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The Engineering&Tech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成理工程”,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是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與成都理工大學於2000年在亞洲最大的受控核聚變實驗基地創辦的以工學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中國核工業所屬的唯一高校,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獨立學院。學校前身是2000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二級學院)成都理工學院樂山分院;2001年,成都理工學院經教育部批准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同年學院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樂山分校;2003年3月,學院正式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根據2016年7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占地面積1300餘畝,規劃面積18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46.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資料151萬冊,教學科研設備總值達2.4億元;有8個教學系,2個教學部,3箇中心,開設45個本專業,22個專科專業;有教師1200餘人,在校生近20000人。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分院成立揭牌儀式分院成立揭牌儀式
2000年,由成都理工大學與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產、學、研”全面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創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成都理工學院樂山分院(二級學院)。
2001年,成都理工學院經教育部批准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同年學院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樂山分校。
2003年3月,正式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2004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屬全國有事業法人單位,被教育部評為本科獨立院校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2006年,學院被評為樂山市衛生先進單位。
2007年,學院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衛生工作優秀單位。
2008年,學院被四川省愛衛會評為“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
2011年,學院被四川省建設廳確定為首批“四川省建設類優質學校”。
2012年,學院以四川省獨立學院最優異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5月28日核工程與高新技術研究所成立。2013年12月,學院中國核聚變博物館被命名為四川省科普基地。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圖書館圖書館
工程技術學院建有圖書館(藏書189萬冊)、數位化校園網路和電子閱覽室、核工程與核技術和自動化工程專業實驗室、計算機軟硬體實驗室和多媒體語音室,擁有年培訓3000餘人的汽車駕駛培訓中心等121個先進和完善的教學設施;建有兩個標準運動場及體育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健美中心等文化體育設施;建有醫院、涉外賓館、銀行、超市、郵局、印刷廠等配套齊全的後勤服務設施,學習、生活極為方便。

師資力量

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國最大的從事受控核聚變和電漿物理研究及電漿套用研究基地,是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高等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大型研究院,在國際、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江澤民同志來院視察時親筆題詞:“開發核聚變能源造福子孫後代”。吳邦國、溫家寶及王忠禹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來院視察。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知識密集、人才薈萃,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員175名,高級工程師和副研究員378名。是國家首批博士、碩士授予權單位。
學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強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分別從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和著名高校聘請了一批富有教學、科研經驗並成果豐碩的專家、教授為學科帶頭人,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逐年提高,近幾年又先後引進碩士、博士生650餘人作為師資隊伍的中堅骨幹。我院教師1200餘人,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及博士、碩士學歷教師已占教師總數87.5%。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結構優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學隊伍。

政府支持

核工業部原部長蔣心雄來院視察核工業部原部長蔣心雄來院視察
辦學幾年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撥付1.02億元用於學院建設,並每年下撥3000萬元人頭經費支持辦學,2004年又專項撥款2100萬元,用於學院引進碩士、博士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06年再次撥付3200萬元用於學院基礎設施改造,撥付3600萬元用於新征土地650畝,累計投入達6.2億元,成為學院建設發展的堅強後盾。成都理工大學高度重視學院的建設和發展,連續四屆委派懂教學管理又具有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來院擔任主管教務的副院長,並定期檢查指導學院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從而確保了學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院系設定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下轄8個教學系,開設本科專業77個,專科專業20個,覆蓋了文、理、工、經、管、藝等6個門類。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相結合,提升了專業內涵,突出了專業特色。同時,學院高度重視並大力開展“質量工程”建設,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3項、省級實踐教學綜合改革項目2項、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已形成以工學為主體,新型套用型專業為支撐,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層次 院系 專業名稱
本科 核工程與新能源技術系 核工程與核技術(含核工程方向、核技術方向、無損檢測與評價方向)
核電站設備運行與維護(......)
熱能與動力工程(含製冷空調方向、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方向)
環境工程(含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環境質量影響評價方向、市政工程方向、清潔生產方向、環境經濟方向)
套用物理學(含太陽能技術與套用方向、光電子技術方向、半導體照明技術方向、半導體材料技術方向)
水利水電工程(含水電工程方向、農田水利方向、水文水資源方向、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方向)
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工程系
信息工程(信息技術方向、多媒體通信方向、光電技術方向)
電子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與集成系統方向、光伏電力電子方向、電力工程及管理方向)
通信工程(移動通信方向、網路通信方向、電信工程及管理方向、光通信方向、移動套用開發方向)
電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統方向、現代電子技術套用方向、電子電路設計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統集成方向、網路軟體方向)
物聯網工程
自動化工程系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測控技術與儀器
汽車服務工程
工業設計
資源勘查與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方向、道路橋樑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
工程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工程造價方向)
地理信息系統
地質工程
測繪工程
給水排水工程
地質學
勘查技術與工程
經濟系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會計學(財務會計方向、註冊內部審計師方向、註冊會計師方向、註冊稅務師方向)
財務管理(資產評估方向、證券投資方向、理財規劃師方向、財務預算與成本控制方向)
審計學(社會審計「CPA」方向、內部審計「CIA」方向、政府審計方向、工程審計方向)
稅收學(註冊稅務師方向、理財與稅收籌劃方向)
管理系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方向、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
旅遊管理(飯店與會展管理方向、導遊與出境游領隊方向)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方向、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方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據分析與經營決策方向、ERP實施與套用方向)
電子商務(網路行銷方向、網站運營方向、網上創業方向)
外語系 英語(口筆譯方向、師範教育方向、經貿英語方向、涉外旅遊與涉外酒店管理方向)
藝術設計系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室內設計方向、景觀設計方向)
產品設計
專科 核工程與新能源技術系 熱能動力設備與套用(含電廠熱能動力方向、內燃機及汽車工程方向)
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工程系 計算機通信
套用電子技術
計算機套用與技術
自動化工程系 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
機械設計與製造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
樓宇智慧型化工程技術
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
汽車電子技術
資源勘查與土木工程系 建築工程管理
園林工程技術
寶玉石鑑定與加工技術
工程造價
經濟系 會計與審計
管理系 工商企業管理
電子商務(電商運營方向、網上創業方向)
外語系 套用英語(師範教育方向、涉外旅遊與涉外酒店管理方向、經貿英語方向)
商務日語(商務管理方向、經貿日語方向、涉外旅遊方向)
藝術設計系 廣告設計與製作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余劍鋒來院視察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余劍鋒來院視察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功申報國防軍事科研課題並順利完成和通過驗收,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開展國防科研工作開創了一條新路。在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支持下,學院教師積極參加國際最前沿重大科研“國際受控熱核聚變堆ITER”的相關研發工作。此外,我院教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承擔了國防科技工業局、中核集團公司、省教育廳等各類縱橫向科研項目90餘項。學院設立科研發展基金項目178項,學院“物聯網技術與套用研究所”、“核工程與高新技術研究所”與地方大中型企業。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現有工程訓練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以及核工程與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其中:工程訓練中心是學院為實現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而建立的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由學院直接領導,為四川省高等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正式成立於2008年4月,是學院直屬的正處級教學單位,2011年1月被四川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原國防科工委)、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特派出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老院長、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受控核聚變研究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李正武教授和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前任院長、中國受控核聚變與電漿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國際核聚變研究理事會(IFRC)理事、博士生導師潘傳紅教授擔任工程技術學院名譽院長,同時委派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勞動模範、國防科技工業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趙成榮教授擔任學院院長。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把中國受控核聚變基地價值2.6億元的全部資產無償劃撥給學院辦學。並明確表示:不要學院上交一分錢。四川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學院的發展,原主管教育的副省長徐世群及四川省教育廳有關領導先後與學院領導到原國防科工委落實辦學經費等事宜。
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是中國最大的從事受控核聚變和電漿物理研究及電漿套用研究基地,是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高等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大型研究院,在國際、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江澤民同志來院視察時親筆題詞:“開發核聚變能源造福子孫後代”。吳邦國、溫家寶及王忠禹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來院視察。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知識密集、人才薈萃,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員175名,高級工程師和副研究員378名。是國家首批博士、碩士授予權單位。

學術成果

工程訓練中心展廳工程訓練中心展廳
學院成功對接項目9項,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果。學院科研成果總計1400餘項,先後獲得“國防科技工業管理創新”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新型專利6項;在國家核心及其以上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GF報告61篇),其中,收錄EI的109篇,SCI的34篇,ISTP的38篇,培育和形成了教研創新和科技創新教師團隊。

校園環境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校園占地面積1350餘畝,規劃面積18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46.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5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66%。沫若湖占地300餘畝,教職員工1000餘人,建有16個職能處室、8系2部2中心,臨湖公園風景如畫,百米文化牆一展學院發展歷程,萬景花園、銀杏大道、香樟大道、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校園處處綠樹環繞,鮮花嬌艷,碧草如茵,與建築風格融為一體。與樂山大佛隔江相望,與峨眉山遙相呼應。是四川獨立學院中唯一獲評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綠化模範先進學校、園林式單位的高校。
辦學以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撥付1.02億元用於學院建設,並每年下撥3000萬元人頭經費支持辦學,2004年又專項撥款2100萬元,用於學院引進碩士、博士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06年再次撥付3200萬元用於學院基礎設施改造,撥付3600萬元用於新征土地650畝,累計投入達6.2億元,成為學院建設發展的堅強後盾。成都理工大學高度重視學院的建設和發展,連續四屆委派懂教學管理又具有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來院擔任主管教務的副院長,並定期檢查指導學院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

文化傳統

校名

學校於2001年9月21正式啟用“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校名。其中文名標準字型為毛體。

校訓

校訓校訓
涵義:
1、“窮究”:深入鑽研,追根尋源,不捨追求。見《易·說卦》:“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另見朱熹:“格物窮理”;見成語:“窮經皓首”等。
2、“於”:在於、及於、對於、自於等等。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倫理、人生哲理、科學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論、理念等等。將尋常所說的道德、道理等盡包其中。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指在正確的理想、理念、理論指導下取得的成績。
5、“工”:實踐、實幹,工作、工力,過程、擅長,巧智、巧用,藝術境界等等。如“能工巧匠”、“巧奪天工”、“無意而工而無不工”等等。
八字可直譯為:在事理物理處窮究鑽研,在實踐實幹中獲得成就。亦即:窮究於事事物物之理,成就於實踐實幹之工。

校徽

校徽校徽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校標是雙圓套特定圖形、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特定字樣和阿拉伯數字2000的徽標。顏色為淺藍色。
徽標內圈是以校訓“窮究於理,成就於工”的英文“SeekingTruth,SeekingTriumph”中首字母S和T為主要設計元素,兩個字母、核能原子圖像經組合構成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英文校名縮寫“ETCCDUT”。
阿拉伯數字“2000”代表了學校的創建年份。
外圈的中文“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在上方;英文“TheEngineering&TechnicalCollege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在下方。
整體上看,校標結構優美,簡潔明快,包容性強,體現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寓示了學校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發展歷程。

對外交流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與美國維斯康星大學、馬里蘭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院,日本九州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技術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對學院引進國外專家來校講學及畢業生出國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辦學成果

學生榮譽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2004年,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獲得(乙組)一等獎之後,2005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甲組)二等獎,四川省一等獎;2006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乙組)一等獎、四川省(甲、乙組)一等獎、四川省(乙組)三等獎的好成績。2009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二等獎、四川省一等獎(乙組)、二等獎(乙組)。2015年獲得“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全國一等獎2項,全國二等獎1項以及四川省三等獎1項的優異成績。2016年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M獎)。學院2006級英語專業本科學生在2008年專業英語四級考試中,過級率達60.98%,遠遠超過全國獨立學院的平均水平,與全國普通高校平均通過率幾乎持平,並超過了部分二本高校的水平。

學校榮譽

2006年11月學院榮獲“全國十大著名獨立學院”,“全國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競爭力20強”,“全國教育教學管理示範院校”榮譽稱號。
2006年學院被評為樂山市衛生先進單位。
2007年學院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衛生工作優秀單位。
2008年學院被四川省愛衛會評為“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
2009年3月,學院又被中國教育社會責任同盟授予“2008年度中國教育十大責任誠信獨立學院”。
2011年學院被四川省建設廳確定為首批“四川省建設類優質學校”。
2014年,學院榮登“2014年中國獨立學院工學A等排行榜”第五名。(共293所獨立學院)
2014年12月,被評為“中國影響力獨立學院”,院長趙成榮被評為“2014中國影響力教育人物”。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職稱
院長 趙成榮 教授、高級政工師
黨委書記 劉越 ——
名譽院長 潘傳紅 教授、研究員
劉永 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