得高票房的批片無法引進。而且對國產片票房影響最大的還是國產片本身的質量。我相信等國產片品質大幅上升,批片的兇猛程度自然會下降。”

批片賬本

《非常主播》(2009年10月)
《非常主播》《非常主播》

票房收入:1400萬
成本:677萬
著作權成本:80萬元
市場成本:177萬元
膠片拷貝(147個):147萬
數字拷貝(300個):30萬
宣傳費用:30萬
推廣方分成:420萬(票房三成)
利潤:723萬
《敢死隊》(2010年8月)
票房收入:2.15億元
著作權成本:300萬
膠片拷貝(400多個):400萬
數字拷貝(2200多個):220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