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根菜

扯根菜

扯根菜為虎耳草科植物,又名趕黃草。高達90cm。莖直立,紅紫色,無毛,上部稍分枝。單葉互生,柄極短;葉片披針形,長3-11cm,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國家原產地保護分布於四川古藺海拔1000米以上烏蒙山麓原始森林,苗族人世代習用,是苗族民間治療肝病的經驗方,稱為“神仙草”,具有清熱解毒、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之功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扯根菜扯根菜

多年生草本,高40-65(-90)厘米。根狀莖分枝;莖不分枝,稀基部分枝,具多數葉

,中下部無毛,上部疏生黑褐色腺毛。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4-10厘米,寬0.4-1.2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重鋸齒,無毛。聚傘花序具多花,長1.5-4厘米;花序分枝與花梗均被褐色腺毛;苞片小,卵形至狹卵形;花梗長1-2.2毫米;花小型,黃白色;萼片5,革質,三角形,長約1.5毫米,寬約1.1毫米,無毛,單脈;無花瓣;雄蕊10,長約2.5毫米;雌蕊長約3.1毫米,心皮5(-6),下部合生;子房5(-6)室,胚珠多數,花柱5(-6),較粗。蒴果紅紫色,直徑4-5毫米;種子多數,卵狀長圓形,表面具小丘狀突起。染色體2n=16。花果期7-10月。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90-2 200米的林下、灌叢草甸及水邊。蘇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膳用作用

炒扯根菜

扯根菜扯根菜

一、原料:

1.主料:扯根菜500 克.

2.調料:精鹽、味素、蔥花、豬油.

二、製法:

1.將扯根菜去雜洗淨切段,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洗淨,擠乾水待用.

2.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入扯根菜偏炒,加入精鹽,炒至入味,點入味素,出鍋即成.

三、功效:

扯根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每百克含維生素C 高達149 毫克,有助於增強人體兔疫功能.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的功效.炒扯根菜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白帶、小兒疳積、水腫、痢疾、跌打損傷、喉痛等病症.

扯根菜炒雞蛋

一、原料:

1.主料:扯根菜300 克,雞蛋3 只.

2.調料:精鹽、味素、蔥花、豬油.

二、製法:

1.將扯根菜去雜洗淨切段,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洗淨,擠乾水待用.

2.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倒入攪勻的雞蛋,加入精鹽,炒成小塊,出鍋待用.

3.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加入扯根菜、精鹽炒至入味,倒入雞蛋,點入味素稍炒即成.

功效:

此菜由扯根菜與滋陰、潤燥、補血、健脾的雞蛋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 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活血、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白帶、小兒疳積、水腫、痢疾、喉痛、消溫、煩熱等病症.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甘、溫;利水除濕,祛瘀止痛;主治黃疸、水腫、跌打損傷等。嫩苗可供蔬食。

扯根菜扯根菜

1.全草入藥,具利水除濕,行疹止痛功能;主治黃疸,水腫,跌打損傷等。有毒,慎用。

2.全株含母寧成份,可利用。

附註 據國外文獻報導扯根菜全草酊劑可治鼻咽炎、鼻炎、痔瘡、腰痛及頭痛。

參見:珍珠菜

扯根菜(Penthorumchinense) 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並非景天科

扯根菜容易被誤認為是白花千屈菜,而其實是完全不同科、屬的兩個品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