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麻木

手足麻木

手足麻木 ,證名。四肢麻木的別稱。主要表現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無力感,四肢肌膚感覺減退或消失。麻者,非痛非癢,肌肉內如有蟲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則痛癢不知,真氣不能運及,如木厚之感。《丹溪心法》卷四:“手足麻者屬氣虛,手足木者有濕痰死血。”

基本信息

臨床症狀

輕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個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
手足麻木
感覺麻木困脹、屈伸不利、運動不靈活,“ 螞蟻爬一樣”或“針刺樣感覺”,部分患者有“襪子”“袖套”型異常感覺,自覺皮膚變厚一樣,感覺遲鈍。不少患者常於夜間睡眠時發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後雙手困脹,麻木不適僵硬感,稍作活動後可緩解。以上症狀在受寒,勞累後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腳怕涼等表現。個別患者還有一些複雜的異常感覺,腳底如踩棉花或鵝卵石樣異常感、或者觸物刺痛感、燒灼感、觸電感。病程嚴重可有肌肉萎縮。但多數患者病情初期肢體運動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響工作生活,化驗檢查神經系統也無明顯損害病變(個別患者肌電圖異常)。本病呈慢性進展過程,可延續數年至十餘年。

病因病理

形成病因的理論

麻木一證屬氣血的病變,臨床上常見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的複雜變化。多因氣虛失運,血虛不榮,風濕痹阻、痰瘀阻滯所致。麻木一證,以氣血虧虛為本,風寒濕邪及痰,瘀為標。麻木病因雖有多端,而其病機皆為氣血不能正常運行流通,以至皮肉經脈失養所致。 氣血不足、寒氣阻滯、血脈不通、氣血不能濡養經絡是麻木病症的基礎病因。
手足麻木是以症狀命名的疾病,相類於西醫的多種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類風濕疾病),營養障礙疾病(如維生素缺乏症),代謝及內分泌障礙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感染、腫瘤),在疾病過程中所發生的 多發性神經炎,及周圍神經損害。一些關節勞損性疾病,如腕管綜合症、網球肘、頸腰椎疾病等,也常以麻木、脹痛為主要症狀。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引起的腦血管病變,也常以麻木作為主證或兼證。

引起手腳麻木的疾病

一、痛風:一名30多歲的男性,經常上網不到五分鐘,就覺得手麻疼痛不已,就醫檢查過程中,醫師發現患者的大腳趾、腳踝關節有紅腫症狀,抽血檢查,結果尿酸值高達9.2mg/dl(正常值應為4至7),確定患者有痛風,治療後,手麻及關節疼痛等問題都獲得改善。臨床顯示,手麻的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澱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正中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
二、一過性腦缺血:這是引起老年人手發麻的常見原因。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會引起血管痙攣,高血脂會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會增高,睡眠時血流又緩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發生一過性腦缺血而致手發麻。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壓、查血脂、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要進行治療。平時多飲水,服用一些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手發麻的現象便會消除。
三、頸椎病: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由於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或局部關節韌帶鬆弛而使頸椎局部的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造成的,其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手發麻是其症狀之一。患了頸椎病,做頸椎X光片可診斷,治療措施有理療、牽引和套用活血化淤的藥物。平時,可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並要注意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可避免頸椎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麻。
四、糖尿病:糖尿病會產生多種併發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一旦發生這種併發症,會有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患了糖尿病,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到正常範圍,並注意補充維生素B1、B6、維生素C,還可配合套用銀杏葉製劑、川芎嗪等藥物,四肢麻木感便會消除。
五、末梢神經炎: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經炎,也會引起手發麻,此時只要注意增加一些營養,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六、臂神經受壓: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頸項偏斜或手臂受壓,會因臂神經受壓而引起手發麻,這時只要換個姿勢睡,活動一下手臂,麻木感便可以得到消除。
七、用藥過量:套用某些藥物過量,如慶大黴素,會發生口唇和肢體發麻的副作用,要注意避免用藥過量。

疾病治療

西醫西藥治療

西醫對本症的發病原因並不完全清楚,治療以對症用藥為主,常用藥物如下:
①維生素B1、B6, 維生素B12、維生素C、蘆丁片、彌可保、甲鈷銨、安維膠囊。
②靜脈輸液:胞二磷膽鹼,654-2、丹參注射液等
③激素治療:氫化可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5-15mg)加入5-10%葡萄糖液靜脈點滴,療程1月左右後,逐漸減量。
④地巴唑,輔酶Q10 ATP、輔酶A,細胞色素C。

中醫辨證治療

神經阻塞
【症見】受損神經引起的肢體麻木,糖尿病、高血壓、頸椎病引起的麻木。
【治法】暢通神經通路
風邪入絡
【症見】素有手足或半側顏面麻木不仁,可突然發生口眼歪邪,語言不利,甚則流涎,或伴有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
【治法】以解表通絡為主
【方劑】全蠍5克(研末沖服),僵蠶5克(研末沖服),白附子10克,羌活、防風、獨活各15克,蒼耳子12克,天麻5克,甘草3克。水煎服。
氣虛麻木
【症見】手足漸至麻木,倦怠少食,少氣懶言,語聲低微,便溏尿清,舌質淡,脈弱。
【治法】補氣養血
【方劑】人參 5克(另燉服),炒白朮 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防風、黃芪各 15克,桂枝5克,桑枝 5克。水煎服。
血虛麻木
【症見】肢體掣強麻木,伸縮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面部、口唇和指甲淡白,眩暈眼花,舌淡,脈細。
【治法】補血生精
【方劑】熟地20克,白芍15 克,赤芍10克,當歸15 克,川芎5克,獨活、桑寄生各12克,牛膝10 克。水煎服。
氣滯麻木
【症見】肢體酸麻沉重,活動或按摩後則舒,或伴有胸脅滿悶,善太息等氣滯之症,舌苔薄白,脈弦,多見於女性病人。
【治法】疏肝解郁,通絡養筋。
【方劑】柴胡10克,白芍 15克,人參5克(另燉服),當歸5克,白朮10 克,茯苓12克,甘草3 克,通草3克,桑寄生 10克。水煎服。
瘀血阻絡
【症見】麻木不仁,痛覺消失,口唇青紫,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為主
【方劑】桃仁10克,紅花5克 (後下),當歸10克,赤芍 12克,川芎5克,生地 15克,絡石藤12克,雞血藤20克。水煎服。
濕痰阻絡
【症見】麻木不仁,或痛覺消失,四肢困重,首如裹,噁心嘔吐,舌胖苔白膩,脈滑緩,多見於肥胖者。
【治法】化痰利濕,通絡養血。
【方劑】半夏10 克,制南星10克,枳實 12克,茯苓12克,陳皮 5克,天麻10克,薏苡仁 15克,水煎服。

預防護理

預防護理方法:

按時作息飲食有節

注意按時作息。做到飲食有節,尤其不可過食肥甘厚味,預防“三高”血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憂思惱怒。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跑步、保健操、戶外運動等,以增強體質,並使氣血流暢。

注意預防中風

中年以上,尤其是體型肥胖者,如見食指、中指或舌根麻木,應積極採取措施,預防中風的發生。

注意保暖

麻木遇陰天雨濕而加劇者,應注意保暖防潮,尤其注意保暖、身體過度受涼、受寒,或嚴寒的氣候往往會加重麻木的症狀。

飲食禁忌

1、低熱量飲食:由膳食所提供的總熱量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
2、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飲食:過食含膽固醇,動物性脂肪食物,易使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儘量食用植物油及黃豆和豆製品。植物油也不宜食用過多,過多的植物油也能使人肥胖,促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3、低鹽飲食:鈉攝入過多具有保持水分不經腎臟濾出的功能,因而可使循環血容量增加,升高血壓和增加心臟負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