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Shaoyin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Heart Meridian of Hand)共9個穴位。1個穴位在腋窩部,8個穴位在上肢掌側面的尺側。首穴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末穴少沖。本經腧穴可主治胸、心、循環系統病症、神經精神系統病症以及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乾、口渴、癲狂及上肢內側後緣疼痛等。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稱:手少陰心經

英文名稱:Shaoyin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Heart Meridian of Hand

手少陰心經穴點陣圖手少陰心經穴點陣圖

十二經脈之一。首載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書。其中《帛書·經脈》甲種本,即《足臂十一脈灸經》稱為“臂少陰溫(脈)”;乙種本,即《陰陽十一脈灸經》稱為“臂少陰脈(脈)”。《靈樞·經脈》稱為“心手少陰之脈”。現通稱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

本經起於心中,出屬心繫,內行主幹向下穿過膈肌,聯絡小腸;外行主幹,從心繫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內側後緣,過肘中,經掌後銳骨端,進入掌中,沿小指橈側至末端,經氣於少沖穴處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支脈從心繫向上,挾著咽喉兩旁,連繫於目系,即眼球內連於腦的脈絡。

循行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

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1 ,出屬心繫2 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繫,上挾咽3 ,系目系4 。
其直者5 :復從心繫,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6 ,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7 之端,入掌內後廉8 ,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循行似近於今之手少陰經在上肢內側後緣的線路;乙種本所載則近於今之手厥陰經在上肢內側中間的線路。

靈樞·經脈》沿用甲種本線路,但反其方向而從髒走手。手少陰心經起始於心中,出來之後則屬於與心相聯繫的“心繫”(即各種組織之意)。

然後下行穿過膈肌,絡於小腸。此經脈之分支是從“心繫”上行,在食管(咽)兩旁直達與眼睛相聯繫的“目系”(即眼球根部各組織)。

此經脈在胸部與上肢的直行脈是重由“心繫”分出後返行向上與肺相連,然後向下出於腋窩之下,沿著上臂內側後緣,走在手太陰與手厥陰經之後側,下行至肘關節內側後方,再沿著前臂內側後緣,抵達掌後腕關節部的尺側豌豆骨突起(手銳骨),進入手掌內尺側一邊,然後沿著小指的橈側到達其末端,接於手太陽小腸經(見圖)。

注釋:[1]心中——心臟之中。楊上善註:“此少陰經起自心中,何以然者?以其心神是五神之主,能自生脈,不因余處生脈來入,故自經出也。”
[2]心繫——意指心臟的系帶,指心臟與肺相連線的組織。楊註:“肺下懸心繫名曰心繫。餘經起於餘處,來屬髒府,此經起自心中,還屬心繫,由是心神最為長也”,《靈樞·五癃津液別》:“心悲氣並則心繫急,心繫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說明心繫連線心與肺,因悲傷氣急而出現呼吸升降,認為與心繫有關。滑注則說:“心繫有二:一則上與肺部通,而入肺兩大葉間;一則由肺葉而下,曲折向後,並脊膂,細絡相連,貫脊髓,與腎相通,正當七節之間。蓋五臟系皆通於心,而心通五臟系也。”所說與腎相通的系。《內經》未言,蓋出自後人補充;說五臟系皆通於心,乃滑氏推論。馬注遵循滑系,張氏則以肯定語氣說:“心當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連肺,肺下繫心,心下三系脾、肝、腎。故心通五藏之氣而為之主也。”按《靈樞》原意,當以楊注為合理。
[3]咽——指食管。《素問·太陰陽明論》:“喉主天氣,咽主地氣,”張註:“喉為肺系,所以受氣,故上通於天;咽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於地”。《難經· 四十二難》:“咽門……至胃長一尺六寸”,即指食管而言。楊玄操註:“咽,嚥也。言可以嚥物也。又謂之嗌,言氣之流通厄要之處也。咽為胃之系

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經

也”。因其在胃之上端,故後人稱之為胃系。近代專稱咽頭部為咽,下段則稱作食管或食道。
[4]目系——指眼後與腦相連的組織。《靈樞·大惑論》:“肌肉之精為約束,裹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意指以肌肉之精為主,加擷上筋、骨、血、氣之精,與經絡會合成系。認為腦轉、目眩的症候與目系掣引有關。楊註:“筋、骨、血、氣四種之精與脈合為目系。心脈系目系。故心病閉目也。”
[5]直者——意指主要的一支,多屬有穴通路。張註:“直者,經之正脈也。”此支又起於心繫,不再上咽,退卻上向肺部,下行出於腋下。(《甲乙》作“上出腋下”,《千金》無“上”字)
[6]太陰、心主之後——王冰註:“太陰、心主行臑之前,而少陰出其後也。”
[7]掌後銳骨——手腕豆骨中,其後方為神門穴。“銳”通作“兌”。楊註:“其小指掌後尖骨,謂之兌骨也”,《甲乙》: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
[8]掌內後廉——指掌心的後邊(尺側)。大指為前,小指為後。此處當少府穴所在。《銅人》註:“少府所居”。《千金》顛倒作“後內廉”,《太素》、《發揮》漏“後”字。楊註:“掌外將側名曰外廉,次掌內將側名內廉也”。將指,指中指。將側,意為近中指一側。楊注以掌外(遠端)為外廉,掌內(近側)為內廉,不符合原意。

病候

本經腧穴可主治胸、、循環系統病症、神經精神系統病症以及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乾、口渴、癲狂及上肢內側後緣疼痛等。
《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病只有脅痛一證;乙種本所載“是動則痛”與《靈樞·經脈》近同,而“是臂少陰脈(脈)主治其所產病”也只載脅痛。

《靈樞·經脈》所載病候有:目黃,咽乾,脅痛,上肢內側疼痛並厥冷,手掌心熱,心痛,口渴等。

本經異常就表現為下列病症:咽喉乾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還可發為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經穴主治“心”方面所發生的病症:眼睛昏黃,胸脅疼痛,上臂、前臂內側後邊痛或厥冷,手掌心熱。

主治

主治胸、心、循環系統病症、神經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經脈所過部位之病症。如:

心胸病:心痛,心悸,怔忡,心煩,胸痛。

神志病:不寐,健忘,癲狂癇。

外經病:肘臂痛,掌心熱。

手少陰心經穴的主治症,《甲乙經》中只有陰郄、神門二穴有記載,余穴均缺;《外台》和《醫心方》才據別的傳本補充各穴的主治內容。但所列多外經病症,如極泉主治“臂肘厥寒”,通里主治“臂臑肘痛”,神門主治“手及臂攣”,少府主治“臂酸”,少沖主治“掌痛引肘腋”等。至於象“心痛”等與心有關的內臟病症,至宋代《銅人》才大為補充。這可能是因為“心為群主之官”,心包在外代其受邪,故“心痛”、“煩心”、“胸中澹澹”等病症沒有以心經穴為主,而取用心包經穴為主。《外台》等所引各主治症與經脈病候基本相合,可補《甲乙》所缺。

腧穴

手少陰心經穴位手少陰心經穴位

本經共9個穴位。1個穴位在腋窩部,8個穴位在上肢掌側面的尺側。首穴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末穴少沖。左右合計18穴。

極泉

【定位】 上臂外展,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功能】 寬胸寧神
【主治】 ①心痛、胸悶、心悸、氣短、悲愁不樂、乾嘔噦、目黃;②肩臂疼痛,脅肋疼痛,臂叢神經損傷。③瘰,腋臭;④上肢針麻用穴 。

青靈

【定位】 臂內側,在極泉穴與少海穴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尺側緣;舉臂,在少海與極泉的連線上,少海上3寸,肱二頭肌的尺側溝中
【功能】 理血止痛
【主治】 ① 頭痛,振寒,目黃;② 脅痛,肩臂疼痛。

少海

【定位】 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屈肘,在肘橫紋尺側頭陷凹中取穴
【功能】 寧心安神
【主治】 ① 心痛,癔病、暴喑、健忘、癲狂善笑、癇證;② 肘臂攣痛,臂麻手顫,頭項痛、目眩、腋脅痛;③ 瘰鬁(瘰藶)。

靈道

【定位】 腕橫紋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功能】 寬胸理氣
【主治】 ① 心痛,悲恐善笑;② 暴喑、乾嘔;③ 肘臂攣痛、抽筋。

通里

【定位】 腕橫紋上 1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功能】 寧志安神,益陰清心
【主治】 ① 心痛、心悸,怔仲;②舌強不語、悲恐畏人,暴喑、面紅、婦人經血過多、崩漏。虛煩、盜汗;③腕臂痛。

陰隙

【定位】 腕橫紋上0.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功能】 寧心涼血
【主治】 ① 心痛,驚悸;② 骨蒸盜汗;③ 吐血,衄血、失音。

神門

【定位】 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仰掌,腕豆骨的橈側緣,即尺側腕屈肌腱附著於腕豆骨的橈側,掌後橫紋上 。
【功能】 扶正祛邪,寧心安神
【主治】 ① 心痛,心煩,驚悸,怔仲、恍惚,健忘,失眠,痴呆,悲哭、癲狂癇等心與神志病變;嘔血、吐血、目黃脅痛、失喑、喘逆上氣 ;② 高血壓;③ 胸脅痛。

少府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在4、5掌指關節後方,仰掌屈指,當小指端與無名指端之間
【功能】 清心寧神
【主治】 ① 心悸、心痛、心煩,胸痛、善笑、悲恐驚;② 陰癢、陰挺、陰痛;③ 小便不利,癰瘍;④ 手小指攣痛,拘攣。

少沖

【定位】 小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在小指橈側,去指甲角橈側根部,約去爪甲指0.1寸許取穴
【功能】 清熱熄風,寧神醒腦
【主治】 ① 心悸,心痛,癲狂;② 熱病,昏迷。③ 胸脅痛,胸滿氣急,手攣臂痛。

與手太陰肺經的比較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陰肺經
起於 心中 中焦
聯繫臟腑 出屬心繫,下絡小腸 下絡大腸,返循胃口,上膈屬肺
體表路徑起於 腋窩 胸前壁外上方
經上肢內側 後緣 前緣
止於 小指橈側端 拇指橈側端

歌訣

手少陰心起極泉

心經循行心經循行

青靈少海靈道全

通里陰郄神門下

少府少沖屬於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