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蟋蟀

扁平足蟋蟀

扁平足蟋蟀屬Schizodactylus科昆蟲,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足部長著類似短槳的結構,可幫助它們在沙地棲息環境支持身體,移動靈活、迅速地捕捉獵物。

基本信息

考古發現

扁平足蟋蟀扁平足蟋蟀

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石灰岩中發現一種獨特的遠古昆蟲化石,長著“雪鞋”足部結構,能夠在沙地環境中快速捕殺獵物。

這種結實的昆蟲從頭部至屁股體長6厘米,卻具有完全古怪的外形,長著一副比身體長的觸角,收縮的翅膀緊貼在背部,足部末端長著雪鞋,可在沙地環境中快速爬行。

在2007年僅描述了該昆蟲的相關物種,它們屬於Brauckmanniagroeningae科昆蟲,當時科學家並不知道它們的具體起源。基於目前挖掘發現的接近完整的昆蟲化石樣本,研究人員提供了更詳盡精確的描述,揭示其真實身份是現今仍存活的Schizodactylus科昆蟲,並稱這種遠古昆蟲為“扁平足蟋蟀”,Schizodactylus科昆蟲包括:蟋蟀蟈蟈蚱蜢

特徵

扁平足蟋蟀捕殺獵物時並沒有特殊的策略,它們主要在夜晚活動,爬行在沙丘棲息環境,捕殺途經的獵物。它們可以根據需要快速移動,捕食之後會狼吞虎咽地將獵物吞入腹中。如果在野外環境遇到它們,捕殺到它們並非易事,它們會在短時間內飛離。
由於扁平足蟋蟀移動快速,且極具侵略性,因此看上去這種肉食性昆蟲並不需要飛行。但實際情況是,它們通常將翅膀收縮,只在必要的情況下伸展飛行。
扁平足蟋蟀與其它昆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它的腿部和雪鞋般的足部與現代的昆蟲截然不同。海德斯稱,這種遠古昆蟲體形很小,表明該物種在過去1億年里處於一個“進化停滯期”。此外,其它研究顯示扁平足蟋蟀化石挖掘地點是乾旱或者半乾旱季風環境,暗示著該物種的後代所處棲息環境也很少改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