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

截教

通天教主所創立之教派,和闡教同屬於鴻鈞道人的門下。《封神演義》中提及的截教,指的是以通天教主為主的派系,是三教中勢力最大的派別,享有“諸佛參拜,萬仙來朝”之美譽。在未封神之前,截教和闡教應都屬於仙這一族群,封神時於其中挑出仙道不全者任命為神。截教教主為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為:多寶道人(火靈聖母的師父)、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截教的道義思想是道法自然,強調個人修行。主張上道無德,下道唯德。拋棄繁雜的道德觀念,一切皆以本心待之。大道五十衍四十九為定數,一線生機遁去,截教的教義正是截取這一線生機。截教行事氣質逍遙灑脫敢破敢立,能破能立,以自身道法利劍,斬破世間種種虛幻、束縛。為眾生截取一片生機!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門下多寶道人謊稱廣成子污衊通天教主是“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但也由此可見截教廣渡世人的主張。蓬萊島碧游宮乃是通天截教的法脈道場。

基本信息

創始

截教截教
截教是鴻鈞道祖門下三友之一通天教主所創(一友太上老君、二友元始天尊、三友通天教主)。話說鴻鈞一道傳三友,太上老君創人道教(簡稱人教、道教)、元始天尊創闡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由於太上老君行無為大道,元始天尊便代太上老君執掌人教事宜。故而鴻鈞詩號有云: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太上老君創人教。
元始天尊創闡教。
通天教主創截教。

教義

截,是指洞悉天道的意思.再以此為基礎,截滅與天道相背離的事物。另一含義指截取一線生機,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遁去一。這遁去的一,就是截教所要截取的一線生機。
典籍:《黃庭經》、《上清大洞真經》、《靈寶無量上品度人妙經》、《靈寶洞淵神咒經》、《上清無上混常日月經》、《靈寶五符序》、《靈寶赤書五篇真文》、《靈寶經》、《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洞玄靈寶五感文》、《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升玄步虛章》、《靈寶步虛詞》、《步虛洞章》等。

來歷考證

《封神演義》的描寫重心是不同教派之間的爭鬥。
闡教與截教之爭,是貫穿《封神演義》全過程的主線。
明嘉靖時,明世宗曾賜給他最寵信的龍虎山上清宮道士邵元節一枚刻有“闡教輔國”的玉印。這一事件在當時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封神演義》的作者沿用了“闡教”這一名稱。而相對於闡教,截教則有“截斷”之意。
作者構想出一位鴻鈞道人作為三友師尊(實際為道教大羅天),鴻鈞道人“一道傳三友”,元始天尊是闡教教主,通天教主為截教教主。
闡教與截教的鬥爭,在本質意義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間的鬥爭。維護教派尊嚴和地位,是截教門人與闡教作對的共同理由。這是道教內部的派別鬥爭在文學中的反映。截教門徒通常自稱“鍊氣士”(也包括闡教中的少數人如雲中子等),所以一般認為是明代道士得勢的丹鼎派與被排斥的吐納派之爭,此外還包括南宗、北宗,天師道與全真教之爭。

截教教門

教主:通天教主
法脈道場:碧游宮
嫡傳弟子:多寶道人(掌教大弟子)、金靈聖母(二弟子)、無當聖母(三弟子)、龜靈聖母(四弟子)
二代弟子:趙公明、三霄(雲霄、碧霄、瓊霄)、羽翼仙、烏雲仙、金光仙、靈牙仙、虬首仙、長耳定光仙(封神大戰中背叛截教)、毗盧仙、金箍仙、九龍島四聖(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呂岳、羅宣、劉環、石磯娘娘,十天君(秦完、趙江、董全、袁角、金光聖母、孫良、柏禮、姚賓、王奕、張紹)、菡芝仙、彩雲仙、九曜(崇應彪、高系平、韓鵬、李濟、王封、劉禁、王儲、彭九元、李三益)、二十八宿、隨斗部天罡星三十六位、隨斗部地煞星七十二位、等。
三代弟子:火靈聖母、殷商太師聞仲、混元一氣仙余元、一氣仙馬元、李奇、周信、楊文輝、朱天麟、赤月神君、白水神君、青陽神君、赤血魔祖、紫眸鷲王、紫睛鵬王等。
四代弟子:胡雷、余化、等等。
鎮教至寶:誅仙劍陣(誅仙劍、戮仙劍、陷仙劍、絕仙劍、誅仙陣圖)
立教至寶:誅仙劍陣(誅仙劍、戮仙劍、陷仙劍、絕仙劍、誅仙陣圖)

四大弟子

多寶道人
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之首,實力強大至極,代理師傅設立誅仙陣,在截教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封神一戰中,通天教主擺誅仙陣於界牌關,座下大弟子多寶道人取誅仙陣圖、誅仙四劍(誅仙劍、戮仙劍、陷仙劍、絕仙劍),代師布陣。戰鬥中多寶道人一時大意,被廣成子的鎮山之寶——番天印砸中,僅僅被打一個跟頭。須知一般仙家早就被砸得身形俱焚,可見多寶道術高深至極。
後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在其中爭鬥,把多寶道人用風火蒲團捲走。太上老君乃是人教聖人,掌管人道,因為人間界業力深重,難成仙道,民不修身。於封神一戰後,逗留人間,點化世人。
金靈聖母
法力極其高強,道行遠勝闡教十二金仙,僅次於多寶道人。萬仙陣之戰時,金靈聖母曾與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慈航道人對敵:“三位大士忿怒,各騎青獅、白象、金犼攻上前來,大戰金靈聖母。聖母端然不懼,龍虎玉如意左右敲搖”(青獅、白象、金犼的道行修為並不弱於三大士本尊)
金靈聖母力戰三大士之際,不料被燃燈道人用定海珠偷襲,當場命喪。後被封為坎宮斗姆,為星宿之首。
座下弟子有聞仲、余元。
無當聖母
自萬仙陣一戰中先行撤走,為截教保留下來一份生機。實力不詳,但口碑甚好。
龜靈聖母
於封神之戰力敵崑崙數位金仙,追殺闡教十二金仙之懼留孫,出了萬仙陣往西方去。而後接引道人前來搭救懼留孫,以青蓮托住其日月珠,西方教主又以念珠打其背,迫使龜靈聖母現出大龜原形,由此被擒。
西方教主本意“我同此位道友去會有緣之客”,阻止懼留孫傷其性命,而後喚西方白蓮童子收之。且說西方白蓮童子,將一小小包兒打開,俟收龜靈聖母,不意他走出一件好東西,甚是厲害,聲音細細,映日飛來。怎見得?有詩為證:
聲若轟雷嘴若雷,穿衿度幔更難禁,食肉飲血侵人體,畏避煙集茂林。炎熱愈威偏聒噪,寒風才動便無情;龜靈聖母因逢劫,難免今朝萬喙臨。
話說白蓮童子打開包裹,放出蚊蟲,那蚊蟲聞得血腥氣,俱來叮在龜靈聖母頭足之上,及至趕打,如何趕得散,未曾趕得這,那又歇滿暸?不一時,把龜靈聖母吃成空殼。白蓮童子急至收時,他也自四散飛去,一陣飛往西方,把十二蓮台食暸三品,後來西方教主破暸萬仙陣回來,方能收住,已是少暸三品蓮台,追悔無及。正是:九品蓮台登彼岸,千年之後有沙門。(出自明代《封神演義》第083回叄大士收伏獅象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