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廣場

成都天府廣場

簡介  成都是一個單中心結構的、集中式的平原城市。今天的成都“天府廣場”位於成都市正中心,其形式與地位與北京天安門廣場相似。   面積為88368平方米的天府廣場位於成都市區中心。綠草茵茵,鮮花艷艷,在大廈林立的都市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廣場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輕而又古老,因為在廣場修建之前它已存在數百年,1997年,這一伊斯蘭教堂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廣場北面是四川美術館;正北是省展覽館;廣場東面的錦城藝術宮曾經是西南最大的藝術殿堂。緊鄰的人民商場是全國著名的商場之一。附近的天座商城是一座地下商城。從鹽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帶產交橋附近。

基本信息

簡介


成都是一個單中心結構的、集中式的平原城市。今天的成都“天府廣場”位於成都市正中心,其形式與地位與北京天安門廣場相似。
面積為88368平方米的天府廣場位於成都市區中心。綠草茵茵,鮮花艷艷,在大廈林立的都市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廣場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輕而又古老,因為在廣場修建之前它已存在數百年,1997年,這一伊斯蘭教堂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廣場北面是四川美術館;正北是省展覽館;廣場東面的錦城藝術宮曾經是西南最大的藝術殿堂。緊鄰的人民商場是全國著名的商場之一。附近的天座商城是一座地下商城。從鹽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帶產交橋附近。
建設問題
據介紹,停車場將建在天府廣場地下2層,以解決這一地區周邊商場和辦公樓的停車問題。停車場以下的地下第3層,將建設捷運站和一座變電站;停車場之上的地下1層,計畫建設成商業和文化中心,包括一座地下購物中心等;天府廣場地面除保留草坪外,還將種樹栽花,設定雕塑,並在西廣場空地建起一座博物館。地下停車場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與天府廣場周邊大廈相通,是成都市面積最大的地下社會停車場。
已經開工建設的捷運1號線、捷運2號線也將在天府廣場交匯,天府廣場將成為新的焦點,天府廣場下穿隧道也完成了全部綠化工程,天府隧道的綠化主要是利用人工更換手段,其主要方法就是在擋土牆下50厘米寬平台和隔離帶台階上放置可更換的四季花卉,從而將其打扮成為成都最漂亮的鮮花隧道。
歷史沿革
公元前347年,相當於中原的戰國時期,蜀國開明王九世遷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天府廣場位置在今天“天府廣場”以北的五擔山一帶。較為罕見是,蜀王沒有採用當時西周營國制度對正南北中軸線的要求,而因地制宜、依勢傍路地採用了一條北偏東約30度的軸線來定位建城。至此,這條偏心的中軸線,以及沿這條軸線在後來的秦大城、唐羅城中發展出的方格路網結構,一直沿襲至明初,總共近一千七百多年不曾改變。
公元前311年,秦滅蜀後,秦惠文王派大夫張儀仿鹹陽城,在緊鄰蜀王城的南邊和西邊分築“大城”和“少城”。“少城”因其中移民多為商賈和手工業者而成為城市商貿活動頻繁的經濟中心;“大城”則為政治、軍事機關和秦移民住地。從此,成都城在其後的兩千三百多年中,雖屢有興廢修葺,但其城市位置一直沒有更移。今天的“天府廣場”,即處在當時秦“大城”中心略偏西之處。
漢代的成都曾在“大城”外出現過幾個不同功能的小城,但其中心城市仍基本延續了秦“大城”和“少城”的格局。
公元876年,唐朝,四川節度使高駢以“秦大城”為中心,呈同心圓狀向“秦大城”外擴出一圈新城,為“唐羅城”。原內部城市“秦大城”被改建為“子城”。
公元908年,王建割據四川稱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次年,王建改“子城”為皇城,改其中“蜀王府”為宮殿。公元925年,“前蜀”為後唐滅。兩年後,成都尹孟知祥在“唐羅城”外再次加建“羊馬城”。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至此,成都已形成一個單中心、多重城池相套的格局,“蜀王府”雖歷經戰火,多次興廢,都始終維持在城市的正中心位置未變。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為“蜀王”,將漢唐、前後蜀遺留下來的“子城”全部拆毀,在舊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過去歷代成都城主軸偏心的布局,首次確立正南北的中軸線,從而形成類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軸線東西相對稱的龐大建築群。雖為王府,它卻儼然有皇宮的巍峨氣派,故老百姓稱之為“皇城”。其前面的牌樓、拱橋和一大塊空地,則被稱為“皇城壩”。“皇城”和“皇城壩”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廣場”北端和展覽館一帶。
公元1644年,張獻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為宮,兩年後撤離時縱火焚城,“蜀王府”再次毀於一旦。
公元1655年,清政府將“蜀王府”的舊址改成了“貢院”,成為全四川省考試舉人之地,最大規模時可讓13,900多人同時進考,成為“巴蜀文膽之所在”。貢院中主體建築為“明遠樓”和“至公堂”,皆沿南北中軸線建造在“蜀王府”宮殿舊址上。東西兩邊則為鱗次櫛比的考棚。
民國時期,“貢院”雖先後被用作軍政府、學校和其他民政辦事機構,其建築群基本上被妥善保留,而成都老百姓仍習慣稱之為“皇城”。
而進入五十年代以後,在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和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中,“皇城”與“皇城壩”遭受了巨大破壞,直至消亡。
1951年,“皇城”的城門洞以南被拓開了70米寬的人民南路。“皇城”從此開始進入危境。
五十年中後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躍進”的狂飆推動下,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築(如成都百貨大樓)、城市道路以及政治廣場的修建開始破壞“皇城”和周邊民居的布局。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徹底走向消亡。
1968年,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牆及城內明、清兩代的古建築群被大部分拆毀。
1969年,“皇城”遭受到了最致命的一擊:皇城門樓、“明遠樓”、“致公堂”等最後的古建築被拆除。
1970年,“皇城”的護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築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築的,則是存留至今,布局狀若“忠”字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展覽館”和巨型毛主席塑像
1997年,在擴建中心廣場的政令下,廣場兩側的民居被迅速拆除。未經任何公開說明,施工單位將廣場內部近百株茂密的梧桐樹砍光,而不進行移植。廣場西側歷經“十年浩劫”而倖存下來的清代“皇城清天府廣場真寺”此次終於難逃劫數,被夷為平地。這使得成都在其城市“建設”史中再次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該寺建於清初,但其中很多建築構件實為明代遺物。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占地5132平方米,採用了中國傳統寺廟園林布局。“寺前設照壁,形成小廣場。進大門,迎面為“開天古教”牌坊,沿中軸依次為“邦克樓”和“禮拜殿”,兩側以廂房和走廊圍成院落。中心建築“禮拜殿”為單檐硬山式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該寺建築群雖為清初風格,但裝修卻嚴遵伊斯蘭教規,不用動物飛禽,僅以植物和伊斯蘭經文占綴。”(圖19-22)“皇城清真寺”是四川省最大的清真寺,在東南亞影響頗大,也是伊斯蘭教會公認的全國24個大清真寺之一,與成都著名的道觀“青羊宮”一樣同屬市級文物保護古建築。這樣一棟中心廣場邊僅存的文物建築,在民間的抗議力量和長官意志之間相持了一年左右後,最終還是被無情地拆除。而後,在面向“天府廣場”的基地邊線向西退後幾十米處新修了一幢四層高,表面覆蓋有穆斯林建築拱券、中式大屋頂和挑檐等各種混雜符號的混凝土“仿古”建築以示補償。
2007年由市文化局對天府廣場周邊規劃的文化設施組織了國際性設計招投標,包括天府美術館,天府博物館,天府歌劇院。這些規劃建築將與現有的科技展覽館,錦城藝術宮在天府廣場周圍形成市民文化設施圈。但由於實際操作問題和之後的汶川地震,這些項目都被迫擱置。
交通指南
公交
天府廣場西站:
16路:火車北站公交站~火車南站公交站
26路:天府廣場西~大源村
38路:天府廣場西~藍谷
47路:金沙公交站~成仁公交站
61路:SM廣場公交站~石羊場公交站
62路:全興路~桂溪公交站
104路:天府廣場西~賴家新橋
118路:天府廣場西~新會展中心公交站
300路:火車北站東廣場~雙流機場
天府廣場東站
16路:火車南站公交站~火車北站公交站
45路:雙楠小區~建設巷
61路:石羊場公交站~SM廣場公交站
64路:金沙公交站~昭覺寺公交站
300路:雙流機場~火車北站東廣場
捷運
捷運1號線:升仙湖~世紀城(2010年10月開通)
捷運2號線:成灌客運站~經乾院站(2012年開通)
評價
圖騰雕塑盡顯古蜀文明
後兩套新方案的共同特點在於,作為古蜀文明重要標誌的太陽神鳥被充分融入設計元素之中。此外,兩套方案均設計了圍繞廣場四周的十二文化圖騰柱和十二文化主題雕塑群。
文化圖騰柱每根直徑1.2米,高12米,頂部是led雷射演映球屏,太陽神鳥的暗紋隱飾於球體表面,主體採用金沙遺址出土的內圓外方形玉琮為主造型元素,三星堆出土的頂尊底座為圖騰柱的基座造型,上下部兩側的裝飾紋分別是金沙的眼形器紋和三星堆的雲紋。
天書地畫接捷運口
兩套新方案的另一獨特之處還在於,其巧妙地將左右相對的出入口以一幅飛天而降的天書相連,天書兩端的畫軸變化成出入口的遮蓋篷。從遠處望去,這既是一幅由天而至的地畫,又似一個古時所用的香案,充滿濃烈的書卷氣和文化氛圍。
一、文化符號化網上有評論說:“天府廣場,隋為龍躍池,唐為摩訶池,前後蜀時為宜華苑,曩為形勝之地。為恢弘廣場歷史文脈,展示天府之國、上善之都風采,特構建文化景觀,以饗大眾。”設計者極力想將巴蜀文明展現在市人面前:廣場中央為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主造型,太極圖和魚眼噴泉寓意天地人的自然和諧,及成都對中華長江與黃河兩面三刀大主體文化的貢獻。想法真的不錯,可是當我來到天府廣場時,卻無法看到這個美麗的神鳥的全貌,如果不是事先對廣場有所了解,我一定會忽視它,儘管它處在廣場的正中心。而兩個噴泉,雖然不凡大氣,但少了幾份親和感。後來在一輛計程車上聽到司機大發感慨:“這個廣場實在修得太難看了,首先顏色太土了,不曉得是哪個農民設計的。有人給我說要看鳥瞰圖,鳥瞰還漂亮。我就想這廣場又不是修給鳥人看的,我們市民哪個有什麼直升飛機去鳥瞰嘛。”話雖直白,卻也算是道出了廣大市民的想法。設計者想要宣揚的蜀文化並為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這套自認為充滿文化氣息的設計方案在市民眼中卻是俗氣的,缺乏文化內涵的。設計者在極力想再現文化內容的同時,卻忽視了最基本的視覺感受和親和度。再說廣場四周壯聳環立的十二燈柱(文化圖騰柱),目的是要展示蜀文化十二體系。文化圖騰柱每根直徑1.2米,高12米,頂部是led雷射演映球屏,太陽神鳥的暗紋隱飾於球體表面,主體採用金沙遺址出土的內圓外方形玉琮為主造型元素,三星堆出土的頂尊底座為圖騰柱的基座造型,上下部兩側的裝飾紋分別是金沙的眼形器紋和三星堆的雲紋。可是,當置身圖騰柱旁,人變得那么渺小。抬頭仰望,太陽神鳥是那么遙遠的夢,根本無法看清。當艱難地仰頭讀著那些圖文時,突然有一種感受,文化怎么那么高,那么無法乞及。可是文化真的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文化是最平易近人,特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更是無形的。可是現在有的設計師似乎將文化定錯了位,他們將遺產搬到了設計中,披上現代科技的面紗,說這是將傳統文化和現代完美統一起來了。在他們的眼裡,文化就是一個單純的符號,只要將其重複的再現就好了。於是就有一些像天府廣場這樣的設計誕生了。可是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真的是我們設計師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從我們上第一堂課起我們就在講設計是以人為本的)還是另有原因呢。二、文化與景觀的碰撞——誰的意志中國的園林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而這斷歷史有多長,中國的建築工匠就在造園的邊緣地帶爭扎了多久。從北派到南派,中國的園林景觀一個由統治者的意志決定,一個充滿了文人騷客的情感。文人的參與,使得中國傳統園林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他們通過楹聯、扁額及對自然山水情感的寄託,決定的園林的風貌,同時也為中國園林添加了獨特的文化氣質。可是,到了社會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在中國,景觀師們仍然無法擺脫枷鎖,以一個真正的規劃者的生份投身到現代建設中。且不說現在的中國習慣了將一塊剩餘的廢地留給景觀工作者去填充。即使最基本也最在行的景觀設計也要到各方面意志的左右。就拿天府廣廣來說,文人們將廣場的設計意圖、方向、內容等都定下了,景觀設計師只需去畫一下圖紙。文人在中國的地位總是很特別的,我承認論文化,文人很懂,可是要說一個什麼樣的景觀作品才是符合大眾身心的需求,真的沒有必要讓不懂的人來指手劃腳的。然而,文人的參與畢竟是想帶給民重文化歷史的薰陶,其目的也是不容懷疑的。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更殘酷,亦更加無奈的力量在無形及有形的剝奪了景觀設計甚至是歷史文化的靈魂。那得再說說十年以前的天府廣場了。1997年,在擴建中心廣場的政令下,廣場兩側的民居被迅速拆除。未經任何公開說明,施工單位將廣場內部近百株茂密的梧桐樹砍光,而不進行移植。廣場西側歷經“十年浩劫”而倖存下來的清代“皇城清真寺”此次終於難逃劫數,被夷為平地。(“皇城清真寺”是四川省最大的清真寺,在東南亞影響頗大,也是伊斯蘭教會公認的全國24個大清真寺之一,與成都著名的道觀“青羊宮”一樣同屬市級文物保護古建築)。這樣一棟中心廣場邊僅存的文物建築,在民間的抗議力量和長官意志之間相持了一年左右後,最終還是被無情地拆除。在這裡不想妄談政治,只是心中有無限的悲哀:我們捨棄了真正的歷史文化遺產建築,到頭來用複製的歷史遺產去充數。這難道就是我們想要的嗎。(皇城清真寺”中“邦克樓”)想到這些,又更為中國的景觀事業而憂慮。小小的成都天府廣場也是能給人些許收穫的,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太多太多。願中國作為中國新一代的景觀建築師的我們能充破重重的阻力,以自己的實力為中國景觀事業帶來新的活力。
成都天府廣場和毛主席塑像修建始末
 1、兩大派為奪權爭“表忠心”
天府廣場的前身老皇城壩,已是歷史名詞,卻存在了2700多年。春秋時期由氐成部落首領開明王朝建城以來,這裡一直是西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座金碧輝煌的城中城,時而崔巍宮闕龍鳳旌旗,趙女吳姬笙歌徹夜;時而漫天戰火殺聲四起,城摧牆毀虎狼棲身….至秦國巧辯之士張儀又在此築“大城”後,幾經興衰盛敗。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兒子朱椿到成都當蜀王。荒涼幾百年的皇城,再現巍峨雄姿。1644年,張獻忠在老皇城建立大西國,吃敗仗後又一把大火將登基寶殿燒得精光…
大弓長矛的清朝驃騎“噠噠噠”地殺進四川了,巡撫張德地慘澹經營,在原蜀王府遺址上修建貢院,俗稱“皇城”。氣派太大,清代駐成都高官,怕有“僭越”之嫌,誰也不敢在此設衙門,改為“貢院”。懸掛“為國求賢”橫匾,還有乾隆老兒龍飛鳳舞“旁求俊×(音義)”的草書匾額,來考試的考生會開玩笑,呼為“狗來滾叉”…風雲變色,1911年辛亥革命了,皇城被尹昌衡作為四川軍政府所在地,在此把清朝四川總督趙爾豐“咔嚓”殺掉、鮮血四濺…雖然“民國”了,老百姓仍民不聊生,老皇城成了堆放煤渣垃圾的“煤山”、舊軍閥殺紅眼拚命的制高點戰場…
新中國成立了,大規模城市建沒在艷陽彩旗、口號聲聲中進行。1953年後,成都市政府建起寬闊的人民南路廣場,成為成都標誌性建設,同老皇城古蹟相互輝映…
“文革”瘋狂的“破四舊”運動開始了!1967年,成都地區各種名目的民眾組織林立。形成你死我活對立的兩大派系山頭:一、是“成都地區革命造反派聯合總部”(簡稱“地總”),它由紅衛兵成都部隊(“紅成”)、紅衛東工人成都部隊、工人硬骨頭戰鬥團等聯合而成;二、是“成都地區解放大西南聯合總部”(簡稱“解大”),由川大東方紅8.26戰鬥團(簡稱“8.26”派)、成都工人革命造反兵團(簡稱“兵團”)等聯合而成。兩派爭權奪利,都想當全省唯一“響噹噹、硬梆梆”的左派,都恨不得一口把對方吞下肚裡!於是長期武鬥不止。
1967年5月,省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省革籌”)和各民眾組織決定拆毀老皇城,修造“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展覽館”(簡稱“萬歲館”)。這是文革中對四川傳統文明最野蠻荒唐和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大破壞。
修建“萬歲館”,全民參與。“紅成”派為首的“地總”為表示“最忠於毛主席”,大張旗鼓地“向全省人民發出倡議”:由成都市的“造反派”,在“萬歲館”前廣場塑造毛主席巨像。
1967年6月6日,艷陽高照。由成都軍區李文清副司令員代表張國華(省革籌主任、軍區政委)、梁興初(“省革籌”副主任、司令員)等四川領導,主持隆重的動土奠基典禮。動工後,參與者主要是“地總”一派的人員。
當時任省革籌副主任、以造反翻案起家的劉結挺,把持了“省革籌”辦公室(簡稱“省籌辦”),他支持“8.26”派,而對“紅成”派的“地總”極不滿。“省籌辦”認為:“地區總部”儼然以省最高權力機構面貌出現發號施令,是無視“省籌辦”存在!於是,“省籌辦”便拉一派打一派,單方面支持“川大8.26”和“兵團”另起爐灶,另塑巨像。僅塑小樣模型,就撥給“8.26”派貳萬元(當時是筆巨款),策劃填平“地總”方面所建的塑像基礎。扣壓物資阻礙施工。
與此同時,“8.26”派設在鹽市口(當時改名為英雄口)的所謂“解放大西南廣播站”幾十個高聳入雲的高音喇叭,每天播放震耳欲聾“最後通牒”:勒令“地總”立即停止施工!否則採取“革命行動”,要打!
“地總”卻不為所動。為顯示“紅成”派實力,他們調兵遣將、搶運物資。日夜苦戰終於完成地下混凝土基礎及基座。
“8.26”見對方獨搶“表忠心”頭功,惱羞成怒。早在6月3日,“8.26”派唆使來蓉助戰的“重慶砸派”中“武鬥精英”——“西南師大紅衛兵‘8.31’戰鬥團”的“重慶崽兒”,“啊啊呵”怪吼亂叫衝去砸爛“地總”主席塑像辦公室。以亡命徒自居的“砸派”崽兒“砰砰砰”亂打衝鋒槍,幾度衝鋒。但“地總”人多勢眾,“砸派”強龍難壓地頭蛇,悻悻然搶了些東西呼嘯撤退了。
“8.26”派又企圖搞垮“地總”的雕塑班子。他們與重慶聯繫,從“砸派”掌權的四川美術學院調來楊發榮老師搞塑像工作。“地總”這一派搞塑像設計的葉毓山老師(曾參加重慶大學的主席塑像工作),卻受到美院革委會“通緝”,聲稱逮到這個“反革命”,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
兩大派吵吵鬧鬧爭鬥不休,“萬歲館”和塑像工程無法正常進行。設計方案改來改去,耗費無數巨資。一直拖到1968年5月後,成立了正式文革政權機構省、市“革命委員會”。各民眾組織土崩瓦解,這一浩大工程遂由“省革委”完全領導。“萬歲館”正式命名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成立“萬歲館敬建辦公室”專門負責,還不定期出版有鼓吹“破舊立新”的《工地戰報》。
開初展覽館擬建在人民南路四段的今省博物館內。1968年11月5日,省市7000多軍民抬著毛主席的巨幅畫像,舉著大幅橫標和大紅喜字,高呼吶喊地在已圈定的施工現場舉行隆重的誓師大會,歡慶破土動工。但驟起風波,有人憤憤然說:“選址是‘大是大非‘的問題!‘萬歲館‘修在南郊,偏離市中心,革命民眾參觀不方便;更嚴重的是,把毛主席塑像規劃成坐東朝西,在方位上存在明顯的錯誤!”。(西方,當時指“帝國主義”)此論一出,上下皆驚,舊方案立即推翻,一場鬧劇後,新址選在了古皇城。
老皇城既有“封建”罪名,文革前四川最高領導人李井泉又在這有“小天安門”之稱的皇城上檢閱隊伍,被攻擊為“獨立王國”……老皇城在劫難逃了!
各路人馬浩浩蕩蕩,號稱“三忠於”勞動大軍迅速開進皇城,僅用15天時間就拆除了按常規需半年才能完成的“破舊”任務。皇城僅存的石獅、城門洞、城樓及著名的明遠樓,統統化為“遺臭萬年”的垃圾堆。在一中、三中等紅衛兵搖旗吶喊鼓動下,身強力壯的石工一個下午,就把廣場上一對幾千斤重的石獅子打翻在地,砸得粉碎…皇城內的基石堅硬巨大,為省事用炸藥,轟轟隆隆碎石橫飛。
1968年11月28日,省、市革委會負責人再次親臨“萬歲館敬建辦公室”,審查通過了“敬建設計方案”,指示:“要突出光躍無際的毛澤東思想,要莊嚴、宏偉、氣勢磅礴,而且在建築施工上,也必須用毛澤東思想掛帥......”(見《工地戰報》1968年12月1日第3號)。該報還稱:“根據這一方案,這一光耀萬代的宏偉建築,將是全省最高最大的建築,全川七千萬軍民都為這項項偉大的敬建工程歡欣鼓舞!連日來,許多單位和部門的革命職工敲鑼打鼓前來請戰。守衛邊防哨卡的解放軍戰士、戰鬥在工廠、農村的工人和貧下中農,紛紛寫信、發電報,萬分踴躍地要求為敬建工程貢獻力量,以表達對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四無限’:無限熱愛、無限敬仰、無限崇拜、無限忠誠!”
2、政治高壓下工程震動了省內外
所謂“三忠於”(忠於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四無限”,是當時壓倒一切和最時髦的“口頭禪”...
修建“萬歲館”和塑巨像,主要由建工部一局所屬101公司、機械化施工公司、六公司、一公司、木材廠等單位。他們一邊施工,同時每天開“批判會”和“早請示、晚匯報”(向毛主席畫像鞠躬、誦讀毛主席語錄)。開批判會時,還把劉少奇、李井泉等人紮成草人焚火燒掉,濃煙瀰漫、口號震天....《工地戰報》上載:浩浩蕩蕩的施工大軍星夜趕來了。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機關幹部、白髮蒼蒼的老人、七八歲的紅小兵,組成的獻忠勞動大軍,高擎毛主席畫像,帶著“忠”字牌,抬著毛主席語錄,興高采烈地湧向工地,向偉大領袖毛主席敬獻忠心……….”
省內轟轟烈烈、人仰馬翻,而且影響到外省。據《工地戰報》記載:從河南調集30噸石膏粉(為塑像模具用)時,三門峽市為此忙得不亦樂乎。當地的農民紛紛出動,趕馬車,拉架車,半天時間就把石膏粉拉到火車站。按鐵路運輸規章,要車皮應向成都鐵路局申報中央鐵道部安排,再轉鄭州鐵路局、洛陽鐵路分局。但關係對毛主席“忠不忠”的大問題,洛陽鐵路分局一反常規,命令車站以急運物資處理。貨源提前一個月運回成都......
3、成都“皇城”的徹底摧毀和“萬歲館”建成
1968年12月1日,天府之國古老文明象徵之一的成都“皇城”,在無情的炸藥爆炸巨響中灰飛煙滅。從此,那“老皇城”就只有在市民們飄渺夢境追尋了......
這一大破壞情景是怎樣的呢?作者從自己收藏無數資料中,找到如今已罕見的《工地戰報第4號(1968年12月3日)》破舊報紙上大字仍赫然奪目:
紅心奮勇摧毀千年城堡,赤膽全為敬愛領袖毛主席
本報訊 12月1日上午,舊“皇城”大門洞的左右兩側寫著“奮起毛澤東思想千鈞棒,徹底砸爛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李井泉及其同夥的獨立王國”、“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高標準、高水平、高速度完成敬建工程”的大幅標語。工人們懷著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深厚階級感情......把劉少奇、李井泉兩個害人蟲紮成草人,推進他們的墳墓——舊“皇城”洞內。報警器一聲鳴,這個相傳三國時代的“皇城”舊址,明、清重修,李廖死黨搞獨立王國視若珍寶的“皇城”,徹底土崩瓦解,永世不得翻身。頓時,觀看的數萬革命民眾,歡呼跳躍,高呼“毛主席萬歲!萬萬歲!”
1968年12月12日,在被剷平的皇城舊址上,又一次舉行了3萬人參加的“三忠於”誓師大會。10部掛著“忠”字禮花的打樁機同時開動,場面極其壯觀。
在“大破”的同時,毛澤東塑像的“大立”也在緊張進行。
對毛主席塑像的設計,頗費周折,如果“醜化”了,後果不堪構想!省、市“革委會”專門成立由九人組成的“毛主席塑像成都委員會”創作組,1968年6月3日到北京學習9天。他們先後在清華、北大、中央美院、北京雕塑廠、《收租院》泥塑出國展覽製作組......又學習又實驗性操作。當時全國有許多為“表忠心”要塑毛澤東塑像的情況,成都組又同“兄弟省市隊”“交流心得”,忙碌9天匆匆打馬回府。
毛主席塑像初稿,經省、市“革委會”負責人及“工農兵”代表多次反覆審定終於開工了。全體人員幹勁沖天,有的扎鋼筋,有的潑水泥石膏漿,為了使模子儘快乾燥,又頂著室內高溫輪番守夜,用電爐烘烤,經過連續4晝夜的奮戰,終於提前完成了毛主席塑像的翻制任務......
耗費巨大財力人力,這座“毛主席揮手指示我們前進”的巨型雕塑,總算在1969年新年後基本竣工了!
塑像的同時,“萬歲館”工程也在全省以“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不分晝夜地進行。學生、工人、市民,都要到府南河搬運河卵石或到工地勞動,浩浩蕩蕩。宜賓地區為敬建展覽館,獻上了珍貴的楠木和白果木;寶興縣把開採出來的大理石,專門築路運到雲南去打磨,而後經成昆線運回成都....據統計,當時參加所謂“義務勞動”的單位有710個。
四川建築史上建設速度最快的展覽館在1969年10月前落成,舉行慶祝建國20周年的遊行慶祝。當時中國和蘇聯為“珍寶島事件”嚴重武裝衝突,為配合宣傳,“萬歲館”峻工後舉辦了《打倒新沙皇》展覽。
“萬歲館”政治色彩濃厚。從地面到三個梯形的台面共8.1米,象徵建軍節;毛主席塑像的基座7.1米,象徵著黨的生日;毛主席像高12.26米,象徵著毛主席的生日;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徵著四川的7000萬人民(當時人口數字);三層台基,象徵著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三個里程碑;正門大廳外的四根大柱,象徵著向毛主席表忠心的“四無限”....工期不到兩年,名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
“萬歲館”整體布局更充滿“文革”狂熱特色、煞費苦心:從高處俯瞰,是一個“忠”字。“萬歲館”主體建築構成“中”字,當中一豎,是“東方紅展廳”,檢閱台和周邊走道及旁邊建築仿佛“心”字,檢閱台正中的毛主席像,就是“心”字正中一點...這就是當年天天掛在嘴上的“敬愛的毛主席,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堪稱古今建築史之奇觀!
4、“萬歲館”的變化
“萬歲館”,象全國無數歌頌毛澤東的展覽館一樣,以圖片、模型等資料,“再現”毛澤東的“光輝革命實踐活動”,及其“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過程。展覽館裡並羅列許多資料,無情批判了從陳獨秀到劉少奇、鄧小平等歷次“黨內反動路線”的代表人物......
許多人未曾料到:“紅成”和“8.26”兩大派民眾組織,為爭“表忠心”,奪權搶權、你爭我斗,打得你死我活......可是當1968年12月塑像完成後,紅衛兵等民眾造反組織,作為文革運動的工具,已結束了其歷史使命,被勒令全部解散。曾被譽為“天兵天將”的紅衛兵們,也成為必須“接受再教育”的“知青”,告別爹娘,含淚經過這座“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的塑像,奔赴各地農村,接受嚴酷生活的磨練......
更令人不曾想到的是:曾被稱為“毛主席的親密戰友”的“林彪副總帥”,1971年9月13日坐飛機外逃、魂喪異域後,這座塑像基座上金光閃閃的題詞,訊即被刮平處理掉了。
毛澤東揮手的塑像,生性幽默的成都人眾說紛紜。知青“黑色幽默”說:“毛主席揮手說:‘去吧!到農村修地球、吃紅苕吧!‘你們這些‘小闖將‘紅衛兵去當‘農二哥‘吧!”知青家長安慰娃娃們說:“兒啊,不要太難過!他老人家併攏五個手指,表示最多在鄉下乾5年!”時過境遷,全民砌“長城”(搓麻將),又有人說,那是表示“五番胡”;有人想起行酒令,又說是“五魁手”....不懂事的兒童問:“他是哪一個嘛?”家長們說:“那是毛爺爺!”還有人喊作“成都大佛”、“大菩薩”......
歷史有其必然發展趨勢。二、三十年後,這座歌功頌德的“萬歲館”,成為百貨展銷中心及人頭攢動、鬧聲鼎沸的多家證券交易所!名稱也改為省展覽館。毛澤東也從神壇回到人間,省展覽館也不再充滿“吾皇萬歲!萬萬歲!”封建時代色彩…這裡巴蜀名地、繁華之處,已成為中國西南最負盛名的綜合性展覽中心。全國糖酒交易會、全國家用電器商品展銷會、四川國際電視節、四川服裝節等等在此輪番亮相。
1997年,只用半年就建成了天府廣場。從“老皇城”到“萬歲館”、四川省展覽館,幾經滄桑,許多人早已不知其由來了。只有那尊櫛風沐雨的毛主席塑像,默默聳立,成為特殊歲月永久的歷史見證......
以府南河工程取得國際盛譽的成都,在省市政府大手筆精心策劃下,又將重建新的天府廣場。根據世界文化的發展史,一些著名的建築往往是越有地方性、越有傳統性,就越有國際性。那尊毛主席塑像已經成為成都歷史的一部分,象徵著成都一段不尋常的歷史,也是“歷史文物”了。要想再建一座如此讓人思緒萬千的東西,實在很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