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多瑪

所多瑪

所多瑪乃是約但河流域最華美的城邑,四圍肥沃美麗的平原“如同耶和華的園子。”(創13:10)各種熱帶的植物生長繁茂。

基本信息

概況

所多瑪乃是約但河流域最華美的城邑,四圍肥沃美麗的平原“如同耶和華的園子。”(創13:10)各種熱帶的植物生長繁茂。棕樹,橄欖樹和葡萄樹,遍地皆是;一年四季花香撲鼻,田禾壓地,五穀豐登,一群群的牛羊遍滿了四圍的山頭。工藝商業使這平原的大城更加富麗。東方的珍異裝飾了城中的宮庭,來往沙漠地帶中的駱駝隊商人,運來貴重的物品供應城中的市場。居民不必費多少心機或勞力。就可以滿足生活上的需要,因此一年到頭似乎每天都是節日良辰。

詳細情況

豐衣足食的太平盛世,產生了驕奢淫溢的風氣。人既不為饑寒所迫,或被憂慮所累,就因怠惰富足而心地剛硬了。財富和閒暇助長了愛宴樂的心,於是城中的居民就沈湎於放縱情慾的生活。先知說:“看哪,你妹妹所多瑪的罪孽是這樣,她和她的眾女都心驕氣傲,糧食飽足,大享安逸,並沒有扶助困苦和窮乏人的手。他們狂傲,在我面前行可憎的事,我看見便將他們除掉。”(結16:49--50)世人所追求的莫過於財富和安逸,然而這兩樣卻生出使平原城邑歸於毀滅的罪惡來。他們這種怠惰無益的生活,使他們成了撒但試探的掠物,他們在自己身上毀傷了上帝的形象,反而變成撒但的樣子了。怠惰是人類最大的咒詛;因為人一旦怠惰,則敗德和罪惡都隨之而來,使人意志薄弱,悟性敗壞,人格墮落。撒但隨時埋伏著要毀滅那些疏忽的人,他們的閒暇正足以令他在偽裝之下暗暗乘機而入。他在人怠惰之時來引誘他們,是最容易成功的。
所多瑪人狂歡豪飲,放縱最卑鄙的下賤情慾。他們公然藐視上帝和他的律法,喜愛強暴的事。他們雖有洪水以前世代的前車之鑑,並知道上帝怎樣在他們被毀滅時,顯出了他的義怒,可是他們卻依然蹈其罪惡的覆轍。
當羅得遷到所多瑪的時候,城內敗壞的情形還沒有那么普遍,而上帝憑著他的憐憫,允許將真光照耀在當時的黑暗之中。當亞伯拉罕從以攔人的手中救回俘虜時,所多瑪人曾注意到他那純正的信仰。他們素來認識亞伯拉罕,並曾以他敬拜看不見的上帝作為笑談;可是他那以寡敵眾,以弱敵強,和他處理俘虜及戰利品所表現的豁達大度,卻使他們驚奇嘆服。他的戰術和英勇固然受到讚揚,但是,沒有人不相信那使他得勝的乃是神的力量,而且他那高尚和無私的精神,在專求利己的所多瑪居民中既是那么難得,這就是他的信仰高過其他宗教的另一個憑據。他已經以他的勇敢和忠實為他的信仰爭光了。
麥基洗德在為亞伯拉罕祝福時,已經承認耶和華為他力量的來源和勝利的主因。他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上帝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創14:19--20)那時上帝是借著他對人的照顧向那城裡的人說話,但是他們拒絕了最後的一線光明,正如他們過去拒絕一切的機會一樣。
如今所多瑪最後的一夜即將來臨。報應的風雲已經在這注定被滅的城上投下陰影,可是人們沒有理會。當奉命施行毀滅的天使來到之時,眾人卻依然在夢想發財和享樂。這最後的一天象過去一樣地日出日落。黃昏還是在美麗和安樂的景象中來臨。落日的餘暉照耀著美麗無比的風景。薄暮時涼風習習,把城內的居民都吸引到戶外去了;尋求宴樂的人群,煦來攘往,一意迷戀著當時的賞心樂事。

故事

在暮色蒼茫之際,有兩位客旅走近城門口,他們顯然是要進城來住宿。沒有人能認出那兩個平凡的行人就是上帝差來降災的大能使者,而且那放蕩無羈、逍遙自在的人群,一點也沒有夢想到當夜他們對待天上使者的行為,就要使他們臻於惡貫滿盈,使驕傲的城邑注定遭劫。可是那城裡有一個人對旅客表示懇摯的關懷,並請他們到自己家裡。羅得並沒有認明他們的真身份,但他習慣於有禮好客;這是他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是從亞伯拉罕的榜樣所學來的教訓。如果他沒有養成這種殷勤有禮的精神,他或許會與所多瑪的人同歸於盡了。許多家庭閉門不接待客旅,就把那原可帶給他們福惠,希望和平安的天上使者拒諸門外了。
生活上的每一舉動,無論是多么微細,都必產生或善或惡的影響。在人看來似乎是在最小的事上所表現的忠心或疏忽,也足以造成人生最豐富的福惠或最嚴重的災禍,小事正足以試驗人的品格。人以愉快甘心的精神在日常克己生活中所表現的謙遜行為,乃是上帝所喜悅的。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生活,乃是要為他人而生活。而且我們惟有抱著舍己為人與和藹可親的精神,才能使我們的生活造福人群。小小的殷勤,區區的禮貌,對於人生的幸福有不少的貢獻,人間的不幸有不少是因疏忽這些小節而來的。
羅得因看到旅客在所多瑪有遭受凌辱的危險,故在他們進城時,就覺得自己有接待他們到家好好保護他們的義務。那兩個旅客到達所多瑪時,羅得正坐在城門口,他一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恭恭敬敬地下拜說:“我主啊,請你們到僕人家裡……住一夜。”(見創19:)他們似乎要謝絕他的招待,說:“不,我們要在街上過夜。”他們這樣回答有兩種用意,──第一,是試驗羅得的誠意,第二,是表示他們不知道所多瑪人的品格,好象他們認為在街上過夜是沒有危險的。羅得聽了他們的回答,更堅決地不讓他們任憑暴徒為所欲為。他切切地邀請他們,直到他們答應,並和他一同到了家裡。
羅得帶著客人繞道回家,原想藉此瞞過城門口的閒人;但因為客人的遲疑耽擱和他的堅決敦促,就給人注意了。所以在他們還沒有睡下之前,竟有一群暴徒來圍住房子。人數非常之多,老老少少都被最卑鄙的情慾所衝動;客人們曾問起城中的情形,羅得警告他們當夜不可冒險走出門外;那時,他們就聽到暴徒叫罵嘲笑的聲音,要羅得把這兩個客人帶出來交給他們。
羅得深知若惹起他們發出暴動,他們就不難破門而入,所以便出來想要勸服他們,說:“眾弟兄請你們不要作這惡事。”他稱呼他們為“眾弟兄,”意思是要引起鄰里的感情,希望安撫他們,並使他們因自己卑鄙的企圖而感覺羞愧。但是他的話正如火上加油,眾人的忿怒勃然發作。他們戲弄羅得,說他想作官管理他們;並恐嚇他,說要害他比害那兩個客人更甚。於是他們向羅得衝過去,如果不是上帝的天使伸手相救,他就要被他們撕碎了。天上的使者“伸出手來,將羅得拉進屋去,把門關上。”接著所發生的事,顯出了羅得所接待之客人的真面目。他們“使門外的人,無論老少,眼都昏迷;他們摸來摸去,總尋不著房門。”如果眾人沒有瞎了心眼,心裡還沒有剛硬到底,上帝的打擊就會使他們懼怕,因而停止他們的惡行。這最後一夜所發生的事,並不比以前的許多罪惡更嚴重;不過上帝的憐愛既然被他們輕視了這么久,這時就不再呼召他們了。所多瑪的居民已經越過了上帝容忍的限度,就是上帝的忍耐和忿怒之間看不見的界線。他降災的火將要在西訂谷燃燒起來了。
於是天使將他們使命的對象告訴羅得說:“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甚大,耶和華差我們來,要毀滅這地方。”羅得所企圖保護的客人如今卻應許保護他,也要拯救他家裡一切願意跟著逃出這罪惡之城的人。這時暴徒們在門外摸索,已經因疲倦而離去了,羅得就出去警告他的兒女。他重述天使的話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並笑他是他們所謂之迷信的懼怕。他的女兒受了她們丈夫的影響。他們當前的處境甚好,看不出有什麼危險跡象,況且凡事同過去都是完全一樣的。他們有很多的產業,又不能相信這美麗的所多瑪有被毀滅的可能。
羅得憂憂愁愁地回到家裡,陳述未能說服女兒的經過。於是天使吩咐他起來,帶著妻子,和兩個還在他家中的女兒離開這城。但羅得遲疑不行。他雖然天天看見所多瑪居民的暴行而心中憂傷,但他對於那萬惡城中所慣犯的敗壞可憎的罪孽,還沒有真正的認識。他沒有覺察上帝有降災來遏止罪惡的必要。他有幾個女兒仍依戀著所多瑪,而他的妻子也不願意離開他們而去。羅得一想到要與地上最親愛的人離別,就似乎忍受不住。要他放棄豪華的家庭,和他一生勞碌得來的一切財富,出去作一個貧窮無依的流浪者,的確是一件難事。這時羅得因憂傷而茫然若失,遲遲不願離開。若沒有上帝的天使在場,他們就必都在所多瑪的傾覆中滅亡了。天上的使者拉著他和他妻子,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城外。
天使把他們留在這裡,就回到所多瑪去完成他們毀滅的工作。這時另有一位,就是亞伯拉罕曾向他懇求的那一位,挨近羅得身旁。在平原的諸城中竟找不出十個義人;但為了應允先祖亞伯拉罕的禱告,那惟一敬畏上帝的人,已從毀滅中被搶救出來了。耶和華嚴厲地命令羅得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這是生死關頭,不容遲疑耽誤。若是他們為了要離開這么可愛的家庭而惋惜,戀戀不捨地望一望這注定遭劫的城;或是遲延片刻不肯逃跑。那么,他們就必喪失性命。上天的刑罰只等著這些可憐的逃亡者離開之後,就要降下來了。
但羅得惶惑驚懼,聲稱他不能照著主所吩咐的逃到山上去,恐怕有災禍臨到他,使他喪命。他既住在那邪惡的城裡,久與不信之人相處,所以他的信心已經漸漸模糊了。天上的君王就在他旁邊,而他還要為自己的性命懇求,好象那已經向他顯示這么大的照顧和愛護的上帝,還不會保存他的性命。他應該完全信賴上帝的使者,把自己的意志和生命毫無疑問地交託在耶和華手中。可是,他象許多人一樣,企圖為自己打算:“看哪,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這不是一個小的么?求禰容我逃到那裡,我的性命就得存活。”他所提到的這座小城就是比拉,後來稱為瑣珥。這座城離所多瑪只有幾里路,也是一樣敗壞,注定要毀滅的。但是羅得求主留下那城,聲稱這不過是一個小的要求;羅得的願望也蒙主應允了。耶和華應許他:“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上帝對他有罪的生靈所表示的慈憐是多么大啊!
於是又有嚴肅的命令發出,叫他們趕緊逃命,因為烈火的災難只能再耽延片刻了。但是這四個逃命的人中,有一個竟敢回頭望一望那注定遭劫的城邑,於是她就成了上帝刑罰的一個戒碑。如果羅得本人毫不猶豫地順從了天使的警告,趕緊逃到山上去,沒有一句要求或異議,那么,他的妻子也必能逃脫這一次的災難。羅得榜樣的影響就可以救她脫離那決定她厄運的罪。可是羅得的猶豫和耽擱,使他妻子輕看上帝的警告。她的身體雖然已在郊野,她的心卻依戀著所多瑪,以至她就與所多瑪同歸於盡。她怨恨上帝,因為上帝的刑罰把她的財產和兒女都捲入毀滅之中了。雖然她蒙了那么大的恩,被召脫離這邪惡的城,但她總覺得上帝苦待了她,因為多年積攢起來的財富必須留在那裡被火焚毀。她非但沒有以感謝的心接受救恩,反而擅敢回頭戀慕那些拒絕上帝警告之人的生活。她的罪顯明她不配得生命,因為上帝雖然保全了她的生命,她卻沒有表示多少感激的心。
我們應當謹慎,不可輕看上帝為拯救我們所作的慈愛安排。有一些基督徒這樣說:“我的伴侶和兒女若不得救!我也不想得救了。”他們覺得天國若沒有那些親愛的人在那裡,天國在他們就不成其為天國了。但是鑒於上帝對待他們的偉大良善和慈愛,試問那些懷有這種思想的人,對他們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是否有正確的認識呢?難道他們忘記了自己有責任為他們的創造主和救贖主服務,藉以表示自己的愛心,信實和忠貞么?慈愛的邀請是向一切的人發出的;難道因為我們的親友拒絕救主的愛,我們也要離棄上帝么?人的贖價是極高的。基督為要拯救我們已經付了無限的代價,凡是體會這偉大犧牲之價值以及人靈魂之可貴的人,決不至因為別人輕視上帝的憐恤而附和盲從。正因為別人不正視上帝公正的要求,我們就當分外的殷勤,使我們可以榮耀上帝,並引領我們所能感化的人來接受他的愛。
“羅得到了瑣珥,日頭已經出來了。”晨曦的光輝似乎只向平原上的諸城預祝繁榮與和平。街上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了;人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或從事商業,或尋求歡樂。羅得的女婿們正在譏笑神經衰弱的老人的恐懼和警告。這時,如同晴天霹歷一般,災禍突然來到。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在諸城和肥沃的平原上;於是華貴的住宅,宮殿和寺廟,花園和葡萄園,以及前一夜還在侮辱天上使者的放蕩無羈尋求宴樂的人們,──都在傾刻之間燒成灰燼。大火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於是美麗的西訂谷成了一片廢墟,再沒有人建造,再沒有人居住,──世世代代作為上帝的刑罰必要臨到惡人的一個見證。
那燒滅平原諸城的火焰放出它警告的光芒,直到今日。我們可以從此學得一個可怕而嚴肅的教訓,就是:上帝的憐愛固然長久地容忍罪人,可是有一個限度是罪人所不能越過的。一到這個限度,上帝的恩典就要收回,而執行刑罰的工作就要開始了。
世人的救贖主聲稱,有一些罪比使所多瑪和蛾摩拉遭毀滅的罪更大。那些聽見福音的邀請呼召罪人悔改而不加以留意的人,在上帝面前比西訂谷的居民更為有罪。還有比這更大的罪,就是那些自稱認識上帝並遵守他誡命的人,卻在他們的品格和日常生活上否認基督。照救主的警告看來,所多瑪的厄運乃是一個嚴肅的勸告,不單是給公開犯罪的人,也是給那些輕視上天所賜亮光和特權之人的。
那為“真實見證”的主向以弗所教會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墮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2:4--5)我們的救主以比地上的父母饒恕一個迷途受苦的兒子更親切的慈悲,注視著他所發出的慈愛和赦罪的邀請將有什麼反應。他呼召誤入迷途的人說:“現在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瑪3:7)但一個犯錯誤的人若是怙惡不悛,不肯聽從那以憐恤親切之愛向他召呼的聲音,那么,最後他必被撇棄在幽暗之中。那長久輕視上帝憐恤的心,必在罪惡之中變成頑梗不化,不能再感受上帝恩典的影響。到了救主最後宣布說:他“親近偶像,任憑他吧”(何4:17)的時候,那人的結局是悲慘的;在將來審判的日子,平原諸城所遭受的,比那些雖然認識基督之愛而依然追求罪中之樂的人所必要受的,還容易呢!
你這輕視上帝憐憫的人啊,要思念在天上的冊子中,那連篇累牘堆積起來對你不利的記錄;因為在那裡的記錄登載每一個國度,家庭和個人的罪行。當這些記錄繼續增多的時候,上帝或許要長久忍耐,賜人赦罪之恩,召人悔改;可是,總有一天記錄的罪惡將要滿盈;那時每一個人都已作了最後的決定;由於自己的選擇,人已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於是上帝就要發出執行審判的信號了。
今日的宗教界實在有足以令人惶恐的因素。因上帝的慈憐已經被人輕視了,許多人廢棄了耶和華的律法,“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太15:9)不信的精神流行於許多教會之中;這種不信並不是公開否認《聖經》,而是披著基督教的外衣,陰謀使人不信《聖經》為上帝的啟示。空洞的形式主義已經代替了熱誠的崇拜和真誠的敬虔。結果離道反教和情感主義到處盛行。基督曾說:“好象羅得的日子;……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路17:28,30)每天所發生的事故,證明他的話已經應驗了。世界很快地在走向該當毀滅之地去了。不久,上帝的刑罰必要傾下,罪和罪人都要消滅淨盡。
我們的救主說:“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因為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臨到一切專顧今生利益的人。所以“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21:34--36)
在所多瑪毀滅之前,上帝給羅得一個信息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創19:17)基督的門徒在耶路撒冷被毀滅之前,也聽見這同樣警告的聲音:“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他成荒場的日子近了。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路21:20--21)他們不可耽擱,去從家裡拿什麼東西出來,乃是應當儘量利用機會逃跑。
這裡相同的一點就是:義人必須出來,必須與惡人分別,必須趕緊逃命。挪亞的日子如此,羅得的日子如此,耶路撒冷被毀滅之前的門徒如此,末日也要如此。現今我們又聽見上帝警告信息的呼聲,吩咐他的百姓要從流行的罪惡中出來。
在“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啟17:18)巴比倫的異象中,上帝曾將末世存在於教會中的敗壞和背道的情形,指示先知約翰。在巴比倫毀滅之前,從天上要有聲音呼召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啟18:4)這也正如在挪亞和羅得的日子一樣,我們必須與罪和罪人有明顯的分別。上帝與世界之間是毫無妥協餘地的,我們決不能回去追求屬世的財富。“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太6:24)
世人夢想昌盛和平安,象古時西訂谷的居民一樣。上帝的天使警告說:“逃命吧!”但另有別的聲音說:“不要庸人自擾;現在並沒有足以恐慌的原因。”大群的人在喊“平安穩妥,”而天上卻宣布迅速的毀滅行將臨到罪人。在平原諸城遭毀滅的前一天晚上,居民們都恣情宴樂,並嘲笑上帝僕人的懼怕和警告;但是那些譏誚的人終於在火焰之中滅亡了;當夜,救恩的門就永遠向所多瑪邪惡放恣的居民關閉了。上帝是不會常被嘲笑,常被輕視的。“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必有殘忍,忿恨,烈怒。使這地荒涼,從其中除滅罪人。”(賽13:9)世人大多數的人必要拒絕上帝的恩典,並喪身在迅速而無可挽回的敗亡之中。惟有那些留意這警告的人必要“住在至高者隱密處,”並“住在全能者的蔭下。”他的真理必要作他們的盾牌和保障。上帝對他們的應許說:“我要使他足享長壽,將我的救恩顯明給他。”(詩91:1,4,16)
羅得在瑣珥只住了一個很短的時期。罪惡在那裡甚是普遍,正如在所多瑪一樣,所以他不敢久留,惟恐這城也要遭毀滅。嗣後不久,瑣珥果然照著上帝的旨意也被燒盡了。羅得逃往山間,住在一個洞裡。從前羅得為了追求財富,膽敢把他全家置於罪惡城市的影響之下,此時他所求得的一切產業都喪失了。但即使到了這裡,所多瑪的咒詛還是緊隨著他。他兩個女兒罪惡的行為,就是從前在那邪惡地方與壞人交往的結果。那裡道德的腐敗已經同化了她們的品格,以至她們不能辨別善惡。羅得直系的子孫摩押和亞捫兩族,都是邪惡,拜偶像,背叛上帝的,並與上帝的子民為敵。
羅得與亞伯拉罕二人的生活,真是何等的懸殊啊!過去他們曾一度作伴,在一個祭壇上敬拜上帝,在他們寄居的帳棚中彼此為鄰;而如今他們分別的距離是多么大啊!羅得揀選了所多瑪,是為了那裡的享受和利益。他離開了亞伯拉罕的祭壇,中止了每天在壇上對永生上帝的獻祭。竟讓他的兒女與敗壞的拜偶像居民結交;不過他自己內心還是敬畏上帝的,因為《聖經》還稱他為“義人。”他每天聽見他們下流的談話,以及他無法制止的強暴和罪行,就使他的義心天天傷痛。他最後得救,如同“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一樣。(亞3:2)他已經喪妻失子,家破人亡,住在山洞裡象野獸一般,晚年又蒙了醜名;而且他所留給世界的,不是一族義人,而是兩個拜偶像的國家,他們一貫地與上帝為敵,攻擊他的子民,直到惡貫滿盈,注定被滅。這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其結果是多么悲慘啊!
智慧人說:“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使徒保羅說:“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箴23:4;15:27;提前6:9)
羅得初到所多瑪的時候,他滿心打算自己不作惡事,並吩咐他的眷屬也追隨著他。可是他顯然地失敗了。他四圍腐化的風氣影響了自己的信仰,而且他兒女與所多瑪居民的結合,多少也使他與這些人的利害不能脫離關係,其結果我們也看到了。
現在許多人仍在犯同樣的錯誤。他們揀選在何處居住時,只顧到目前所能獲得的利益,而忽略了那環繞他們自己和家庭的道德與社會的影響。他們揀選一個美麗而肥沃的地方,或遷移到某一個繁華的城市裡去,希望能更加興旺發達;殊不知他們的兒女卻被試探所包圍,而他們所交的朋友,對造就敬虔的生活和品格,往往是沒有幫助的。道德松馳,不信上帝,以及不關心宗教之事的氣氛,很足以抵消父母的感化力。青年人常看到違背父母和反抗上帝權威的榜樣;又喜歡與不信上帝的人來往,終於和上帝的仇敵發生密切關係了。
當我們選擇在何處居住的時候,上帝要我們先考慮到那環繞我們和我們家庭的道德及信仰方面的影響。有時我們也可能落到困難的境遇中,因為許多人不能得到他們所希望的如意環境;在這種情形之下,只要我們儆醒禱告,並信靠基督的恩典,那么,我們的職務無論調到什麼地方,上帝都必使我們能以站立得住,不受環境的腐化。可是我們不應不必要地置身在不利於造就基督徒品格的影響之下。我們若甘願陷在世俗和不信的氣氛之中,就不能蒙上帝的喜悅,並把聖天使從我們家中驅逐出去了。
那些犧牲兒女的永遠利益而代他們謀求名利的人,終久必要看出這些好處乃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許多人正象羅得一樣,最後看到兒女敗亡,而僅僅救了自己的性命。他們一生的事業落了空,他們的人生乃是一個悲慘的失敗。如果他們真有智慧的話,那么,縱使他們的兒女少得一些屬世的名利,但他們總能得到承受那永遠產業的名分。
上帝應許賜給他子民的產業,並不是在這個世界上。亞伯拉罕在地上並沒有什麼產業,“連立足之地也沒有。”(徒7:5)他固然擁有大量的財物,但是他把這些財產作為榮耀上帝並求同胞利益的用處;可是他並不以這個世界為他的家鄉。耶和華曾呼召他離開拜偶像的本族,並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他作為永遠的產業;然而他和他的子孫都沒有得到。當亞伯拉罕想找一塊葬人的墳地時,他還要向迦南人去購買呢。他在應許之地所有惟一的產業,就是在石頭裡鑿成的墳墓麥比拉洞。
但是上帝的話並沒有落空;就是在猶太人後來占領迦南地時,那還不是上帝這個應許的最後實現。因為“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加3:16)亞伯拉罕自己原是要分享這產業的。上帝應許的成就似乎耽延了很久──因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後3:8)從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耽延;但到了一定的日期,所應許的“必然臨到,不再遲延。”(哈2:3)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恩賜不僅是迦南地,乃是包括全世界。使徒如此說:“因為上帝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義。”(羅4:13)而且《聖經》清清楚楚地教訓我們,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乃是要借著基督成全的。凡屬乎基督的,“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承受那“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基業,”就是那毫無罪惡咒詛的地土。因為“國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權,必賜給至高者的聖民。”“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加3:29;彼前1:4;但7:27;詩37:11)
上帝使亞伯拉罕在異象中看到這永遠不朽的產業,他有了這個希望,就心意滿足了。“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象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來11:9--10)
《聖經》論到亞伯拉罕的後裔說:“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來11:13)如果我們想要得到“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來11:16)那么,我們就必須象“是客旅,是寄居的”住在地上。凡作亞伯拉罕後嗣的人,必要追求他所等候的“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