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四川省設立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集保稅出口、保稅物流、口岸功能於一身,是目前國內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琳表示,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力爭在今年底正式封關運行。

簡介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2010年10月1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我省設立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將對我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提高企業國際化運作承載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4.68平方公里,位於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是對現有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行整合擴展而成的。區內企業可以開展加工製造、研發、維修、檢測、物流、貿易、保稅倉儲、國際中轉、配送、商品展示等多項業務,較整合前的成都出口加工區增加了轉口貿易和產品展示兩項功能,將更有利於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經濟和企業的發展。
新設立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是對現有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行整合擴展而成。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中國首批出口加工區之一,2009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4.2億美元,2010年1至7月實現進出口總額50.75億美元,增長43%,綜合排名全國第五、中西部第一,是全國發展最好的出口加工區之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於2009年3月通過驗收,7月正式封關運行,目前發展情況良好。根據國務院批覆,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4.68平方公里,位於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整合擴展後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集保稅出口、保稅物流、口岸功能於一身,是目前國內功能最全、政策最優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利於海關監管運行,更有利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批准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範圍內,已有英特爾富士康、德州儀器、普惠、莫仕連線器等20多家企業入駐,投資總額22.3億美元,區內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將有利於海關監管運行及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四川省進一步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提高企業國際化運作承載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區域情況

規劃面積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4.68平方公里。是對現有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行整合擴展而成,其中包括正在建設的富士康南片區項目所在區域。

新增功能

與之前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相比,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新增加了兩大功能:轉口貿易和商品展示。

區域前景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內現有30家企業入駐,投資總額22.3億美元,“在封關之後,這個區域的投資總額基本上會在現在的基礎上翻一番”。
10月1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我省設立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這是全國範圍內獲批的第12綜合保稅區。昨日,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琳和成都海關關稅處副處長陶毅等向媒體詳細解讀了最新獲批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琳透露,今年年底之內,力爭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內現有30家企業入駐,投資總額22.3億美元,“在封關之後,這個區域的投資總額基本上會在現在的基礎上翻一番”。
面積擴展了近一倍
“以前的只有2.6平方公里,現在的規劃面積是4.68平方公里。”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琳說。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在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獲批之前,成都有兩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一個是2000年4月設立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一個是2009年7月封關運行的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兩個區域的面積總和是2.6平方公里。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是對現有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行整合擴展而成,其中就包括了正在建設的富士康南片區項目所在區域,總規劃面積達到了4.68平方公里。
據王琳透露,7月22日正式申報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10月18日獲批。獲批之後,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將爭取儘早封關運行,希望是今年年底。
新增加了兩大功能
“不僅面積擴大,功能也更大,平台也更大,這是為什麼設立綜合保稅區的三大原因。”成都海關關稅處副處長陶毅表示。
據陶毅介紹,綜合保稅區整合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所有功能政策,實現了現有監管區域從單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轉變。綜合保稅區與綜合保稅港區的區別,一個是在內陸,一個是在港口。綜合保稅區有八大功能,一個是可以存儲進出口貨物和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的貨物;第二個是轉口貿易;第三個是國際採購、分銷和配送;第四個是國際中轉;第五個是檢測和售後服務維修;第六個是商品展示,第七個是研發、加工和製造;第八個是口岸作用,以及經海關批准的其他業務。與之前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相比,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新增加了兩大功能:轉口貿易和商品展示,所以說功能更齊全,更有利於經濟和企業的發展。
區域投資額有望翻1番
目前,在批准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範圍內,已經有英特爾、普惠、德州儀器、富士康、莫仕連線器等30家企業入駐,投資總額22.3億元,區內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琳透露說,“據我們對區內企業投資計畫的了解,這個區域在封關運行之後,隨著企業投資計畫的逐步落實,這個區域的投資總額基本上會在現在的基礎上翻一番”。
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說,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的獲批對四川成都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特別是滿足英特爾、富士康等高科技企業國際化運作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名詞解釋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推動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進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區域,在引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國際物流和擴大對外貿易方面做出重要貢獻。隨
著加工貿易業務逐步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對加工製造、現代物流的國際貿易協調發展的需求不斷增加。綜合保稅監管區作為特殊監管區域全面整合的目標模式,位於國家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政策優惠多:降低企業成本
綜合保稅區——優惠政策最多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優惠在什麼地方?
成都海關關稅處副處長陶毅:在國內稅收上,國家對綜合保稅區內加工出口的產品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在進口稅收方面,國家對綜合保稅區內的企業進口的和用於基建和生產機械設備、模具等予以免稅,為加工出口產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和消費性材料給予保稅;在出口退稅上,從區域外進入保稅區內的企業,使用的國產機器、設備、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以及建造基礎設施、加工企業和行政管理部門生產、辦公所需的合理數量的基建物資,包括水電費,可以享受退稅優惠。“從企業生產角度講,有利於降低成本,所以進入綜合保稅區的優勢就在這裡。”
24小時通關:滿足國際運作
為什麼說是一個國際化的運作?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琳:綜合保稅區裡的企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產品絕大部分是外銷。諸如英特爾等企業,現在的模式都是在網上接受客戶訂單,通常不超過72小時要運至全球客戶。這對物流和通關的效率要求非常高。就此海關監管是一次申報、一次審單、一次查驗的24小時通關模式,而且電子報關。以英特爾為例,如果報關的相關數據錄入完整,出口產品實行電子報關,兩分鐘左右就可以通關,在機場就不用任何的海關手續,直接通過機場安檢就可以上飛機了。如果說是手工錄入、紙質報關需要很長的時間。

作用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已獲得國家正式批准。據悉,未來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A區,將現有的保稅物流區和出口加工區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整合而成,B區則位於雙流。目前,成都海關正在爭取海關總署批准設立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機場海關已進駐雙流空港物流園區全面開展業務。
綜合保稅區是最高級別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擁有和保稅港區一樣的特殊保稅政策。目前在西部內陸地區,重慶已擁有一個保稅港區和一個綜合保稅區。成都海關從今年開始向國務院申報在蓉設立綜合保稅區。據了解,要獲得綜合保稅區的牌子並不容易,對土地使用的要求很高。為避免“土地曬太陽”,必須要有好的項目才能獲得批准。而戴爾、富士康、仁寶等大型項目的紛紛落戶成都,為成都建立綜合保稅區創造了有利條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綜合保稅區如果運作得當,將對所在地經濟產生較強的拉動作用,引來國際大企業入駐,從而形成新的產業鏈。
隨著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的獲批,成渝經濟區已形成成都和重慶兩個重要保稅區,這不僅有利於兩地的經濟發展,還有望帶動和推動面積上百萬平方公里區域的經濟發展,整個西部都會因此而獲利。其一,有利於更好地服務西部地區外向型產業,促進國際資本進入西部腹地;其二,有利於進一步降低西部外貿物流成本,發揮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作用;其三,有利於西部地區共同突破地域局限,在產業和經濟上更緊密地聯繫全球,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西西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成渝兩地相繼設立保稅區,給西部其他省份帶來了很大的觸動。來自雲南的一位參會者認為,與沿海保稅區相比,成都、重慶兩地都選擇了高新信息產業作為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的主打產業,這就成功避免了與沿海地區比拼大運量物流,並找到了發展切入點。可見,在申報綜合保稅區的規劃中,選擇好主要發展產業至關重要。據悉,目前雲南有兩個地方都欲申報綜合保稅區,分別是官渡區提出建立的昆明空港綜合保稅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提出建立的紅河綜合保稅區,目前都在進行前期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