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塤

手塤

手塤的定義為:雙手呈捧手狀,中空,在兩個拇指間僅留一小孔做吹孔,配合嘴唇、氣息,通過變換雙手形成的共鳴腔的大小、開合及氣息強弱而吹奏出樂音的技術。

基本信息

手塤的定義

手塤 手塤手塤 手塤

定義是在洪菠(洪波)先生自學的基礎上總結而成。

手塤的定義為:雙手呈捧手狀,中空,在兩個拇指間僅留一小孔做吹孔,配合嘴唇、氣息,通過變換雙手形成的共鳴腔的大小、開合及氣息強弱而吹奏出樂音的技術。

下面是手塤創始人洪菠先生用手塤演奏的一段音樂《蘇武牧羊》

歷史

手塤手塤

由於沒有史料可查,故手塤的歷史無從推斷。關於手塤誕生的歷史,我個人推測有兩種可能:

一、雖然還沒發現手塤的史書記載,但我仍然相信,在幾千年前誕生的第一個泥土塤之前,也許是古人聽到自然界的某些聲音而突發奇想,於是用雙手來模仿,最後吹出的音與我們今天稱之為“塤”的音色非常相似。隨後,他們為了用這種音色吹奏出樂音而開始嘗試用泥土來塑造“塤”,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塤。而手塤這種更加古老的演奏方式卻隨著陶塤的出現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雖然民間還有人用手相捧而吹,但幾乎都不是為了吹出美妙的樂音,而僅僅是一種即興的“起鬨”行為或“聯絡暗號”,有點像“指哨”在民間生存的普遍現象。

如果這種推測成立,結論為:手塤誕生的歷史比古老的塤(見註解)還要早,是人類最原始的“樂器”之一(當時的吹奏水平應該不算高),其它原始“樂器”如“指哨”,古人謂之“嘯”,當然,“嘯”還可能包括“口哨”或“呼麥”等。這些都是不藉助任何除人的身體以外的任何物件而發出樂音的“樂器”,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樂器里的活化石”、“有生命的、流淌著血液的樂器”、“會說話的樂器”、“人體樂器”或“活體樂器”等。

(註: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 發掘的陶塤,呈橢圓形,僅有一個吹孔,無音孔,距今約七千年;陝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陶哨,其形似橄欖,也僅有一個吹孔,用泥捏塑而成,距今約六千年。)

二、繼陶塤出現以後,有個別不安於現狀、極富創新精神的古人,為了尋求“塤”這種音色的其它發生方法,受到塤空心形狀類似“鴨蛋”或“鵝蛋”的啟發,而嘗試用雙手相捧吹奏,經過不斷的練習,最終也吹出類似“塤”音色的樂音

如果這種推測成立,則結論為:手塤是古人為了模仿“塤”的音色而發明的吹奏方法。(具體發明人及吹奏水平因沒有史料故無法考證)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因為“塤”的優勢更加明顯,而手塤因其吹奏難度遠大於“塤”,善此道者更是鳳毛麟角,於是出現傳承危機,最終慢慢匿跡於民間,僅存一種最基本的吹奏方法,即我們現在生活中可以見到的手塤,只不過已經很少有人能吹奏出音樂鏇律了。

兩種推測結果,都描述了手塤這種獨特演奏技巧的誕生、衰退及其原因,我們不難看出,古人對於手塤吹奏這種音樂形式並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沒有專門史書或詩詞等記載其成因與發展過程或意境,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把這種“東西”看上眼(當然,不排除各種人為或非人為因素,如信息交流手段的限制等,致使早期記載手塤的史料沒有保存到今天,或未被發現)。

無論如何,用手塤吹奏樂曲這種形式的重現,對現在的音樂領域、特別是器樂領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它不僅豐富了器樂的表現形式,也對研究人類音樂史提供了可以參考和借鑑的“物證”。

區別

手塤與民間掌哨、手笛的區別

手塤:顧名思義,手塤是因它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風格都充滿中國古樂和民樂特色,且音色頗似中國古樂器塤而得名。

手塤在吹奏的技巧中包含了中國吹奏樂器特有的一些技巧,以演奏中國古樂或民族風格的樂曲為主,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民間的掌哨、手笛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中國、日本和一些西方國家。這種類似於手塤的吹奏方式從手勢與基本吹奏方法而言,與手塤差別不大。這點就像中國的竹笛與西洋長笛的區別一樣,雖然都是管樂,但兩者在音樂風格和具體的吹奏技巧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通過網上資料可以看出,他們把這種類似於手塤的吹奏方式叫做“手笛”或“掌哨”,這是因為這種技巧吹奏出來的音區偏高,更像指哨或口哨,與中國的塤根本無法聯繫在一起。

“掌哨”或“手笛”則不包括中國吹奏樂器特有的技巧,演奏曲目也以西方曲目為主,曲風自然也比較西化。

技巧

手塤的音色獨特、優美,如泣如訴。中低音雄渾飽滿,類似中國古老樂器——塤的音色,故名手塤;高音結實、有力,類似指哨音色。既可演奏舒緩的樂曲,也可演奏快速的樂曲(但並不擅長快節奏樂曲的吹奏),吹奏方式有單吐、雙吐、三吐、連音、滑音、打音、顫音等,以吹氣發聲。

單音易學,曲調難成,若想手捧天籟,須苦練!

練習方法

以下練習方法為洪菠先生親自演示:

1、手勢:雙手相捧時,除了兩個拇指中間留一個小孔以外,其它地方都不能漏風。(具體手勢參見:/wiki/http://blog.sina.com.cn/timhong)

2、嘴與手的配合:手勢正確的情況下,將兩個拇指的關節部位輕輕貼在兩片嘴唇中間。

3、氣息與吹奏:手勢與嘴部的配合到位以後,最著兩個拇指間的小孔輕輕吹氣,即可聽到“嗚……嗚”聲,即基本音。如果沒有出聲,則對照上述兩條進行檢查,然後再吹,直到吹出穩定的音,基本功初步練成。

4、音階的吹奏:在能自如的吹出一個音的基礎上,將這個音作為1/3/5中的任何一個音,進行上行或下行音階練習。改變音高的方法是調整兩手中,外部那隻手的開合度。當你能吹出穩定的一個8度音程,恭喜你,你已經可以試著吹奏你熟悉的鏇律了!

手塤常用練習曲目

蘇武牧羊》、《孟姜女》、《葬花吟》、《追夢人》、《兩隻老虎》、《鈴兒響叮噹》等。

代表人物

洪菠(紅波),貴州省金沙縣人,目前暫居北京。擅長吹奏舒緩的樂曲,曲風古樸,音域接近2個八度,音色類似中音塤。代表曲目有《諾恩吉雅》、《蘇武牧羊》、《孟姜女》、《追夢人》、《葬花吟》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