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頭豹貓

扁頭豹貓

扁頭豹貓所屬脊索動物門,分布地區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和汶萊。

基本信息

扁頭豹貓 Flat Headed(Prionailurus planiceps)

分類

扁頭豹貓扁頭豹貓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目:食肉目
科:貓科
屬:豹貓屬
別名:扁頭貓

簡介

扁頭豹貓也是稀有和罕見的小型貓科動物。它們的頭部又長又窄,前額還有點兒扁,吻部也較長,看上去更像靈貓科而非貓科動物。扁頭豹貓和家貓差不多大,身長45-60cm。它們的身體偏長,但是腿和尾巴都比較短,腿上還有些模模糊糊的橫紋。它們的毛髮又密又軟,頭上的毛偏紅棕色,而身上的毛則呈深棕色。它們的嘴巴、兩頰、下巴還有腹部的毛都是白色的,腹部上有時還有些深褐色的斑點。扁頭豹貓的眼睛又圓又大,兩眼間距頗近,這樣就能幫助它們獲得最大限度的雙目視覺。它們鼻子的兩側和眼睛下方各有一條白色的條紋,而兩頰還各鑲有兩條深棕色的紋路(好像很多貓科動物都是這樣的花色呢)。扁頭豹貓的臼齒和其他貓科動物比起來顯得更大更尖,這樣它們就可以牢牢咬住那些光滑的水中獵物而不必擔心它們滑走了。它們的耳朵不大,耳尖呈圓形,和它們的寬額頭配起來,讓它們的相貌看著確實有些不同尋常呢。 扁頭豹貓的爪子比較小,爪墊又長又窄,趾間還有一點蹼相連。另外還有個特點,就是它們的爪子和獵豹漁貓等類似,都不能完全收回爪鞘里,這在貓科動物家族中可不怎么常見。
人類對扁頭豹貓的了解比婆羅洲金貓也多不了哪兒去(幾近沒有)。我們只能大概猜想它們生活在靠近水邊的熱帶灌叢和雨林里,分布地區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曾在1985年宣布它們從馬來西亞滅絕,不過後來又發現還剩一小群依然在人類的包圍下以鼠為食頑強生存。不知道這些倖存者如今境況如何。絕大多數分布區內的國家對它們採取了保護措施,但是在新加坡它們仍可被捕獵(不知道現在是否依然如此),而在汶萊也沒有相應的法律保護它們的生存。
野生的扁頭豹貓是極少能被人類發現的。它們據信是在夜間或晨昏捕食,而根據對死去的扁頭豹貓的解剖發現,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諸多水生生物,例如、蛙類等等,當然也包括鳥類和鼠類。經過對圈養的扁頭豹貓的觀察,它們非常喜愛戲水,會把整個頭部沒入水中抓放在水裡的東西,比如魚塊或玩具。聽說它們甚至會像浣熊那樣在水裡洗東西。
在繁殖特性方面,母貓的妊娠期大概是56天,每胎大概能生1-4個寶寶。小寶寶的毛色似乎和大貓差不多,只是稍微偏灰,而到了1年左右,小寶寶的毛色就和大貓一樣了。
威脅扁頭豹貓生存的主要有水源污染(水源污染將殺死的物種可是不計其數啊)和森林砍伐。還有,隨著人類居住區的不斷擴張,對水道的填埋也會威脅到這種依賴水源的稀有動物的生存。它們在野外的罕見使人類無法獲知它們的種群數量,人類雖然在1975年就將它們列入了CITES的附錄I,但這並不能改變水源污染和棲息地消失等等的糟糕境況,因此擺在它們面前的道路依然那樣狹窄和艱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