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燁輝

戚燁輝

戚燁輝,人稱戚老,出生於一個中醫世家,李時珍故鄉蘄春縣,自幼誦讀醫書, 1972年考入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我國著名膏滋老中醫,曾師從於國醫大師作任繼學,戚氏中醫傳承人,人稱膏痴。

戚燁輝---中醫簡介:
戚燁輝,人稱戚老,1948年出生於湖北省蘄春縣一個中醫世家,戚氏中醫世家傳承人,全國著名中醫學家。提出藥食同源治未病的理念。
戚燁輝---人生經歷
自幼勤學醫典,14歲熟讀《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等醫書,16歲就開始替父親撿藥,熬製藥物,1972年考入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師從於國醫大師作任繼學,戚老從事中醫研究至今40餘年,我國著名膏滋老中醫,人稱膏痴。特別對治療男性問題對症開膏方有獨到之處,療效顯著。
戚燁輝---用藥特點
藥味少、劑量大,功專力宏
中藥的臨證配伍,靈活多變,方劑中藥物搭配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而藥物的用量,對療效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戚老臨床用藥時,一貫主張辨證要準,用藥要精,藥味要少,搭配得當,必要時加大劑量,目的在於功效專一,集中優勢,直搗病所。戚老認為,臨證時凡是辨證準確,但又久治不愈者,一般而言,多屬病重藥輕,杯水車薪,是謂不及。或因用藥繁雜功不專而力不宏,故而難師以取效。戚老處方用藥,藥少力專,一服藥通常幾塊錢;開湯藥十分注重口感,儘量不用太苦或太難聞的藥。病人稱讚“方老藥味少,味道不難喝,還解決問題
戚燁輝---學術觀點
西方諺語說:“預防勝於治療”,東方諺語有云:“有病要早治”;東西方對疾病都有共同的看法:疾病治療不容易,所以預防與早期治療疾病是有必要的。西醫的預防醫學講“保健”,而中醫則強調“養生”。戚老認為人都會經歷衰老,進而產生疾病;並且當疾病一旦出現症狀時,要想根治是很困難
《黃帝內經》中記載:"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後藥之,亂以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戚老認為疾病已經產生才去用藥治療,就像是口渴了才去掘井、戰鬥已經開始了才去鑄造武器一樣,不是太晚了嗎?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醫生很多時候都是在做"渴而穿井,鬥而鑄錐"這樣的事。"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理論的精髓。舉個例子,如果得了肝病,首先要弄清楚,肝病是由什麼造成的。中醫認為水生木,水是腎,木是肝,肝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腎精不足造成的,所以要先把腎水固攝住,讓腎精充足了,肝病自然就好了。還有一點就是木克土,如果患有肝病,可能還會傷及脾臟,因為脾是土,要及時防治脾臟疾病,這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真正內涵。上述內容也在提示我們,要防病於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處求醫,同時也在暗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綢繆。戚老呼籲人們重視“治未病”,對疾患要早期檢測、早期干預,全面促進健康服務業新業態的發展。
戚燁輝---從醫經驗
戚老從醫40餘年,成功治療了不少的病例,積累了很多經驗,下面講述的是他對治療腎虛的一些個人見解。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腎虛的症狀:腎陽虛的症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症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現代科學證明,當人發生腎虛時,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腎虛發生時,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腎臟的微循環系統亦會發生阻塞,腎絡呈現不通。所以對於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
腎陰虛
腎陰虛:主要症狀是腰膝酸軟,兩腿無力,心煩易怒,還會有以下諸症:眩暈耳鳴、形體消瘦、失眠多夢、顴紅潮熱、盜汗、咽乾、男子陽痿或陽強不倒、性慾亢進,遺精早泄,婦女經少、經閉、崩漏、不孕、尿短赤黃
戚燁輝對於腎陰虛是採用以下方案對症下藥的:
腎陰虛:陰虎骨蒸潮熱甚者,可於各基本方中加地骨皮、青蒿、銀柴胡、胡黃連各10克;心煩不安,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各10克;盜汗明顯者可加煅牡蠣12克、浮小麥20克、糯稻根15克;遺精、滑精者,加金櫻子、芡實各12克,五味子10克;咳血、齒衄者,加旱蓮草12克、白茅根15克、藕節、茜草根各10克。耳聾耳鳴者,於方(1)中加磁石20克、五味子10克、桑椹子、女貞子各12克。尿血者於方(1)中加小薊10克、白茅根15克、旱蓮草、黃柏各10克。月經過多或崩漏者,於方(1)中加知母、黃柏各10克、煅龍牡各15克、棕擱炭、仙鶴草各10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