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乎拉蘇

托乎拉蘇

托乎拉蘇大草原位於西天山科古爾琴山南,海拔1440-2345米,方圓15000公頃,夏季載畜量約80萬頭,是19世紀東遷伊犁河谷的哈薩克中玉茲乃蠻部落支系“克扎依”部的主要牧地之一。穿越托乎拉蘇大草原的“伊精牧道”,即絲綢之路北線(碎葉道)穿越天山的“登努勒台通道”,初唐平定西突厥於“弓月城”,唐軍走的就是這條古道。這條從伊犁穿過托乎拉蘇大草原翻越天山的捷徑(從大河沿子至伊寧僅180公里),其實就是唐代絲綢之路北線(碎葉道)穿越天山的“登努勒台通道”,初唐平定西突厥於“弓月城”,唐軍走的就是這條古道。新辟的離伊寧市最近的這個景區,群山環抱,山溪密布,秀色天成。每當盛夏, 哈薩克牧民幾乎每年都要在此舉行傳統的叼羊、姑娘追、賽馬等民間活動,各族幹部民眾和經商者也從四面八方來此雲集,共賞“天堂美景”。托呼拉蘇通道(系哈薩克語為直線翻越的意思)—史上也稱為登努勒台古道。托呼拉蘇通道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路況崎嶇,秋冬大雪封山更難行走。但明末清初,通達伊犁卻仍然是主要依靠這條古道。乾隆二十七年(1726年),經伊犁將軍阿桂奏請朝廷重修“塔勒其”(果子溝)舊道後,才逐漸荒廢。托呼拉蘇通道在伊寧縣境內的皮里青溝和恰布坎效塔直線經過哈薩克族著名詩人、音樂家、作曲家艾塞提·乃曼拜墓地的郎布拉、一棵松、卡伊其等大草原。前往阿恰勒溝最後翻越托呼拉蘇通道可直達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大河沿子鎮和精河縣,從伊犁至大河沿子鎮此通道距離為180公里。托呼拉蘇通道和皮里青溝是西突厥可汗(我國唐朝)時期北線絲綢之路通往伊犁河谷庫依勒克(庫尼格斯)鎮的重要路段。

托乎拉蘇大草原位於西天山科古爾琴山南,海拔1440-2345米,方圓15000公頃,夏季載畜量約80萬頭,是19世紀東遷伊犁河谷的哈薩克中玉茲乃蠻部落支系“克扎依”部的主要牧地之一。穿越托乎拉蘇大草原的“伊精牧道”,即絲綢之路北線(碎葉道)穿越天山的“登努勒台通道”,初唐平定西突厥於“弓月城”,唐軍走的就是這條古道。這條從伊犁穿過托乎拉蘇大草原翻越天山的捷徑(從大河沿子至伊寧僅180公里),其實就是唐代絲綢之路北線(碎葉道)穿越天山的“登努勒台通道”,初唐平定西突厥於“弓月城”,唐軍走的就是這條古道。新辟的離伊寧市最近的這個景區,群山環抱,山溪密布,秀色天成。每當盛夏, 哈薩克牧民幾乎每年都要在此舉行傳統的叼羊、姑娘追、賽馬等民間活動,各族幹部民眾和經商者也從四面八方來此雲集,共賞“天堂美景”。托呼拉蘇通道(系哈薩克語為直線翻越的意思)—史上也稱為登努勒台古道。托呼拉蘇通道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路況崎嶇,秋冬大雪封山更難行走。但明末清初,通達伊犁卻仍然是主要依靠這條古道。乾隆二十七年(1726年),經伊犁將軍阿桂奏請朝廷重修“塔勒其”(果子溝)舊道後,才逐漸荒廢。托呼拉蘇通道在伊寧縣境內的皮里青溝和恰布坎效塔直線經過哈薩克族著名詩人、音樂家、作曲家艾塞提·乃曼拜墓地的郎布拉、一棵松、卡伊其等大草原。前往阿恰勒溝最後翻越托呼拉蘇通道可直達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大河沿子鎮和精河縣,從伊犁至大河沿子鎮此通道距離為180公里。托呼拉蘇通道和皮里青溝是西突厥可汗(我國唐朝)時期北線絲綢之路通往伊犁河谷庫依勒克(庫尼格斯)鎮的重要路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